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运营白皮书
2023-03-29 16:02: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创新发展的重 要驱动力,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 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 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 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新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发展背景及趋势
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全国智慧城市试点超 过700个(含县级市),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 95%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化驱动政府服务、社会治理方式变革,推动居民生活大幅改善
智慧城市运营愈加重要
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导致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运营的参与度较低,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智慧城市运营可充分激发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起政府与社会力 量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是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政策出台推动运营模式创新
单一的依靠政府出资、 政府主导建设、政府运营的模式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的压力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利用社会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 用,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运营
发展趋势
运营模式持续创新成为智慧城市“繁荣”的关键因素
投建运一体化方面:做好投建运一体化模式的顶层设计,可以总体规划好智慧城 市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资金、项目逬度、项目质量、运营维护等,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 目的整体性、连续性
本地化专业化运营方面:来越多的地方城市积极构建本地化专业化 运营团队或平台公司,开展专业化运营,解决政府能力不足、系统管理复杂、运营创新 不足等问题
运营模式创新方面:当前存在多种运营模式可供选择,如政府购买服务 运营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政府平台公司运营模 式、联合公司运营模式等,多种运营模式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运营要求进行匹配
数据运营价值化成为智慧城市“智慧”的核心焦点
数据要素成为继土地、劳动 力、资本、技术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数据运营将成为智慧城市价值的重要来源,实现良性自我循环和自我造血
安全运营一体化成为智慧城市“健康”的内在要求
业务涉及云、网、端、 边、业等端到端的系统建设,更需要站在系统化、全局化角度去规划设计安全方案,打 造端到端的安全生态
加强平台和系统数据安全保障 能力一体化建设是开展建设和运营的前提条件
运营主体多元化成为智慧城市“强韧”的发展支柱
为了减轻政府压力,降低投资风险,发挥社会专业力量,政府平台公司在智 慧城市运营中发挥越大越大的作用,多元化的智慧城市运营主体也应运而生
标准规范建设成为智慧城市“长效”的重要保障
包括顶层设计标准、评价标准、技术标准、分领域建设标准等
面临的挑战
内涵边界缺乏共识
在智慧城市发展到从建设向运营转型的 关键转折点,厘清智慧城市运营概念、运营范围、运营模式等内容至关重要
运营模式创新不足
多运营主体间协作管理及风险共担机制不健全
多运营主体对业务需求梳理和挖掘不全面
政企责任不清晰
运营项目服务属性及盈利商业模式不明晰
技术平台建设与运营管理机制发展不同歩
数据运营有待完善
数据资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数据流通堵点和难点有待打通
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面临系统繁多安全运营日益繁重的挑战
面临加强数据合规管控挑战
内涵及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运营概念
智慧城市运营是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价值,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效能 为目标,面向ICT基础设施、共性支撑平台、数据、应用、安全等运营对象,采用适合 的运营模式,获取持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运行、维护、管理、经营的活动
三个重要维度
服务对象
服务于政府履职
服务于市民生活
运营对象
ICT基础设施
共性支撑平台
数据
应用
安全
运营模式
政府资产政府运营
政府资产企业运营
企业资产企业运营
运维、运行、运营
运维侧重于“稳定” “安全” “可 靠” “维护”
运行侧重于“运作” “运转”,其对成本收益并不太敏感
运营侧重于"推广” “增效” “增值” “体验” “融合” “创新” “经营”,更关注经济效益、价值创造
智慧城市运营目标
减少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共性能力
