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书笔记
2023-02-02 16:52:41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结构极具匠心。全书每十回构成一个独立上的叙事单元,且十回之间相互呼应。另外,小说在情节、细节、人名和地名的设置上也是前呼后应。而对海每外世界的描画,体现了作者别样的幻想。
(2)善用夸张、对比、对偶等写作手法,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笔墨诙谐,恬然有趣。
(3)用充满奇思妙想的描写方式描绘了奇幻的世界,显示出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特色
在王母娘娘寿宴上,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并立誓,若百花违令齐放,自愿坠入凡间,接受磨难。
心月狐奉诏下凡,托生为武则天,改唐为周,因醉下诏百花齐放,除牡丹外众花神不敢违旨,只得开花,故百花仙子违犯天条,被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唐敖之女唐小山。
唐敖考中探花,因他与徐敬业有牵连,遭陷害,被降为秀才。
郁闷之余,唐敖便与林之洋、多九公等人一同出海,途径三十余个国家,见识到各种奇闻异事,并一路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最终在小蓬莱成仙。
写武则天时徐敬业、骆宾王等起兵,企图恢复唐帝国政权,但全部失败。
前五十回
唐小山遵从父亲意愿,改名唐闺臣应试。
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
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尽欢而散。
唐小山再入小蓬莱寻父,最终看破红尘,与父亲同样在小蓬莱归隐。
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抗武周,最终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下诏来年仍开女科。
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名,与唐闺臣在小蓬莱泣红亭所见的榜完全相同。
后五十回
内容精要
1783年,李汝珍随其兄来到古镇板浦。当时板浦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是开放的商埠口岸,渔盐之利十分繁荣。每天盐船往来,带来了大量社会、经济、文化的信息,也带来了海内外的逸闻趣事。
然而,板浦盐务每况愈下,积弊甚多,盐商与盐政官员互相勾结,营私舞弊。这些所见所闻,极大地开拓了李汝珍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清代小说家,字松石,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
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1755―1809)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
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
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镜花缘》一书。
李汝珍(1763—1830年)
作者简介
《镜花缘》主张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女性,反对八股文等,同时对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也不乏批判。
小说通过想象的国度将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揭示出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种种恶俗的憎恨;歌颂女子才学,反映她们在社会生活及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女性的民主意识。
作品主题
浓厚神话色彩、迷离浪漫幻想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第一部女性作为社会主角的长篇 小说
作品地位
才思敏捷,喜爱游山玩水,却无心科考,只当了个秀才。
其父临终遗言要唐敖至少也得当个会元,自此唐敖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得中探花,却因曾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仍被降为秀才。
唐敖
善良而多风趣的小商人形象。
虽为商人,却从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待人诚恳、朴实,很重情义。
林之洋
年青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虽才学满腹,却未考中秀才,他就丢下书本,作了海船生意,因折了本钱,便以替人管船拿柁为生。
他八十多岁,身体却非常健康,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由于久惯飘洋,他见多识广,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无一不知,还会治很多疾病。
多九公是一个忠厚、朴实、心地善良的劳动者形象。
多九公
本是百花仙子。因女皇武则天令百花寒天齐放,开花后遭天谴,被贬谪下凡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她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喜文好舞,识见过人,有才女之名。
唐小山(唐闺臣)
主要人物
《镜花缘》读书笔记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