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023-03-29 16:22:04 2 举报
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基础,包括信息系统的定义、构成、功能、架构、生命周期等。还介绍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十大过程组,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控制、收尾、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涵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运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信息化与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信息的基本概念
定义
美国科学家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
依附性、变换性、层次性、系统性、转化性
依附性、变换性、层次性、系统性、转化性
信息的质量属性
精确性
对事物状态的描述的精准程度
完整性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的事实
可靠性
指信息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及时性
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间隔长短
经济性
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验证性
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防伪的程度
安全性
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传输模型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特征
系统开发阶段划分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运维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信息化
信息化层次
1.产品信息化
智能电视、智能家居
2.企业信息化
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
3.产业信息化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
4.国民经济信息化
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的一个信息大系统
5.社会生活信息化
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信息化体系
记忆:上鹰、下鸡、左人、右龟、中间资源加网络
六要素
1.信息技术应用
龙头(核心阵地)
2.信息资源
核心任务
3.信息网络
基础设施
4.信息技术和产业
物质基础
5.信息化人才
成功之本
6.信息化法规
保障
信息化概述
主体
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
手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
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的
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应用
两化融合
商业智能
一站、两网
四库、十二金
四库、十二金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精髓: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特点
开发目标清晰化
开发工作阶段化
开发文档规范化
设计方法结构化
缺点
开发周期长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面像对象(oo)
特点
自顶向下整体划分,自底向上采用oo方法开发
原型法
原理
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进行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
系统开发初期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边界
分类
是否实现功能
水平原型
也成为行为原型,用来探索预期系统的一些特定行为,并达到细化需求的目的
通常只是功能导航,但未实现真实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界面上
垂直原型
称为结构化原型,实现了一部分功能
主要用于复杂的算法模型上
最终结果上
抛弃式原型
主要用在解决需求不确定性、二义性、不完整性和含糊性
演化式原型
为开发增量式产品提供基础,逐步将原型演化成最终系统
必须易于升级和优化的场合,特别适用于web项目
特点
1.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发速度会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2.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用户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增加了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
3.因用户参与系统开发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统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优点
更有效的确认用户需求
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
适用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
不适于技术层面难度大于分析层面的系统
面向服务
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藕
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间互相操作性.
1.3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标准与协议
OSI模型
(巫术网传会飙鹰)
(巫术网传会飙鹰)
1.物理层
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该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RS232、V.35、RJ-45、FDDI
2.数据链路层
控制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的通信,将从网路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IEEE802.3/2、HDLC、PPP、ATM
3.网络层
将网络地址(ip)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MAC,网卡地址),将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放
IP、ICMP、IGMP、IPX、ARP
4.传输层
作用:负责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的从A点传输到B点
TCP、UDP、SPX
5.会话层
作用:负责在网络间的两个节点之前建立和维持通信,以及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的方向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RPC、SQL、NFS
6.表示层
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前的翻译官,把数据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
JPEG、ASCII、GIF、DES、MPEG
7.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使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HTTP、Telnet、FTP、SMTP
协议
局域网
IEEE802
组成
802.1
协议概论
802.3
以太网的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协议
802.6
城域网MAN协议
802.8
光线技术协议
802.10
局域网安全互操作标准
802.11
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协议
分类
广域网
PPP
点对点协议
DDN
数字专线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TCP/IP协议
1.应用层
FTP
(文本传输协议)
(文本传输协议)
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输文件的协议,运行在TCP上,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上建立两条TCP链接,一条使用21端口传送控制信息,一条使用20接口传输送文件内容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
运行在UDP上,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从WWW服务器传输文件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达协议
建立在tcp协议上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
运行在TCP上
DHCP
Telnet
DNS
SNMP
2.传输层
TCP
是整个tcp/ip协议族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它在i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服务基础上,采用了重发技术,为程序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数据传输服务
主要用于传输数据量比较少,且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UDP
不可靠、无连接的协议
主要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高,要求速度快的场合
TCP有助于提高可靠性,UDP有助于提高传输速率
3.网络层
IP
IP所提供的服务,通常是被认为是无连接和不可靠的,提供端到端的分组分发功能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
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网际组管理协议)
允许Internet中的计算机参加多播,是计算机用做向相邻多目路由器报告多目组成员的协议
ARP
(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动态的实现IP地址向物理地址转换,每块网卡都有唯一的地址
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物理地址向IP地址转换
网络设备
网络服务器
网络存储技术
1.直接附加存储(DAS)
存储设备通过SCSI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相当于硬盘,属于存储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都依赖于服务器
由于DAS直接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上,这导致它在传输距离、连接数量、传输速率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2.网络附加存储(NAS)
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线直接相连,由于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支持即插即用,可在网络的任一位置建立存储
没有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功能,仅仅提供文件系统,从而降低了成本
NAS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
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直接数据访问,所以响应速度快、数据传输速率高
3.存储区域网络(SAN)
FC-SAN(光纤通道)
特征
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
专用、高速、高可靠的网络
允许独立、动态的增加存储设备,使管理和集中控制更加简化
构成
接口(SCSI、FC)
设备(路由器、交换机)
协议(IP、SCSI)
缺点
成本高(光纤、FC适配器、专用的FC交换机、独立布线、精通FC协议人员培训成本)
复杂性高(使用了FC)
IP-SAN
特征
基于网络实现数据块级别存储方式的存储网络
设备成本低、配置技术简单、可共享、使用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协议
IP存储是指iSCSI
IB-SAN(无限宽带)
特征
结构设计非常精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有效性
能缓解各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流量拥堵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
需求分析
建设的背景、必要性、技术和工程的可行性
采用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分析
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可靠性需求
安全需求
管理需求
运行与维护需求
可行性研究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
对现有网络的分析和描述
网络设计
核心层
含义:网络的主干部分
目的:在于通过高速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
特征:核心层交换机 需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汇聚层
含义:是核心层和接入层的分界面
作用:完成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数据处理任务
特征:汇聚层交换机需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所以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更高的交换速率
接入层
含义: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
目的:允许客户端连接到网络
特征:接入层交换机或路由器具有设备成本低和高端口密度
网络安全设计
定义: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机密性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
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可用性
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进行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可控性
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查性
对提供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需做的工作
制定安全策略
用户验证
加密
访问控制
审计和管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
Oracle
MySql
SqlServer
非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
支持查询的语言非常强大,语法有点类似面向对象编程的查询语言
几乎可以实现类似关系型数据库单表查询的绝大部分功能
支持对数据建立索引
数据仓库
中间件技术
分类
底层中间件技术
JVM(虚拟机)、CLR(公共语言运行库)、ACE(自适配通信环境)、JDBC(JAVA数据库连接)、ODBC(开发数据库互联)
代表产品主要有SUNJVMa和MicroasoftCLR
通用型中间件技术
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J2EE、MOM(面向消息的中间件)、COM
代表产品主要有IONAOrbix、BEAWebLogic和IBMMQSeries
集成型中间件主流技术
WorkFlow、EAI(企业应用集成)
应用
1.为了完成系统底层传输层的集成,可采用消息中间件
2.为了完成不同系统的信息传递,可采用消息中间件
3.为了完成不同硬件操作系统的集成,可采用J2EE中间件产品.
1.4软件工程
需求分析
需求的层次
业务需求
是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需求
用户需求
描述的用户的具体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
系统需求
从系统的角度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等.
