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2023-02-11 09:54:3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01信息系统开发基础知识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9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原则
规划要支持企业的战备目标 ;规划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层;整体性和一致性;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变;便于实施
信息系统规划流程
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拟定和总体架构设计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阶段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围绕职能部份需要;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第三阶段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项目组BSP方法 工具
P/O矩阵(过程/组件矩阵):展现企业过程和组织的联系
R/D矩阵(资源/数据矩阵):在调查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实体法归纳出数据类
C/U矩阵(创建/使用矩阵):展现企业过程生成了哪些数据,使用了哪些数据
功能法IPO:识别企业过程,分析每个过程的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并与R/D比较调整,形成系统数据类
大型信息系统特点
1规模庞大,2跨地域性,3,网络结构复杂,4业务种类多,5数据量大,6用户多
1.1.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五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
根据 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
确定 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提出 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
系统分析阶段
根据 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
确定 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系统做什么
提出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 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
确定 系统怎么做
提出 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阶段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
根据 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
确定 实施计划
付诸实施行动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运行与维护
四阶段
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消亡
2.7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结构化开发方法中的经典模型,只能用于需求明确的项目
螺旋模型
强调风险分析,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项目
迭代模型
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和增量
V模型
测试驱动,适用于需求明确和需求变更不频繁的项目
原型化模型
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项目
敏捷开发模型
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适用于小项目,Scrum有三个角色:ScrumMaster,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
面向对象基础
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对象:属性(数据)+方法(操作)+对象ID
类:实现类/控制类/边界类
接口:一个特殊的类,只有方法的定义没有方法的实现
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封装: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
继承:父子关系,复用机制
多态:不同对象收到同样的消息产生不同的结果
1.4软件工程
需求分析
需求层次
业务需求 :反映企业或客户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用户需求:描述用户的具体目标
系统需求:从系统的角度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质量功能部署QFD
常规需求:用户认为应该做到的功能或性能,实现超多用户超满意
期望需求:用户想当然认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或性能,未实现用户会不满意
意外需求:也称兴奋需求,用户要求范围外的功能或性能,不实现不影响用户购买的决策
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结构化需求分析SA 核心是数据字典
数据模型 实体联系图(E-R图)
功能模型 数据流图(DFD)
行为模型 状态转换图(STD)
面积对象需求分析OOA
用例模型
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
分析模型
描述系统的基本逻辑结构
过程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验证
成果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UML
概念 统一建模语言
识图
结构图(静态图)
类图:一组类、接口、协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一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构件图: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
部署图:软硬件之间的映射
制品图:系统的物理结构
包图: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组合结构图:表示一个类的内部结构
行为图(动态图)
用例图:系统与外部参与者的交互
状态图:状态转换变迁
活动图:类似程序流程图
顺序图:强调按时间顺序
通信图(协作图):强调信息收发对象的结构组织
定时图:强调实际时间
交互概览图:细化的活动图
关系
用例图关系
包含关系
扩展关系
泛化关系
类图关系
依赖关系
泛化关系
关联关系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实现关系
补充、用例模型、分析模型
软件架构设计
概念
所处阶段: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
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
架构的组成三要素:构件的描述、相互作用(连接件)、构件集成的模式
架构风格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
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
架构评估
敏感点、权衡点
基于问卷调查、基于场景的方式、基于度量的方式
架构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所关注的是系统质量属性
1.4.3软件设计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最少知道原则;组合重用原则;接口隔离原则;依赖倒置原则;里氏替换原则;开放-封闭原则
设计模式
按目的分
创建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组合模式等
行为型模式:职责链模式、解释器模式等
按范围分
类模式 静态
对象模式 动态
1.4.5软件测试及其管理&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机器运行)
静态测试(人工检测)
测试技术
墨盒测试(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
测试类型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测试模块功能、性能、接口等
集成测试:测试模块间的接口
确认测试:验证软件是否与用户需求的一致
系统测试:真实环境下,验证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
配置项测试:检验软件配置项与SRS的一致性
回归测试: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
测试管理
软件测试管理
过程管理
配置管理
评审
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测试监控管理
内容:测试用例执行的速度,缺陷的存活时间,缺陷的趋势分析,缺陷分布密度,缺陷修改质量
配置管理
测试风险管理
需求风险
测试用例风险
缺陷风险
代码质量风险
测试环境风险
测试技术风险
回归测试风险
沟通协调风险
其它不可预计风险
测试人员绩效考核
测试设计中的工作效率
文档产出率
用例产出率
测试设计中的工作质量
需求覆盖率
文档质量
文档有效率
用例有效率
评审问题数
测试执行中的工作效率
执行效率
进度偏离度
缺陷发现率
测试执行中的工作质量
缺陷率
有效缺陷数/率
严重缺陷率
模块缺陷率
遗漏缺陷率
BUG发现时间点
缺陷定位和可读性
软件工程的管理过程&CMMI&表示法与级别
24个过程域分组表示
阶段式模式(4个成熟等级)
可管理级
已定义级
量化管理级
优化管理级
连续式模式(4个过程组)
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
工程
支持
CMMI表示法
阶段式(关注点在于成熟度级别度量的总体度)
第一级:初始化
过程通常是随意且混乱的,组织的成功依赖于组织人员的能力,组织的特征是具有过程承诺的倾向,在危机情况下会舍弃过程
第二级:已管理级
是一种已执行的过程,按照方针得到计划和执行;雇用有技能的人;使相关干系人参与其中;得到监督、控制和评审;并且对其过程描述的遵守程序得到评价
第三级:已定义级
是一种已管理的过程,按照组织的裁剪指南,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裁剪得到;它具有受维护的过程描述;并且将过程相关经验贡献给组织级过程资产
第四级:已量化管理级
组织与项目关注于子过程层面对性能的理解和控制,并使用其结果来管理项目
第五级:持续优化级
成熟度级别4级与5级的关键区别在于管理与改进组织级绩效的关注点,处于成熟度级别5级时组织使用从多个项目收集来的数据对整体的组织组绩效进行关注。
连续式(关注点在于能力级别等级度量的过程域能力)
第0级:不完整级
没有得到执行或部门得到执行的过程,过程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目标没有得到满足
第1级:已执行级
完成所需工作而产生工作产品的过程,过程域的特定目标得到满足,利用制度化(CMMI能力等级2级与3级的通用实践)有助于确保改进得心保持
第2级:已管理级
同成熟度级别第2级
第3级:已定义级
同成熟度级别第3级
1.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开发目标清晰化,开发工作阶段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与现实世界对应,符合人员的思维习惯;更好的复用性;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界限不明确
原型法
用于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降低成本与风险;加快开发速度
面向服务方法
关注企业业务,提高系统可复有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SA:Structured Analysis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