《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2023-01-29 18:35:44 1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起因
悲惨命运开始
冉阿让自幼失去双亲,由贫苦姐姐抚养长大,生活艰难
冉阿让为帮助贫困的姐姐解决温饱,他因为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了5年苦役
服刑中,他四次试图逃跑,结果被加重惩处,服了19年重刑
出狱后,没有人留宿他,更没有人给他工作,社会处处都在抛弃他,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开始自暴自弃
经过
命运的转折
盗银器事件
在冉阿让绝望之时,神父热情的招待了他
神父不但没对他偷银器而感到生气,反而慷慨赠与他
他脱胎换骨,成为一位充满慈爱之心的、有教养的绅士,并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重要情节
芳汀的悲惨命运
怀了男友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独自生下女儿珂赛特。
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
但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肉体
最后弥留之际仍未见到心心念念的女儿,然后含恨离去
珂赛特的坎坷命运
与母亲分别后,受到可怕的虐待,成天像女佣般被来去差使
冉阿让把她带回巴黎,以父爱呵护她长大
她和青年马吕斯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冉阿让的命运
在芳汀最后一刻,帮助被社会唾弃的芳汀,给了她悲惨人生中唯一的温暖
把珂赛特从寄宿家庭带走,并且抚养她长大
对于一直致力于抓捕自己的沙威保持宽容的态度,最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他
不计较马吕斯对自己的抵触,在战火中把他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
向珂赛特和马吕斯坦白了自己的过去,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主动离开他们
结果
悲伤又温情的结局
在最后一刻,珂赛特和马吕斯赶来和冉阿让团聚
冉阿让在珂赛特和马吕斯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
结束了他悲惨又伟大的一生
经典名句
悲惨之世,焰仍不毁。夜散日出,人复自由。
仿佛他们感到自己是天使,而且知道我们是凡人
摔倒而不堕落的人是少有的;况且不幸的人和无耻的人往往在某一点上被人们混为一谈,被加上一个笼统的名称,置人于死地的名称:无赖: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一个符合进步的胜利值得人民鼓掌。但一个英勇的失败更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情。一个是宏伟的,另一个是崇高的。
在社会的土壤下面,处处都有活动,有的为善,有的为恶
我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的心灵的
我们枉费心机,想凿通人生旅途中的障碍,可是命中的厄运始终是要出现的。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
浪漫主义
冉阿让被感化后崇高的精神品质
法国共产党人伟大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在冉阿让弥留之际,女儿女婿最终懂得了他,与他团聚
沙威代表了当时资本主义的法律与秩序,在被冉阿让感化后,选择跳河自尽
现实主义
冉阿让入狱的经历
芳汀的悲惨命运
滑铁卢战役
女儿,女婿知道父亲的过往后选择不与他来往
情节安排上的浪漫主义
冉阿让抱着珂赛特翻入修道院,遇见的是他救过的割风爷爷
银烛台是感化冉阿让的重要物品,在冉阿让弥留之际陪伴他的仍是那盏烛台
结构庞大
塑造了当时整个历史画卷,史诗般的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故事背景
地点:法国
时间:法国大革命后的19世纪初期
社会背景
法国大革命之后,社会动荡不安
官僚主义压迫着贫苦人民,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社会冷漠,好人无活路
人物简介
冉阿让
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于他并不信任法律,屡屡越狱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强不惧强权的个性使探长沙威对他深恶痛绝,他过人的气力也使沙威对他印象深刻,两人遂结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缘。假释后他受神父启发向上,改名当上市长,为人慈悲,帮助女工芳汀抚养女儿珂赛特,救了女儿的情人——革命青年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好归宿之后,带着赎罪的爱离开了人间。
芳汀
冉阿让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情人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孟费美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但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肉体,不幸沦为一名妓女。幸好遇见冉阿让,托付了女儿的未来才安心的逝去。
珂赛特
芳汀可怜的女儿,当初虽然被母亲恳求般的托付给酒馆一家,却没有享受到一天童年的无忧生活,反而被当成女佣一般,成天埋头做杂活,母亲攒下的钱几乎全用来栽培酒馆老板的亲生女儿。不过她苦命的日子比起母亲是少了许多,冉阿让把她视如己出,使她能忘却童年回忆,后来她和青年马吕斯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马吕斯
英俊帅气,是十九世纪标准革命青年。父亲是拿破仑的上校并被封为男爵,被身为保王派的外祖父抚养成人,一直厌恶身为波拿巴派的父亲。但当深爱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对革命对共和逐渐有所领悟,抛弃外祖父家的巨大物质享受继承了父亲的“军衔”与“爵位”,成为一个坚定的共和派。在起义中负伤昏迷,被冉阿让所救,最终娶得珂赛特。
沙威
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善良的,由于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洛斯的冉阿让之后,选择跳河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写作目的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痛诉
歌颂了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崇高的人道主义
强烈谴责了资本主义压榨人民的行为
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理想代表:冉阿让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