需求的功能部署
常规需求
用户认为系统应该做到的功能或性能,实现越多用户越满意
期望需求
用户想当然认为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或性能,但并不能正确的描述自己想要得到的这些功能或者性能,如果期望需求没有得到实现,用户会感到不满意
意外需求
意外需求也称为兴奋需求,用户要求范围外的功能或者性能,实现这些需求用户会更高兴,但不实现也不影响其购买的决策.
需求获取
方法
用户访谈
问卷调查
采样
情节串联板
联合需求计划
需求分析
意义:一个好的需求分析应该具备无二义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测试性、确定性、可追踪性、正确性、必要性等特征
做法:提炼、分析、审查以获取的需求,确保所有干系人都明白其含义并找出其中的错误、遗漏或其他不足的地方
SA方法
核心是数据字典
模型
数据模型
实体联系图(E-R图)
描述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DFD)
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利用图形符号通过逐层细分描述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数据在它们之间传递情况,来说明系统所完成的功能
行为模型(状态模型)
状态转换图(STD)
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表示系统的行为,指出作为特定事件的结果将执行哪些动作
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定义
是需求开发活动的产物,编制该文档的目的是使项目干系人与开发团队对系统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内容
1.范围
2.引用文件
3.需求
4.合格性规定
5.需求可追溯性
6.尚未解决的问题
7.注解
8.附录
UML
UML是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
结构
构造块
事物
事物是UML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
关系是把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
多个相互关联的事物的集合
规则
规则是构造块如何放在一起的规定,包括为构造块命名
公共机制
公共机制是指达到特定目标的公共UML方法,主要包括规格说明、修饰、公共分类和扩展机制四种
关系
依赖
其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外一个事物,两个类A和B,B类变化会引起A类变化,称A依赖B
关联
描述一组对象间的结构关系
泛化
是指一般化和特殊化的关系,描述特殊元素的对象替换一般元素的对象,如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
继承关系是泛化关系的反关系
实现
其中一个类指定了由另一个类的保证执行的契约
将说明和实现联系起来
接口是对行为而非实现的说明,而类中则包含了实现的结构
一个或多个类可以实现一个接口,而每个类分别实现接口中的操作
组合聚集
组合聚集关系通常称为聚合关系,它表示类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汽车如车轮、公司和部门
UML2.0-14种图
1.类图
2.对象图
3.构件图
4.组合结构图
5.用例图
6.顺序图
7.通信图
8.定时图
9.状态图
10.活动图
11.部署图
12.制品图
13.包图
14.交互概览图
UML视图
1.逻辑视图
2.进程视图
3.实现视图
4.部署视图
5.用例视图
软件测试
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
1.文档的静态测试——检查单
2.代码的静态测试——桌前检查、代码走查、代码审查
动态测试
白盒测试
概念:把程序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检查程序中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照预定的要求工作
测试方法:控制流测试、数据流测试和程序变异测试,另外静态测试也属于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概念:把程序看的作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完全不用考虑程序内部的结构和处理算法,只检查程序能够按照SRS(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正常运行
用途:主要用于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测试方法: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状态图、随机测试、猜错法和正交试验法
灰盒测试
测试的类型
单元测试
也称为模块化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或OO软件中的类
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常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
集成测试
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接口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需求
确认测试
目的: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征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
分类
内部测试
由软件开发组织内部按照SRS进行测试
Alpha测试
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
Beta测试
由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测试
通过后,才能把产品发布或者交付给用户
系统测试
对象是完整、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
配置项测试
对象是软件配置项,目的是检查软件配置项与SRS的一致性
回归测试
目的:测试软件变更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对象
未通过软件单元测试的软件——在变更后因进行单元测试
未通过配置项测试的软件——在变更后,因对变更的软件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在进行相关的集成测试和配置项测试
未通过系统测试的软件——在变更后,首先应对变更的软件单元进行测试,在进行相关的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
因其他原因进行变更之后的软件单元——现对变更的部分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在进行相关的软件测试.
软件集成技术
表示集成
又称为界面集成,比较原始和最浅层次的集成,常用的集成
黑盒集成
数据集成
白盒集成
控制集成
功能集成或应用集成,是在业务逻辑层上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的
黑盒集成
业务流集成
又称为过程集成,这种集成超越了数据和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基于标准的、统一数据格式的工作流组成
企业间应用集成
适用于大多数要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应用集成
使得应用集成架构里的客户和业务伙伴,都可以通过集成供应链内的所有应用和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1.5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定义
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联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两项关键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技术
RFID(射频识别)
是物联网中使用的一种传感技术
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扰
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更加自如,更容易地附着在不同的产品上
嵌入式技术
综合了计算机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传感和识别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
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安全技术和中间件技术
架构
感知层
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设备
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
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
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
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应用
(1)智能微尘(2)智能电网(3)智慧物流
(4)智能家居(5)智能交通
(6)智慧农业(7)环境保护(8)医疗健康
(9)城市管理(10)金融服务保险业(11)公共安全
(4)智能家居(5)智能交通
(6)智慧农业(7)环境保护(8)医疗健康
(9)城市管理(10)金融服务保险业(11)公共安全
云计算
服务类型
IaaS(基础设施及服务)
提供计能力、存储空间等基础能力
PaaS(平台及服务)
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WEB服务等平台
SaaS(软件及服务)
提供软件服务
主要任务
1.增强云计算的服务能力
2.提升云计算的自主创新能力
3.探索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
4.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
5.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
6.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大数据
定义
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特征
Volume(大量)、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locity(高速)和Veracity(真实性)
体量大、结构多样、时效性强
需要采用新型计算机架构和智能算法等技术
过程
数据准备
数据存储与管理
计算处理
数据分析
知识展现
作用
实现数据的增值,数据之和的价值远大于数据的价值之和
技术
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应用
1.大数据征信
2.大数据风控
3.大数据消费金融
4.大数据财富管理
5.大数据疾病预测
移动互联
定义
核心是互联网
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协调发展,共同服务经济社会,而不是替换PC互联网
特点
终端移动性
业务使用私密性
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
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
新特点
重视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有效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浏览器竞争及孤岛问题突出
智慧城市
建设内容
1.通过传感器或信息采集设备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
2.通过网络将城市的数据关联、融合、处理、分析为信息
3.通过充分共享,智能挖掘将信息变成知识
4.结合信息技术,把知识应用到各行业形成智慧
参考模型
功能层
1.物联网感知
2.通信网络层
3.计算与存储层
4.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5.智慧应用层
支撑体系
1. 安全保障体系
2.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
3.标准规范体系
区块链
特征
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模式
所谓的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利益的数学算法
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匿名性、公开透明,信息不可篡改,让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
概念
交易——一次操作,导致长辈状态的一次改变,如添加一条记录
区块——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和状态结果,是对当前账本状态的一次共识
链——由一个个区块按照发生顺序串联而成,是整个状态变化的日志记录
应用
比特币
分布式账本
层次
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
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
共识层——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
激励层——1.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2.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
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步、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征的基础
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人工智能
ChatGPT
智能机器人
AI人工智能
引领智能时代,让人类生产和生活更智能化,小企业也要机会抢占市场,如智能语音、视觉识别、医疗和养老领域智能专家系统,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发掘是成功的关键
特征
感知能力: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能力
记忆和思维能力
能够存储感知到外部信息及思维产生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
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形成决策并传达相应的信息
发展
2020年——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025年——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30年——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G
元宇宙
东数西算
定义
东数西算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时间节点
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21〕709号)
2022年2月,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2年3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提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2022年9月,《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发布
