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袋蛾》读书笔记
2023-02-03 19:30:0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袋蛾属鳞翅目、袋蛾科。又名蓑蛾、避债蛾。本科昆虫已知800余种,我国有100余种。常见有大袋蛾,分布于甸淮河以南;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日本。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形态特征
袋蛾属鳞翅目( Lepidoptera)袋蛾科(乂称蓑蛾科)( Psychidae)。雌雄异型,体黑褐色,雄虫有翅,前翅有几处透明斑。有复眼,触角羽状,喙退化。雌虫无翅、无足,肥胖如蛆,终身居住在幼虫所形成的巢内。幼虫肥胖,胸足发达,腹足有单序趾钩,形成椭形圈,幼虫能吐丝,并与枝叶结成袋型的巢,背着行走
种类
大袋蛾、茶袋蛾、桉袋蛾和白囊袋蛾
鳞翅目袋蛾科
成虫
雌虫长22-30毫米,乳白色。雄虫长15-20毫米,前翅近外缘有4块透明斑。体黑褐色,具灰褐色长毛 雌虫长15-20毫米,米黄色。雄虫长15-20毫米,体、翅共褐色。前翅具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具白色长毛 雌虫长6-8毫米,黑褐色。雄虫长4毫米,体、前翅黑色,后翅底面银灰色,具光泽 雌虫长约9毫米,淡黄色。雄虫长8-11毫米,前后翅透明,体灰褐色,具白鬼鳞毛
幼虫
体长32-37毫米,头赤褐毛,体黑褐色,胸部背面骨化强,具2条棕色斑纹,腹部各节有横皱 体长20-24毫米,具黑褐色网纹,头黄褐色,胸部各节背面具4条褐纵纹,正中2条明显 体长约8毫米,头淡黄色,腹部乳白色,胸部各节背面具4条褐纵纹,有时褐斑相连成纵纹 体长25-30毫米,红褐色,胸部背面有深色点纹,腹部毛片色深
袋囊
长约60毫米,灰黄褐色,袋囊外常包有1-2片枯叶,袋囊丝质较疏松 长约30毫米,以细碎叶片与丝织成外层缀结平行排列的小枝梗 长约10毫米,袋囊表面附有细碎叶片和枝皮,袋囊口系有长丝1条 长约30毫米,完全用丝织成,灰白色,袋囊丝质较密致,不附叶片与枝梗
危害状况
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分布状况
国内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均有分布。该虫食性很杂,寄主植物有600多种,以蔷薇科、豆科、杨柳科、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受害最重,是果树和城市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之一。80年代后期,该虫曾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暴发,并危及农作物和果树
防治方法
1.人工摘袋囊:冬季阔叶树和果树落叶后可见到树冠上袋蛾的袋囊,尤其是大袋蛾的袋囊十分明显,可采用人工摘除,把袋蛾幼虫饲养家禽
2.冬季注意林果苗木上摘除虫囊,可以控制该虫传入新区
3.化学防治:7月上旬喷施90%敌百虫晶体水溶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OO-15O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大袋蛾低龄幼虫
4.生物防治:寄蝇寄生率高,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喷洒苏云金杆菌1-2亿孢子/毫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