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2023-03-07 16:59:41 1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文章导读
作者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简介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主要内容
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
文字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它是间接的说话,不能与当时当地的时局相配合,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不能与当时当地的时局相配合,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不仅文字如此,包括说话,也都是不得已而采 取的工具
语言是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群体越大,经验的交集就越有限
语言也就越趋于简单化
在这些共同语言之外,会因为个人间的需要, 产生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
所谓行话,所谓切口
在乡土社会这个亲密社群中,不仅有这种切口
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
它们比语言更有效
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章节概括
1、乡下人的“愚”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
2、乡下人因为不识字而被认为是“愚”我不甘服,因为识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
3、教授们的孩子和乡下孩子之比较
4、乡下人不识字是因为没有需要和没有练习的机会
5、乡下人“愚”是因为(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里人多
6、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熟悉)的社会
7、文字是为克服人和人接触的阻碍,在面对面社会中无需
8、文字所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9、说话时,可以不完整、不合文法,因为我们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
10、文字是间接的不太完整的工具
11、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直接接触,无需文字
12、在特殊生活团体里,必有他们的特殊语言
13、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14、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还有特殊语言
15、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并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
16、特殊语言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
17、熟人中,抛开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所以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都不 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18、文字下乡,要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小结
文字的功用在于传情达意,以固定的象征体系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只有在当人们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阻碍时才比较实用
乡土社会中不用文字,并不是“愚”的表现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久越复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就越有限,于是语言也就越来越简单化
所以,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会有因为个人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是“行话”
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