互联网+
作用
“互联网+”行动可以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重点
智能制造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网络化协同制造
服务型制造
发展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优化生产要素,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
智能制造2025
人工智能核心
工作
促进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深度融合,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需要产业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新生态体系
1.6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属性
1.秘密性
信息不被未授权者知晓的属性
2.完整性
信息是正确的、真实的、未被篡改的、完整无缺的属性
3.可用性
信息可以随时正常使用的属性吧你
信息系统安全
设备安全
设备的稳定性——设备在一定时间内不出故障的概率
设备的可靠性——设备能在一定时间内正常执行任务的概率
设备的可用性——设备随时可以正常使用的概率
数据安全
秘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内容安全
信息内容在政治上是健康的
信息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信息内容符合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规范
行为安全
行为的秘密性——行为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秘密性
行为的完整性——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危害数据的完整性,行为和结果是预期的
行为的可控性——当行为的过程出现偏离预期时,能够发现、控制或纠正
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硬件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数据库安全技术、软件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是关键技术
防火墙、VPN、IDS、防病毒、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网络隔离
密码技术
是关键技术
恶意软件防治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信息设备可靠性技术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安全保护等级
第一级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遭到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
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
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
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安全保护能力
用户自主保护级
系统审计保护级
安全标记保护级
结构化保护级
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的加密与解密
加密技术
对称密钥算法
DES算法
IDEA算法(128位)
非对称密钥算法
RAS算法
ECC算法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与非对称加密的区别
数字签名:发送方的私钥加密、公钥解密
非对称加密:接收放的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数字签名与认证的区别
数字签名的数据是公开的,认证的数据保密
数字签名允许第三者验证,认证不允许
数字签名发送方不能抵赖、接收方不能伪造及解决纠纷能力,认证不一定
1.7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
1.高速度大容量
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
7.移动智能终端
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1.促进仅仅增长的方式根本转变
2.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录音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1.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面普及
2.推动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
3.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4.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
5.建立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
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
1.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2.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3.提高服务业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
积极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1.深化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2.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协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1.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2.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
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1.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深度融合
2.提升基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
3.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
1.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3.构建覆盖城乡居民和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统筹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发展
1.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推进社区信息化
3.提高公共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能力
2.加大公益性信息资源利用力度
3.发展先进网络文化
4.壮大数字内容产业
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2.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布局
3.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
4.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5.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
促进重要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1.加快建设智能电网
2.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化水平
3.提升基础性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着力提高国民信息能力
1.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
2.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2.强化信息安全基础
3.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
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3.整合资源,推动产业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发展目标
1.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2.统筹共建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应用,支持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工程实施,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内网综合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3.完善政务外网,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用。
4.支持各级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有效满足立法和监督等工作需求,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5.支持政协信息化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6.支持“智慧法院”建设,推行电子诉讼,建设完善公正司法信息化工程。
7.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积极打造“智慧检务”。
8.创新电子政务投资、建设及服务模式,探索建立第三方建设运行维护机制。
9.完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监督制度。加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促进电子文件规范应用。
应用模式
政府对政府(G2G)
政府对企业(G2B)
政府对公众(G2C)
政府对公务员(G2E)
电子商务
基本特征
1.普遍性
2.便利性
3.整体性
4.安全性
5.协调性
电子商务类型
企业对企业(B2B)——阿里巴巴
企业对消费者(B2C)——京东、当当、苏宁
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淘宝、易趣
线上对线下(O2O)——美团外卖、餐饮类
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
智慧化
感知能力
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
记忆和思维能力
存储外部知识、分析判断决策
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积累知识、适用环境
行为决策能力
针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传达相应的信息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含义
工业化战略与信息化的融合
工业化装备与IT设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
工业资源与信息资源的融合
工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
实施两化融合是企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
1.8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信息系统服务业及发展
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
智力密集型、系统分析和设计所需人员层次高、专业化强
涉及软硬件厂商和承包商多,联系协调复杂
软硬件常需要个性化定制
项目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
通常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使用和维护的要求高
项目绩效难以评估和量化
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系统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
2.工程进度拖后、延期
3.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和严重超出预算
4.项目的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水
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变化频繁
6.项目绩效难以评估
7.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或者隐患
8.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应用
9.开发单位缺乏规范的流程和能力管理
10.产品化与个性化需求矛盾
11.开发性要求高、标准和规范更新快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四控
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
变更控制
投资控制
三管
合同管理
安全管理
信息管理
一协调
协调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关系
1.9信息系统规划
概念
信息系统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和指南,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和依据
大型信息系统
特点
1.规模庞大
2.数据量大
3.网络结构复杂
4.业务种类多
5.数据量大
6.用户多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信息系统规划工具
1.PERT图和甘特图(制定计划)
2.访谈+调查表、调查提纲(访谈)
3.会谈、正式会议(确认需求)
4.P/O矩阵(过程与组织关系)
5.R/D矩阵(定义数据类)
6.功能法也称过程法(分析过程输入输出)
7.CU矩阵(企业过程和数据类)
1.10企业首席信息及职责
1.提供信息,帮助企业决策
2.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
3.有效管理IT部门
4.制定信息系统发展规划
5.建立积极的IT文化
第二章 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基础
项目管理基础
概念
项目是为提供一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目标
成果性目标——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系统、服务或者成功
