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2023-03-12 15:38:35 25 举报
AI智能生成
大学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与课程目标
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1.数学抽象
定义: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主要表现
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
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
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
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定义: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
包括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主要表现
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
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
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
理解命题体系
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
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
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
3.数学建模
定义: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
包括
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
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表现
发现和提出问题
建立和求解模型
检验和完善模型
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学习,学生能
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
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
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4.直观想象
定义: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包括
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
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要表现
建立形与数的联系
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
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学习,学生能
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
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5.数学运算
定义: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包括
理解运算对象
掌握运算法则
探究运算思路
选择运算方法
设计运算程序
求得运算结果
主要表现
理解运算对象
掌握运算法则
探究运算思路
求得运算结果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学习,学生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6.数据分析
定义: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
包括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提取信息
构建模型
进行推断
获得结论
主要表现
收集和整理数据
理解和处理数据
获得和解释结论
概括和形成知识
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课程学习,学生能
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二)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时
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后
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基础性
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
选择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需求,提供多样
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发展性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基本理念
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定义: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标准: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或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学业质量水平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表现。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数学运算
数据分析
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情境与问题
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
知识与技能
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与表达
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品质、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交流与反思
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和交流数学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价、总结与拓展。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
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数学高考的命题依据;
水平三是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自由主题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