避免重复投资的同时,降低应用建设成本及上线周期, 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数据集约、平台集约、能力集约
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实现自我造血循环
构建合理可行的盈利模式,以场景运营挖掘潜在需求、培育有效应用载体、激活数据 增值服务价值,获得持续的服务收益,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持续的运营服务投入, 实现智慧城市自我造血和循环
撞清城市数据资源家底,盘活智慧城市数字资产
加强有效数字资产的整合和运营,最大程度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 率,激发数字产业活力,提升智慧城市整体效益
融会贯通,提升综合决策效率
提升决策效率,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城市管理智慧精细、惠民服务普惠高效、兴业服 务创新融合,为市民、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持续迭代场景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挖掘潜在业务需求,增强使用者粘性,激活数据服务增值,构建合理可行的盈利 模式,对经济持续拉动和自我造血,实现持续的服务收益
保障智慧城市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以安全为导向,统筹规划安全团队能力建设、软硬件安 全系统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检测、预警、响应、恢复),应对持续不断安全威胁,化解 安全威胁问题,实现智慧城市系统的安全运营
智慧城市运营总体框架
“3511”
三大模式。运营模式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基础“保障房”
五大要素。五大运营对象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关键“落脚点”
一套体系。运营体系是智慧城市运营的核心“软实力”
一套工具。运营管理平台是提高智慧城市运营效率的重要"加速器”
智慧城市运营生态体系
运营模式分析
政府资产政府运营
运作方式
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或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独立运营维护、价值或服务推广
优劣势分析
优势
利于政府从城市智慧化发展的总体需求出发做智
慧城市运营顶层设计
利于结合城市的核心诉求和差异化的城市定位
劣势
政府的 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资源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运作
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运营、推广和后期维护等相关能力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政府涉密类、管理类、公共基础类、纯公益类等不适 宜市场化或者缺乏明确商业模式的项目,以及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不适宜由 社会企业运行维护的项目
政府资产企业运营
运作方式
如设备设施、软件系统由政府投资建设,资 产归政府所有,运营一般是企业进行运行维护、价值或服务推广
政府购买服务
服务内容明确
详细说明服务的内容、数量 以及服务周期等事项,项目的边界较为清晰
项目流程规范
要经过申报审核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公开购买信息、组织购买评审、公告评审结果、签订购买合同、合同履约验 收、支付购买资金等环节,并将其中关键环节信息在相应的政府官方网站公开公示
服务周期较短
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履行期 限一般不超过1年
优劣势分析
优势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部门随技术进步、市场供 给、采购需求等变化调整购买服务价格、方式和内容
劣势分析
容易出现权责不清,带来运营服务质 量不稳定的风险,并且不利于深度捆绑优秀服务商提供本地化运营服务
成立平台公司
有利于实现长效运营
政府主要负责智慧城市的总体规 划、统筹推进和评价考核,平台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实现了建运一体、运管分 离
平台公司一般是全国资或国资控股
一般由政府指定具有国资 背景的公司单独或共同岀资建立,或与社会优势企业合资成立,具有全国资或者国资控 股性质,可以为政府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提供较高的控制权
强调监督考核监管
将基础性、支 撑性、公共性的设施平台,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多用户单位场景的系统 平台,以及重点领域、关键领域的系统平台交由平台公司开展建设运营
优劣势分析
优势分析
从传统政府主导、分散建设转向政企合作、长效运营
劣势分析
平台公司能力不足时,可能倾向于外包,无形中提升智慧 城市项目的参与成本
政企合作模式
政企合作机制创新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市场竞争方式提供 更多数量、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创新方式
强调合理运营回报
包括委托运营(O&M)、建设- 运营-移交(B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
优劣势分析
优势分析
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公司化运 作更加灵活
劣势分析
容易造成运营孤岛现象,减低运营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
政府财政充足、项目时效性要求较高且政府自身不具备建设运 营能力的项目,特别是政府公共性和公益性项目
