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学习笔记
2023-01-30 15:15:24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钱钟书个体的原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内容概述
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当代众人的实际状态,批判了人性和文化
幽默而讽刺的文字风格
对当时社会的媚俗不堪以及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善用比喻
事物的形象比喻(描写景物)
抽象比喻(具体的物象)
最为巧妙
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批判人性与文化,手法上幽默,精神内涵深刻。
心理描写
把方鸿渐矛盾分裂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塑造的人物性格现实、典型
多层意蕴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
小说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隔膜,与时代结合并不紧密
作者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并没有刻意突出时代性,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阅读,切忌把对小说的理解往政治和时代上靠。
悲剧结局
社会环境
从小被封建意识形态的教育影响
养成懦弱担心的性格
封建传统,现代文明,中华文化,外来文化,侵略和反侵略等社会环境相冲撞
导致方出现矛盾分裂的性格
适读人群
一般小学生到高中生这个年龄是不太喜欢看的
25岁到30,40这个年龄看的人较多
作者简介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 …
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民国十八年(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
主题分析
社会批判
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文化批判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作品通过这些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
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作者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被评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