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2023-02-02 19:07:12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艾青一生的代表作均收入此诗集中,如早期的《芦笛》、《马塞》、《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战时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吹号者》、《火把》、《向太阳》,新时期的《光的赞歌》、《在浪尖上》等。大部分诗作均反映出作者的“诗人必须讲真话”、“诗只有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持久的魅力”的诗歌创作主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作者简介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人生经历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成书过程
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解放前
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解放后
作品风格
基础知识
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宽广的审美境界
显示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
第一章
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
第二章
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心
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
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第三章
内容概括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
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
抗日战争的炮山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
来自于特殊的时代
具有忧郁的诗绪
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
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
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艺术特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经典名言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一系列排比句体现出大堰河的坚强,没有了乳汁,就靠劳动生存,心酸中却“含着笑”,表现了劳苦大众顽强的生命力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盼望》一诗写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而这两种盼望又有所不同
品味诗歌的语言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
以《太阳》为例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名篇《我爱这土地》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体味诗歌的情感
以《鱼化石》为例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品读方法
《艾青诗选》内容概括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