约束性目标——时间、成本、质量
特点
1.临时性(一次性)
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确定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2.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
创造独特的可交付成果,如产品、服务或成果
3.逐步完善
意味着分步骤、连续的积累;如在项目早期,项目范围的说明是粗略的,随着项目团队对目标和可交付成果的理解更加完整和深入时,抗美的范围也更加详细
4.资源约束
每一个项目都受到各种资源的资源的约束,项目的资源不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为所欲为的,资源成本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约束条件
时间、成本、质量是项目工作的三个主要目标,也被称为项目成功的三约束
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都是项目成功的主要约束条件,项目经理的责任就是在四个要素之间进行权衡以保证项目成功
5.目的性
即面向目标,项目工作的目的在于得到特定的结果,项目目标贯穿于项目始终
项目与运维
相同点
1.由人来做
2.受到资源约束
3.需要规划、执行和控制
不同点
1.日常运维是持续不断的和重复进行的,而项目是临时的、独特的
2.日常运维的目标一般是为了维持经营,而项目的目标是实现目标结束项目
3.项目的实现机制与日常运维不同,宣布实现目标时,项目就结束了,而日常运维是确定一组新目标,然后持续进行
典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目标不明确
需求变化频繁
智力密集
设计队伍庞大
设计人员高度专业
涉及的承包商多
各级承包商分布在各地,相互联系复杂
系统集成项目中需研制开发大量的软硬件系统
项目生命周期通常较短
通常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非常复杂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
3.项目环境知识
4.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5.软技能或人际关系技能
有效的沟通:信息交流
影响一个组织
领导力
激励
谈判和冲突管理
问题解决
组织结构
1.职能型组织结构
属于传统型,每个职工有明确的上级和稳定工作岗位,晋升路线
2.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权限
项目具有临时性的特征,所以项目型组织也是临时性的,项目
团队成员通常是被配置在一起
团队成员通常是被配置在一起
3.矩阵型组织结构
弱矩阵型组织
保持很多职能型组织的特征
项目经理更像是协调人和发布人,拥有权限较小
平衡矩阵型组织
强矩阵型组织
保持着很多项目型组织的特征
拥有很大之前的专职项目经理和专职项目行政管理人员
复合矩阵型组织
完全职能型的组织也可能会组建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来操作重要的项目
项目团队可能具有很多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的特征
团队中拥有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可以制定自己的运作过程,并且可以脱离标准的正式报告机制进行运作
4.紧密矩阵
紧密矩阵并不涉及具体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主要是指项目团队成员尽量在物理上被安置于一处,通常在一个房间内工作
紧密矩阵=集中办公=作战室
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通用型项目生命周期模型特征
成本和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达到最高,
并在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
并在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
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
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
项目阶段的两种类型
F-S(顺序关系)——A任务结束了,B任务开始
F-F(交叠关系)——A任务开始了,B任务也可以开始
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典型的、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以计划驱动各类工作按照阶段顺序执行
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维等阶段
上一项活动的输出,作为下一项活动对象的输入
给出每一项活动的成果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
螺旋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时一系列增量发布
使得软件的增量版吧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
螺旋线代表随着时间推进的工作进展
开发过程具有周期性重复的螺旋线状
四个象限分别标准每个周期所划分的四个阶段: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
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
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迭代模型
初始阶段:系统地阐述项目的范围,选择可行的系统构架,计划和准备业务案例
细化阶段:细化构想,细化过程和基础设施,细化构架并选择构件。
构造阶段:资源管理、控制和过程最优化,完成构件的开发并依评价标准进行测试,依构想的验收标准评估产品的发布。
移交阶段:同步并使并发的构造增量集成到一致的实施基线中,与实施有关的工程活动(商业包装和生产、人员培训等),根据完整的构想和需求集的验收标准评估实施基线。
每一个阶段都包含所有类型的工作
V模型
V模式就是一个对称结构,左侧代表的是开发活动,而右侧代表的是测试活动
测试依旧是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阶段,与瀑布模型不同的是,有多个测试级别与开发阶段对应,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
V模型针对每个开发阶段,都有一个测试级别与之相对应,非常清晰的描述了测试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强调了测试和研发同样重要的思想
适用于需求明确,变更不频繁的情形
原型化模型
特点
实际可行
具备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分类
抛弃型原型——在系统真正实现以后就放弃不用了
进化型原型——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步丰富,演化成最终系统
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开发时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环渐进的开发方法
相对于传统方法,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也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更注重软件开发人员的作用
Scum是一种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
Scum主管——类型项目经理,负责维护过程和任务
产品负责人——代表利益所有者,类似客户、业主
开发团队——包含所有热开发人员
项目管理过程
PDCA循环(戴明环)
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行动——Act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
2.计划过程组
3.执行过程组
4.监督与控制过程组
5.收尾过程组
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
1.项目整体管理
2.项目范围管理
3.项目进度管理
4.项目成本管理
5.项目质量管理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沟通管理
8项目风险管理
9.项目采购管理
10.项目干系人管理
第三章 项目立项管理
立项管理
流程
甲方立项
需求调研——编写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详细、计划)——项目论证——项目评估——评审获得批准——发布招标文件
乙方立项
看到招标文件——进行项目识别——可行性研究(初步、详细、机会)——项目论证——项目评估——参加投标——中标拿到项目——签订合同
项目建议书
又称为项目立项申请,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的项目申请时必须的文件
核心内容
1.项目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预测
3.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4.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项目可行性报告
特点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内容
1.投资必要性
2.技术可行性
3.财务可行性
4.组织可行性
5.经济可行性
6.社会可行性
7.风险因素及对策
项目招标
招标
方式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议标
投标
流程
获取招标文件——认证分析研究——编写标书——递交标书——标书验收
资金
招标人通常要求投标人提供一定比例或金额的投标保证金
未中标的投资人已缴纳的保证金即于退还
递交标书
时间:以送达到用户手上的时间为准,而非以“邮戳时间”
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送达或委托代理人送达,获得收到投标书的回执
评标
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
评标委员会组成
由高级职称或专业水平的技术专家、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代表等5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评标委员会的名单在评标结果公示前必需保密
中标
内容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的投标人
时间
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文件止,最短不得少于20天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之日起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
法律
《招投标法》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
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报存,不得开启
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递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法律重新招标
项目可行性研究
分类
技术可行性分析
进行项目开发风险
人力资源有效性
技术能力可能性
物资(产品)的可用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
支出分析
收益分析
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收期
敏感分析
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
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规章制度、工作习惯、人员素质
其他方面可行性分析
步骤
1.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
2.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3.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
5.推荐可行性方案
6.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7.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阶段
初步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行性研究
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
框架
方法
投资估算法
指数估算法
因子估算法
因子是指主要设备与其他设备的比值。例如建造一艘船,已知船体为100万元,机器设备因子为0.6,
各种仪表因子0,2,船上各种机械因子0.3,电气设备因子0.08,油漆因子为0.3,其他因子0.3,因子
之和为1.55。则一艘船的投资额为:
100万元×(1+1.55)=255万元
各种仪表因子0,2,船上各种机械因子0.3,电气设备因子0.08,油漆因子为0.3,其他因子0.3,因子
之和为1.55。则一艘船的投资额为:
100万元×(1+1.55)=255万元
单位能力估算法
这种方法简便明了,但是比较粗糙,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增量净效益法(有无比较法)
将有项目时的成本(效益)与无项目时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求得两者差额,
即为增量成本(效益),这种方法称之为有无比较法。
即为增量成本(效益),这种方法称之为有无比较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
概述
需求确定
现有资源、设施情况分析
设计(初步)技术方案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建议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
项目组织、人力资源、技术培训计划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效果评价)
合作/协作方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视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有简有繁
效益预测和评估
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
项目评估与论证
原则
先论证、后决策
论证应该围绕市场需求,市场时前提、技术是手段、财务经济是核心
作用
项目论证是确定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
项目论证是筹措资金、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项目论证是编制计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机构设备、资源配置的依据
项目论证是防范风险、提高项目效率的重要保证
阶段
程序
定义:项目论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包括问题的提出、制定目标、拟定方案、分析评估、选定最佳方案
步骤
1.明确项目范围和业主目标
2.收集分析相关资料
3.拟定多种可行的能够互相替代的实施方案
4.多方案分析、比较
5.选择最优方案进一步详细全面论证
6.编制项目论证报告
7.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评估
