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由来
2023-03-15 17:11:29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道德经》的由来,按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记载,是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时出关被函谷关的长官尹喜拦住恳请他著书,于是才有了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道德经》
老子,著《道德经》,来讲述宇宙自然的真理,处世为人的哲学。
《道德经》由春秋时期老 子(李耳)所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成语均出自此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全书主要论述宇宙自然的真理、处事为人的哲学,被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后续思维导图以魏晋王弼所注通行本为基础,结合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解读为辅,供大家参考学习。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
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伏羲氏
道,并不是老子发现的,可以追溯到伏羲氏。
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办法用任何文字来说明。
一画开天
道没有文字来说明,于是伏羲氏一画开天。
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
圣人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出“先天八卦”,也是后来《易经》的起源。
众人执象
一画开天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导致中华民族非常执象,也就是对事物表象非常的执着。
看天,有天象;看地,有地象;看人,有人象;
老子
老子看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如果中华民族再这样执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继续前进。这也是伏羲氏所不希望看到的。
破象立道
于是,老子决定破象立道。把当年伏羲氏没有讲出来的“道”说出来。
众人执道
伏羲氏一画开天,大家就执象;老子破象立道,大家就执道了。
所以,《道德经》开篇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有警告的意味。
道,代表宇宙万象,虽然可以描述,但能够描述出的道并非恒长的大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 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