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三【惊蛰】
2023-03-01 18:52:37 1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物候现象
惊蛰三候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番花信风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湿,一律收敛起轻薄的野性子,沉静贞婉起来。
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
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醉了。
农事活动
春耕开始的时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因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气温差别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
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气温升高迅速,但雨量增多却有限。
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传统习俗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
来源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
来源
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人们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祭白虎化解是非
来源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惊蛰时期气候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
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养生保健
惊蛰时期,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
春季养肝是必要的。
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惊蛰养生,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启蛰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天文历法
阴历二月五日前后,斗指丁为惊蛰,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黄经345°开始。
气象变化
春耕时节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气候温度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春雷始鸣
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
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