概念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或企业)、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
依据
1.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准文件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报送单位的申请报告及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4.有关资源、配件、燃料、水、电、交通、通信、资金(包括外汇)等方面的协议文件
5.必需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程序
1.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家湖
2.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
3.分析与评估
4.编写评估报告
5.讨论、修改报告
6.专家论证会
7.评估报告定稿
内容
1.项目与企业概况评估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估
3.项目建设规模评估
4.资源、配件、燃料及公用设施条件评估
5.网络物理布局条件和方案评估
6.技术和设备方案评估
7.信息安全评估
8.安装工程标准评估
9.实施进度评估
10.项目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计划评估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
13.国民经济效益评估
14.社会效益评估
15.项目风险评估
评估报告大纲
1.项目概述(项目基本情况、综合评估结论(提出是否批准或可贷款的结论性意见))
2.详细评估意见
3.总结和建议(存在或遗留的重大问题、潜在的风险、建议)
子主题
第四章 项目整体管理
张
制定项目章程
内容
项目的目的或项目批准的原因
可测量的项目目标或相关成功标准
项目的总体要求
概括性的项目描述
项目的主要风险
总体里程碑进度计划
总体预算
项目的审批要求
委派的项目经理及其职责和职权
发起人或其他批准项目章程的人员姓名和职权
作用
1.能反应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的初步要求
2.授权项目正式启动、授权项目经理动用资源
3.项目章程是正式批准的项目文件,项目章程要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动用组织的资源
输入&输出&工具
项目选择法
1.净现值(NPV)
——t表示现金流的持续时间
——A表示每年的现金流量
——r是折现率
——t表示现金流的持续时间
——A表示每年的现金流量
——r是折现率
净现值
2.投资收益率
3.投资回收期
项目启动会
项目经理组织负责召开
目的——使项目的主要干系人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需求、背景及各自的职责与权限,便于项目更好的开展
华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的主计划或称为总体计划,它确定了项目执行、监控和结束项目的方式和方法
项目管理计划是其他各分项计划制定的依据和基础,从整体上指导项目有序进行
工具与技术
在制定项目管理计划中通常会用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计划通常包含13个子计划和3大基准
原则——全员参与,逐步精确
常见的问题
指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概念——为实现项目的目标,领导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并对已按流程变更的任务进行实施
内容
1.纠正措施——针对实际已出现的偏差进行改正
2.预防措施——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偏差
3.缺陷补救措施——对已形成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缺陷补救,如汽车招回
工具与技术
控
监控项目工作
过程——贯穿项目全过程
工作内容
1.对照项目管理计划,比较项目的实际表现
2.评价项目绩效,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纠偏或预防措施,并提出采取行动的建议
3.分析、跟踪并监视项目风险,确保及时识别风险,报告风险状态,执行适当的风险应对计划
4.建立项目产品和文件信息库,持续保持到项目验收
5.提供状态报告、绩效测量和预测信息支持
6.为更新成本和进度信息提供预测
工具和技术
师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组织
CCB(变更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查、评价、批准、推迟或否决项目变更,以及记录和传达变更处理决定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提供PM指导、辅导、培训、监督
概念
变更的请求包括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缺陷补救措施
变更请求由项目经理审查、评价,由CCB批准或否决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项目经理对此承担最终责任
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的任何时间,参与项目的任何相关方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
尽管可以口头提出变更,但所有的变更请求都必需以书面形式记录
工具和技术
变更控制流程
1.先沟通,然后提出变更请求,应采取书面形式
2.充分评估变更的影响,包括多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将评估结果通知干系人
3.按规定变更流程,由CCB进行审批
4.变更审批未通过则取消变更,纳入监控
5.变更审批通过则调整相应的项目计划及文件,并通知干系人
6.根据要求执行变更、记录变更实施情况
7.验证变更、归档
姐
结束项目或阶段
收尾过程组
项目收尾
核实产品
移交产品
收集记录
审核成败
经验教训
文档存档
遣散资源
合同收尾
确保全部工作和可交付成果均以验收、通知行政收尾或管理收尾
处理未诀索赔
处理未诀争议
采购审计
更新记录以反映最后的结果
作用
总结经验教训,正式结束项目工作,为开展新工作而释放组织资源
工作内容
1.项目经理需审查以前各阶段的收尾信息,确保所有项目工作都完成,确保项目目标已实现
2.审查范围基准,确保在项目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宣布项目结束
3.对提前终止的项目,需调查和记录提前终止的原因
4.项目经理需邀请所有合适的干系人参与该过程
5.确保可交付的成果已交付给用户,并已获得用户的正式验收
工具与技术
第五章 项目范围管理
概述
目的——项目范围管理是为达到项目目标,项目所规定要做的工作,就是做范围内的事
工作内容
1.明确项目边界,明确项目的目标、项目的主要交付成果
2.对项目执行工作进行监控
3.防止项目范围发生蔓延
区分
产品范围
1.产品范围是指产品或服务所应该包含的功能
2,产品范围是项目范围的基础
3.产品范围发生变化时,并不意味着项目范围就会跟着变
项目范围
1.项目范围是指为了能够交付项目所必需做的工作
2.项目范围一般来自投资方或客户的明确的项目目标或需求
作用
1.项目的范围管理能够提高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
2.项目范围管理不仅仅是让项目团队成员知道为达到预期目标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工作,还要清楚项目相关方在每项工作中的清晰的分工界限和责任
鬼
规划范围管理
概念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
范围管理计划的规定
如何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如何根据范围说明书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如何维护和批准WBS
如何确认和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如何处理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变更
工具与技术
手
收集需求
概念
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关系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定义和管理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奠定基础
收集需求旨在定义和管理客户期望
需求分类
业务需求
干系人需求
解决方案需求
过渡需求
项目需求
质量需求
工具与技术
需求跟踪
正向跟踪与反向跟踪
需求跟踪矩阵
作用——有助于确保需求文件中被批准的每项需求在项目结束时都能交付,为管理产品范围变更提供框架
内容
业务需求、机会、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
项目范围(WBS可交付成果)
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高层级需求到详细需求
易
定义范围
作用
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做,哪些不做
明确产品、服务或成果边界
工具与技术
建
创建WBS
概念
WBS是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层次
1.里程碑
关键的时间节点
2.工作包
WBS分解的最底层的可交付成果或项目
工作组成部分,工作包大小依据8/80原则
工作组成部分,工作包大小依据8/80原则
3.控制账户
每个工作包分配到一个控制账户,每个控
制账户下可以有多个工作包
制账户下可以有多个工作包
4.规划包
对目前尚不清楚的具体活动或模块可以使用规划包
进行分解,随着情况逐步清晰,规划包最终被分解成工作包及相应的具体活动
进行分解,随着情况逐步清晰,规划包最终被分解成工作包及相应的具体活动
5.WBS词典
需开展的活动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自上而下逐层化分解
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码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和恰当的工作包
工具与技术
分解案例
作用
1.WBS分解完,项目干系人需给予确认,达成共识,然后根据此进行时间估算和成本估算
2.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
3.清楚的定义项目边界,提供了项目干系人一致认可的、需要做的工作和不需要做的工作
4.为各独立单元分配人员,规定人员职责、确定项目所需的技能和人力资源
5.针对独立单元进行时间、成本、资源的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6.确定项目进度和控制基准
7.确定项目工作和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8.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将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可以以图形化的方式查看工作内容
9.有助于防止项目需求蔓延
人
确认范围
概述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确认范围包括与客户或发起人一起审查可交付成果
确保可交付成果圆满完成,并获得客户和发起人的正式验收
虽然确认范围是正式的,并不是确认了就无法更改了,任何时候更改项目的范围,都会引起项目的时间、进度和资源的变化
确认范围应该是贯穿项目过程始终的,主要的工具和技术是检查和群体决策
在确认范围之前,项目团队需先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在确认范围工作中发现项目范围说明书、WBS中有遗漏或者错误,需要向项目团队明确指出错误的内容,给出修正意见
步骤
1.确定需要进行范围确认的时间
2.识别范围确认需要的投入
3.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
4.确定范围确认会议的组织步骤
5.组织范围确认会议
需检查六方面
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可确认的
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是有明确的、可辨别的事件
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审核和承诺是否清晰的表达
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者错误
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管理层是否能够降低可预见的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冲击
干系人对范围的确认点
管理层
关注项目范围、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会超过组织的承受范围,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
客户
关注产品范围,关系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能否满足产品或服务
项目管理人员
关注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和必需完成,时间、资金是否足够、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方案
项目团队
主要关注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的功能和负责的工作,关注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否足够,多项工作之间是否有冲突
专业术语
1
核实产品——是针对产品是否完成
确认范围——是针对项目可交付成果
2
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确认范围一般是外部干系人对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一般在阶段末进行
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质量控制属于内部检查,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
3
确认范围——强调核实与接受可交付成果,确认范围强调验收项目可交付成果
项目收尾——强调的是结束项目或阶段所做的流程性工作,强调验收产品
工具与技术
制
控制范围
概述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或者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作用
在整个项目期间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原因
政府政策变更原因
项目范围的计划编制不周密详细,有一定的错误或纰漏
市场出现了新技术,新手段或是新方案
项目执行组织本身发生变化
客户对项目、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发生变化
工作
1.影响导致变更的因素,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关注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3.范围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确保所有请求的变更按照项目整体变更控制处理
工具与技术
第六章 项目进度管理
概述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的期限进行管理
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合理且经济的进度计划
