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磕头虫》读书笔记
2023-02-17 15:23:52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磕头虫学名叩头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类昆虫的总称。当虫体被压住时,头和前胸能作叩头状活动,所以叫叩头虫。其幼虫常对宿主造成伤害。成虫暗褐色,体狭长略扁。幼虫(金针虫)体黄色或黄褐色,细长,圆柱形,略扁,皮肤光滑坚韧,长约 20 mm。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形态特征
幼虫(金针虫)体黄色或黄褐色,细长,圆柱形,略扁,皮肤光滑坚韧,长约 20 mm。常见的沟叩头虫雌虫体长 14 ~ 17 mm,宽约 5 mm;雄虫体长 14 ~ 18 mm, 宽约 3.5 mm。深栗色,密被金黄色细毛。幼虫黄褐色,体宽扁,背面有一纵沟。蛹长纺锤形,乳白色。细胸叩头虫成虫体长 8 ~ 9 mm,宽约 2.5 mm; 体形细长扁平,黑褐色,有光泽及黄褐色细毛。幼虫淡黄褐色,体细长,圆筒形。卵乳白色,近圆形
包括种类
叩头虫属包括很多种类,其中直条叩头虫(Agriote lineatus L.),暗色叩头虫(A.obscurus L.),大田叩头虫(A.sputator.)和 A.sordidus illiger 等生活在农业生态系和自然生态系中,Agriotes gallicus Boisduval et Lacordaire 仅在未治理的生态系统中存在
发生特点及危害
在河南地区,叩头虫 2 ~ 3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于 4 ~ 6 月份 出现,幼虫于 5 ~ 6 月份危害严重。叩头虫成虫多 在白天飞出活动
叩甲科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地下害虫, 主要以幼虫(金针虫)对寄主造成危害。咬食正在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须根、主根及茎的地下部分,影响种子发芽或造成苗木大量枯死。 [2] ,为害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因地域不同 ,寄主种类不同 。在北方主要为害麦类、马铃薯 、高粱 、玉米 、棉花等农作物, 对一些林木亦进行为害[ 10]。在南方, 为害麦类 、豆类、瓜类、花生、棉花等农作物
防治方法
秋季及时翻耕土壤,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在田间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 50%乐果 1 000 倍液进行毒杀。结合翻耕整 地用药剂处理土壤,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75 ml 拌 细土 2 ~ 3 kg 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 90%敌百虫 800 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利用其趋光性,在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 虫,减少田间卵量
生物学研究
以莱氏猛叩甲为例,莱氏猛叩甲普遍分布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同时发现松墨天牛被取食后的残体,表明莱氏猛叩甲是松墨天牛的捕食性天敌。莱氏猛叩甲均能捕食黄粉虫和松墨天牛的幼虫和蛹; 相比于捕食黄粉虫, 莱氏猛叩甲对松墨天牛的幼虫和蛹具有更好的捕食效率, 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前景, 是未来松墨天牛治理潜在高效生物防治因子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