在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
出现偏差时,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完成项目
进度管理计划的编制上要注意弹性问题
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发起变更的,变更后受影响的其他因素或计划也需要跟着变
划
规划进度管理
概述
为规划、编制、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而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的过程
作用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提供指南和方向
工具与技术
一
定义活动
概述
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采取的具体行为活动
在创建WBS时,我们已把项目分解成最小的可交付成果——工作包;为了更好的规划项目,工作包通常还应该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即“活动”
工作包是WBS的最底层工作包,是实施项目时安排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工具与技术
列
排列活动顺序
概述
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综合各因素进行排序
工具与技术
工具
紧前关系绘图法(前导图法(PDM)、单代号网络图法、活动节点图)
方框或长方形(称为节点)代表活动、节点间通过箭头连接
显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显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箭线图法(ADM)(双代号网络图、活动箭线图)
箭线表示活动、节点表示事件
提前量和滞后量
算
估算活动资源
概念
估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材料、人员、设备或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作用
明确完成活动所需的资源种类、数量和特征,以便做出更准确的成本和持续时间估算
工具与技术
算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概念
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作用
确定每个活动所需花费的时间量,为制定进度计划过程提供主要输入
工具与技术
制
制定进度计划
子主题
工具与技术
空
控制进度
子主题
工具与技术
第七章 成本管理
概述
作用
项目管理受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的约束
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
意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成本管理尽量使项目时间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成本失控常见的原因
1.对项目认识不足
2.组织制定不健全
3.方法问题
4.技术制约
5.需求管理不当
成本的类型
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
如:员工工资、差旅费、设备使用费、物料费
间接成本
如:税金、额外福利、保卫费
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
应急储备
应急储备包含在项目的成本基准内,项目经理可以之间动用,主要应对已知-未知风险
管理储备
管理储备不包含在基准中,项目经理使用需要申请,主要应对未知-未知风险
晨成本基准=工作包预算+应急储备
鬼
规划成本
概述
描述如果规划、安排和控制项目成本
在成本管理计划中描述如何规划、安排和控制项目成本
工具与技术
分析技术
回收期
投资回报率
内部报酬率
现金流贴现
净现值
谷
估算成本
概念
对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资金进行近似估算的过程
步骤
1.识别并分析成本构成的科目
2.根据已识别的项目成本构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3.分析成本估算结果,找出各种可以互相替代的成本,协调各种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工具与技术
重点公式
三点估算
三角分布——
贝塔分布——
子
制定预算
概念
汇总所有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个经批准的成本基准过程
作用
确定成本基准,可据此监督和控制项目绩效
区分
成本基准
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包括应急储备,不包括管理储备
许多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可能有多个成本基准
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 成本基准+管理储备
项目预算指经批准用于项目的全部资金
工具与技术
组成
项目预算=成本基准+应急储备
制
控制成本
概念
控制成本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
在控制成本过程中,应重点分析项目资金支出与相应完成的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
作用
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以便采取纠偏措施,降低风险
工具与技术
重点公式
成本相关概念
挣值管理公式
预测技术公式
成本控制主要包括
1.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确保所有变更请求都得到及时的处理
3.当变更实际发生时,管理这些变更
4.确保成本支出不超过批准的资金限额,既不超出按时间段、按wbs、按活动分配的限额,也不超出项目总预算
5.监督成本绩效,找出并分析与成本基准之间的偏差
6.对照资金支出,监督工作绩效
7.防止在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出现未经过批准的变更及相关成本
8.设法把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9.向所有干系人报告所有经过批准的变更及其相关成本
第八章 质量管理
概述
质量
指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低等级(功能少),高质量(无明显缺陷)的软件产品,可以被认可
高等级(功能复杂),低质量(有许多缺陷)的软件产品,一般不被认可
项目质量
项目的质量是应客户的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已反映在项目合同中.项目合同通常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质量管理
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过程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项目的全体成员,以便于实施、检查、考核
规划管理质量
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准备对策,确保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为整个项目如何管理和确认质量提供了指南和方向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八项原则
1.领导作用
2.全员参与
3.管理的系统方法
4.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5.过程方法
6.以顾客为中心
7.持续改进
8.互利的供方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4个核心特征
1.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
4.全面结果的质量管理
6西格玛法
1. 定义阶段:明确问题,并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
2. 测量阶段:收集数据并分析以了解流程状况和现有问题。
3. 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并评估改进机会。
4. 改进阶段:实施改进计划,并验证其有效性。
5. 控制阶段:监控过程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持改进成果。
6. 优化阶段:优化流程来提高绩效并确保长期成功。
1σ=68%
2σ=95%
3σ=99%
每百万机会 3.4 个缺陷数
软件成熟度模型CMMI
1. 过程管理:CMMI强调建立有效的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监控、评估和改进等环节,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2. 项目管理:CMMI要求软件项目经理建立合理的项目计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等机制,以确保软件项目满足客户需求,并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交付。
3. 工程实践:CMMI要求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工程方法和最佳实践,如代码审查、测试管理、配置管理、需求追踪等,以确保软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产品质量:CMMI关注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属性,如功能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性能效率、用户友好性等,并要求采取有效的测试和验证机制,以确保软件产品符合预期质量标准。
5. 测量与分析:CMMI要求对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和测量,通过统计数据来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软件开发的可视化管理水平。
化
规划质量管理
概述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和标准,并准备对策确保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作用——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确认质量和管理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质量成本法
一致成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做的所有工作
非一致成本——由于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全部工作
成本收益法
比较每个质量活动可能的成本与预期的收益
石
实施质量保证
概述
实施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
作用——促进质量过程改进
质量保证——通过用规划过程来预防缺陷
在项目管理中,质量保证所开展的预防和检查,应对项目有明显的影响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质量审计
概述
质量审计,又称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是对具有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性的评审
目标
1.识别全部正在实施的良好及最佳实践
2.识别全部违规做法、差距及不足
3.分享所在组织或行业中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4.积极、主动的提供协助,以改进过程的执行,从而帮助团队提高生产效率
5.强调每次审计都应对组织经验教训的积累做出贡献
老七工具
(刘英只点劣质茶)
(刘英只点劣质茶)
因果图
又称为鱼骨图、石川馨图,用于分析问题及其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流程图
- 显示业务过程的整体视图
- 帮助团队识别和澄清流程中的每个步骤
- 通过标识流程中的瓶颈或重复步骤,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 帮助团队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工具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业务过程,从而改进和升级。
- 帮助团队识别和澄清流程中的每个步骤
- 通过标识流程中的瓶颈或重复步骤,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 帮助团队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工具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业务过程,从而改进和升级。
核查表
合理的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的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
帕累托图
2-8定律,是一种特殊的直方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
直方图
-显示数据分布:直方图可以用于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识别异常值:直方图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快速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评估数据质量:通过直方图可以评估数据的质量,检查是否存在数据缺失或错误。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布模型:直方图可以帮助项目经理选择合适的数据分布模型,进而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
-检验假设:直方图可以用于检验假设,帮助项目经理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者相关性。
-传达信息:直方图可以用作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帮助项目经理向其他团队成员或者利益相关者传达数据信息。
-识别异常值:直方图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快速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评估数据质量:通过直方图可以评估数据的质量,检查是否存在数据缺失或错误。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布模型:直方图可以帮助项目经理选择合适的数据分布模型,进而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
-检验假设:直方图可以用于检验假设,帮助项目经理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者相关性。
-传达信息:直方图可以用作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帮助项目经理向其他团队成员或者利益相关者传达数据信息。
控制图
散点图
显示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离斜线上的数据点距离越近,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密切.
新七工具
(锯树相亲策动优)
(锯树相亲策动优)
亲和图
针对某个问题,产生可联成有组织的想法模式的各种创意,使用亲和图确定范围分解的结构,有助于WBS的制定
过程决策程序图
能够帮助团队预测哪些可能破坏目标实现的中间环节,有助于制定应急计划
关联图
有助与在包含相互交叉逻辑关系的中等复杂情形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树形图
用层次分解形式直观地展示父子关系,可以是横向或纵向
优先矩阵
通过一系列决策,排列出备选方案的优先顺序
活动网络图
前导图法
箭线法
矩阵图
使用矩阵结构对数据进行分析
制
控制质量
概述
质量控制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的结果,以便评估绩效
过程
识别过程低效或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
确定可交付成果及工作满足主要干系人既定需求
工具与技术
第九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概述
信息系统项目团队成员的特征
高学历
高素质
流动性强
年轻
个性独立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根据需要规划并组建项目团队,对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以保证他们可以完成任务目标,实现项目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项目团队
为完成项目而承担不同角色与职责的人员组成
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具备不同的职能,可能是全职的也可能是兼职的,随着项目进展增加或减少
项目团队成员在规划阶段就参与进来,可增加他们对项目的责任感
项目管理团队
属于项目团队的一部分,负责项目管理和领导活动
项目管理团队也称为核心团队或领导团队
小型项目的项目管理职责优项目团队成员分担或项目经理独自承担
领导和管理
领导者
确定方向、统一思想、激励和鼓舞
管理者
被组织赋予职位或权力,负责管理事情或实现目标
项目经理具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冲突和竞争
冲突
两个及以上的人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心里或行为上产生矛盾
竞争
双方具有同一个目标,不产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归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概念
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工具与技术
组
组建项目团队
概念
确定人力资源的可用情况,并为开展项目活动而组建团队
收益
指导团队选择和职责分配,组建一个成功的团队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责任分配矩阵(RACI)
件
建设项目团队
概念
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氛围,提高项目绩效
项目经理应该定义、建立、维护、激励、领导和鼓舞项目团队,使团队高效运行,并实现项目目标
团队协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建设高效的项目团队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之一
项目经理因该利用文化差异,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致力于发展和维护项目团队,并促进成员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充分协作
收益
改进团队协作,增强人际技能,激励团队成员,降低人员离职率,提升整体项目绩效
目标
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
创建富有生气、凝聚力和协作性的团队文化,以便提高个人和团队生产率,振奋团队精神,促进团队合作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交叉培训和辅导,以分享知识和经验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交叉培训和辅导,以分享知识和经验
工具与技术
团队的发展5个阶段
形成阶段
团队成员之间逐渐互相认识,了解项目目标和各自的职责和角色,
成员间倾向于互相独立,不怎么开诚布公
成员间倾向于互相独立,不怎么开诚布公
震荡阶段
成员之间开始执行分派的任务,遇到超出预期的困难,
个体间开始争执、互相指责,开始怀疑项目经理的能力
个体间开始争执、互相指责,开始怀疑项目经理的能力
规范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团队成员开始协同工作,调整各自工作习惯来支持团队,
成员之间开始互相信任,项目经理开始得到团队认可
成员之间开始互相信任,项目经理开始得到团队认可
发挥阶段
成员间配合默契度提升,对项目经理信任加强,团队有序开展工作,
成员间互相依靠,平稳高效解决问题,成员间集体荣誉感强
成员间互相依靠,平稳高效解决问题,成员间集体荣誉感强
解散阶段
工作完成,项目结束,团队解散
重点工具
权利理论
职位权力
惩罚权力
奖励权力
专家权力
参照权力
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
工作环境
工资薪水
公司政策
个人生活
管理监督
人际关系
激励因素
包括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发展机会等
可起到激励作用
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人本恶)
(1)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
(3)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
(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5)人们天生反对改革。
(6)人的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Y理论(人本善)
(1)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外来的控制和处罚对人们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4)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如果给予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
期望理论
目标价值
指实现目标对个人有多大的价值的主观判断
期望值
指个人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管
管理项目团队
概念
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团队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
收益
影响团队行为,管理冲突,解决问题,评估团队成员绩效
工具和技术
冲突管理
撤退/回避——双方在解决问题上不积极,也不合作,暂时性的解决冲突,
如我见老板不爽,见到老板绕着走
如我见老板不爽,见到老板绕着走
缓和/包容——求同存异,强调一致,淡化分歧,为了和谐大局,迁就对方,
谋求在其他非争议点的合作,暂时性解决问题
谋求在其他非争议点的合作,暂时性解决问题
妥协/调解——双输,两个人互相让步,愿意解决问题,也愿意合作
强迫/命令——一方赢,一方输,用权力来强行解决紧急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双方共赢,都达到了理想结果
第十章 项目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沟通管理
概述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商场上的成功85%取决于沟通;美国企业经理94%的时间用于沟通
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正确的产生、收集、分发、存储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所需的过程
沟通模型
5个基本状态
已发送
信息传递给他人,不表示对方已读取或听到了,这仅仅是表示信息已经发送的状态
已收到
当对方收到信息的时候,并不表示对方有任何意图去读取、理解或解决信息问题
已理解
正确的理解和消化信息中的内容,向发送者进行信息确认
已认可
理解信息的传达意思,并不表示对的已认同这个观点
已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对方已理解并认可信息,并转换为积极的行动去完成信息的内容
沟通渠道
N表示干系人的数量
归
规划沟通管理
概述
作用
识别和记录干系人的最有效率且最有效果的沟通方式
根据干系人的信息需要和要求及组织的可用资产情况,制订合适的项目沟通方式和计划的过程
工具与技术
管
管理沟通
概述
根据计划,生成、收集、分发、存储、检索及最终处置项目信息的过程
作用
促进干系人之间实现有效率且有效果的沟通
需考虑点
发送-接受模型
媒介选中
写作风格
会议管理技术
演示技术
引导技术
倾听技术
工具与技术
控
控制沟通
概述
控制沟通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对沟通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作用
随时确保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最优化
控制沟通过程可能会引发重新开展规划沟通和管理沟通的过程
工具与技术
干系人管理
概述
项目干系人管理是指对项目干系人需求、希望和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需要、解决其问题的过程
干系人管理会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从而能够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干系人管理的好处
会赢得更多的资源
快速频繁的沟通能够确保项目干系人需要、希望和期望完成理解
能够预测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影响,尽早的沟通和制定计划,以免受到项目干系人的干扰
干系人管理主要内容
1.项目干系人分析
2.沟通管理
3.问题管理
干系人管理依据
1.项目管理计划
2.沟通管理计划
3.组织过程资产
石
识别干系人
概述
识别能够影响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被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工具与技术
龟
规划干系人管理
概述
基于干系人的需求、利益及对项目成功的潜在影响分析,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有效调动干系人参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工具与技术
管
管理干系人
概述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与干系人进行沟通和协作,以满足他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管理干系人的参与,确保项目干系人清晰地理解项目目的、目标、收益和风险,提高项目成功概率
干系人对象项目的影响能力通常在项目启动阶段最大,而后随着项目进展持续降低
工具与技术
主要活动
1.调动干系人适时参与项目,以获得或确认他们对项目成功的支持和持续承诺
2.通过协商和沟通管理干系人的期望,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处理尚未成为问题的干系人关注点,预测干系人未来可能会
提出的问题,需尽快识别和讨论这些关注点,以评估相关项目风险
提出的问题,需尽快识别和讨论这些关注点,以评估相关项目风险
4.澄清和解决已识别的问题
控
控制干系人参与
概述
全面监督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关系,调整策略和计划
工具与技术
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
概述
风险定义
风险属性
随机性
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
相对性
同样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影响
项目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
收益大小
投入的大小
项目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拥有的资源
可变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情和矛盾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风险性质的变化
分析后果的变化
发生的频率
收益
损失大小
出现新的风险
风险分类
按后果分
纯粹风险
不能带来机会、无获得利益可能的风险,只有造成损失和不造成损失两种,且没有人能从中获得好处
纯粹风险总是和威胁、损失、不幸相联系
投机风险
即可能带来机会、获得利益,又隐含威胁、造成损失的风险,
有造成损失、不造成损失和获得利益三种后果
按来源分
自然风险
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如地震、暴雨、山洪
人为风险
由人活动而带来的风险,可以细分成行为、经济、技术、政治和组织风险
按能否管理分
可管理风险
可以预测,并可采取相应措施施加控制的风险
不可管理风险
不可预测,不能采取措施的风险
按影响范围分
局部风险
影响范围较小
总体风险
影响范围较大
按承担风险者分
业主风险
政府风险
承包商风险
投资方风险
设计单位风险
监理单位风险
供应商风险
担保方风险
保险公司风险
按可预测性分
已知风险
已知风险就是在认真、严格地分析项目及其计划之后就能够明确的那些经常发生的,而且其后果亦可预见的风险。
已知风险发生概率高,但一般后果轻微,不严重。项目管理中已知风险的例子有:项目目标不明确,过分乐观的进度计划,
设计或施工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
已知风险发生概率高,但一般后果轻微,不严重。项目管理中已知风险的例子有:项目目标不明确,过分乐观的进度计划,
设计或施工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
可预测风险
可预测风险就是根据经验,可以预见其发生,但不可预见其后果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后果有时可能相当严重。
不可预测风险
不可预测风险就是有可能发生,但其发生的可能性即使最有经验的人亦不能预见的风险。不可预测风险有时也称未知风险或未识别的风险。它们是新的、以前未观察到或很晚才显现出来的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地震、百年不遇的暴雨、通货膨胀、政策变化等
风险成本
有形成本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无形成本
风险损失减少了机会
风险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
风险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当
预防与控制成本
鬼
规划风险管理
概述
决定如何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
工具与技术
识
识别风险
概述
风险识别就是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识别出项目中已知的和可预测到的风险
风险识别是一个重复的过程,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始终,团队成员应该参与该过程
风险识别三步曲
收集资料
估算项目风险形式
将潜在的风险识别出来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核对单
根据以往项目或其他渠道积累的历史信息与知识,编制风险识别核对单
SWOT分析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RBS风险分解结构
RBS的最底层可作为风险核对单
施
实施风险定性分析
概述
定性风险分析主要是对已识别到的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项目造成的影响大小,进行优先排序的方法
这种评估是基于项目团队和其他相关方对风险的感知程度来定,从而具有主观性
定性分析通常是为风险应对规划过程确立优先级的一种经济、有效和快捷的方法,并为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识别风险--->对风险做定性分析--->对风险进行排序---->计算风险敞口(概率x影响)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概率和影响矩阵
石
实施风险定量分析
子主题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数据收集和表示技术
访谈
概率分布
定量分析和模型技术
敏感性分析
期望货币(EMV)分析
模型模拟
蒙特卡洛技术
鬼
规划风险应对
概念
规划风险应对是为处理整体项目风险敞口,以及应对单个项目风险,而制定可选方案、选择应对策略,并商定对外行动的过程
规划风险应对贯穿项目始终,对风险应该分派指定人
为项目目标增加实现机会,减少识别威胁
作用
制定应对整体项目风险和单个项目风险的适当方法
工具与技术
重点工具
威胁应对策略
上报
项目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威胁不在项目范围内,或提议的解决措施超出项目经理的职权范围权限,应采取上报
被上报的威胁,组织中相关的人员必须愿意承担应对责任
威胁一旦上报,就不在由项目团队进行监督
规避
项目团队采取行动,消除威胁,保护项目免受威胁影响
适用于发生概率高、负面影响大、高优先级的威胁
可能会改变项目的计划、范围和进度
转移
将威胁的责任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保险、履约保函、担保书、保证书
也可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具体的风险归属和责任转移给第三方
减轻
采取措施,降低威胁的概率和影响,减轻风险发生的影响
接受
不主动采取措施,接受威胁的存在,如建立应急储备、给出预留时间、资金或资源
适用于低优先级,或无法采取任何形式进行有效应对的威胁
机会应对策略
上报
开拓
将特定机会的概率提高到100%,确保机会出现,从而获取相关利益,主要包括:把能力最强的人分配到项目来缩短工期
确保把握住高优先级的机会
分享
将机会分享给第三方,使其享有机会带来的部分收益,分享措施包括:建立合作伙伴、合作团队、特殊公司和合资企业来分享机会
及时为已分享的机会安排新的风险责任人
提高
用于提高机会出现的概率和影响,如舔狗追女神,提高成功的概率
接受
石
实施风险应对
概述
按计划去实施,执行商定的风险应对计划的过程
适当关注实施风险应对过程,能确保已商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得到实际执行
作用
确保按计划执行商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来管理整体项目风险敞口、最小化单个项目威胁、以及最大化单个项目机会
工具与技术
监
监督风险
概述
在整个项目期间,监督商定的风险应对计划实施、跟踪已识别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新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作用
使项目的决策都是基于项目的风险敞口和单个风险信息进行的
工具与技术
第十三章 项目采购管理
概述
采购管理包括从项目团队外部采购或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各个过程
鬼
规划采购管理
概述
记录项目采购决策,明确采购方法,以及识别潜在卖方的过程
作用
确定是否从外部获取货物或服务,如果是,则还需要确定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获取货物或服务
工具与技术
工作步骤
准备采购工作说明书(SOW)或工作大纲(TOR)
准备高层的成本估算,制定预算
发布招标广告
确定合格卖方的名单
准备并发布招标文件
由卖方准备并提交建议书
对建议书开展技术、质量评估
对建议书开展成本评估
准备最终的综合评估报告(包括成本及质量),选出中标建议书
结束谈判,买方和卖方签订合同
石
实施采购
概述
获取卖方应答、选择卖方并授予合同的过程
作用
工具与技术
合同类型
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
总价+激励费用合同
总价+经济价格调整合同
成本补偿合同
成本+固定费用合同
成本+激励费用合同
成本+奖励费用合同
成本+成本百分比合同
工料合同
制
控制采购
概述
管理采购关系、监督合同绩效、实施必要的变更和纠偏,关闭合同的过程
作用
工具与技术
自由主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