企业资产企业运营
运作方式
由一个或多个企业共同岀资成立全资公司,对自身拥有的 智慧城市ICT基础设施、数据、数字化平台、智慧应用等资产进行运行维护、价值或服 务推广
面向政府履职的服务运营
以适当获取政府补贴为主,切实提升政府履职服务能力
面向社会市场化的服务运营
按照市场化经济目标,以企业或个人适当缴费为主,切实提供个性化、便捷 化服务
优劣势分析
优势
以市场化、企业化运营为主,能够发挥企业管理优势,不受政府行政人员管理,管 理效率高
劣势
前期运营成本高,独立承担运营过程中相应的风险,容易陷入运营困境
适用范围
面向政府履职的服务运营适用于非涉密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特别是面向公众或企 业提供便民服务事项的数据运营、数字化平台运营项目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购买的ICT基 础设施运营项目
运营模式总结
智慧城市运营内容
运营体系
运营组织规划
规划组织结构
规划含客户侧、运营 团队在内的统一组织协同工作团队、设计职能结 构、层次结构、职权结构
明确岗位职责
设置综合协调组、业务 运营组、产品运营组等在内的运营团队、依岗定 职,界定各团队、岗位角色之间的关系
运营流程规划
有恰当控制、简约实用
职责清晰、集成拉通、全面覆盖
可通过优化流程设计,提高效率
运营度量评价
识别运营指标
对照价值目标和业务目标,结合运营方案,梳理过程性指标
定义运营指标体系
对已识别的运营指标进行定义,包括单位、描述、计算公式、数据源等
设计度量评价体系
设定运营指标的目标值,数据来源一般包括方案、价值基线、行业基线、客户公开 报告、项目规划、基于业务现状的估算
ICT基础设施运营
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终端方面
通过统一平台实现终端的动态监测、参数配置、终端重启、远程升 级、故障告警、数据统计以及端到端的通信交互,解决城市终端规划、建设、接入、管 理、维护、服务等问题
应用方面
面向桥梁建筑、地下管廊、市政交通、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等领域实 现全市运行状态智能识别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以核心承载网、接入网、防火墙、安全防御体系、网络智能分析器、安全态 势感知系统构建的网络运维平台
基于带宽、时延进行选路,保障带宽均衡,体验最优
解决新型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空间信息网、海洋通信网等多种异构网络的 快速部署、共享隔离、按需组网等技术
存储与计算基础设施
在云计算与存储基础设施方面
面向政务租户共享资源,实现弹性资源调度,根据 访问压力弹性调配资源,破解突发大流量业务资源扩展难题
在边缘与端侧计算与存储方面
在海量数据快速处理、注重隐私保护的场景中,边 缘与端侧计算与存储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场景、家庭场景、公共事业场景等
有效降低成本,支持数据本地处理,大流量业务本地卸载可以减轻回传压 力
降低时延,边缘计算更靠近数据源,可快速处理数据、实时做出判断
共性支撑平台运营
概述
平台技术创新迭代
保持共性支撑平台技术创新、迭代升级,以其作为系统 开发、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创新发展的基座
技术架构選从性保护
充分发挥已建共性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价值,进行数字 化技术架构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的選从和维护
平台有效开放
推动城市共性支撑平台的有效对外开放
全生命周期
初始阶段
建立在数据平台基础之上
设计开发和验证阶段
向智慧城市加速渗透
部署和运行监测阶段
实现各类技术平台能力、算法模型从开发环境 到生产环境转换的关键步骤
重新评估及退岀阶段
针对共性支撑平台在部署和运行中监测发现的问题进行更 新、迭代或整改
平台持续优化
从设计开发、运行监测到评估退岀等阶 段,都需要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改进
平台技术管理
涉及平台相关的技术管理
技术架构维护
规范标准遵从维护
对应用系统上平台的架构进行维护指导,确保应用系统数字化建设项目的遵从符合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共性支撑平台架构
技术架构应用指导
从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角度对应 用系统进行全流程设计指导
方案技术评审及建议
技术应用赋能
从项目建设期开始,提供与建设期同 步进行的技术应用赋能服务
数据运营
数据资产
框架
数据资产围绕数字化运营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以数据为核心,以业务需 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基于数据的全流程治理,构建"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从数据资 产到数据服务”的数据运营框架
数据运行保障
使数据链路可视,及时发现数据问题和快速定 位及解决,使得数据自身可靠可用,业务指标可用可信,从而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数据质量管理
构建数据质量稽核体系
数据质量问题改进
数据质量可视化看板构建及报告发布
数据供需管理
提升数据的支 撑效率和使用价值。数据供需管理包含数据需求管理和数据需求响应过程分析
数据分析挖掘
数据产生定向价值,辅助智慧城市实现 科学智能决策,从而使政府和企业工作的开展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到数据智能阶段的 “科学决策”转变。
数据资产管理
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模型管理
业务指标管理
数据流通
数据流通技术机制
点对点流通模式、星型结构流通模式和网状结构流 通模式。
数据流通主要形式
数据开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易、数据信托等
数据流通机制保障
数据流通规则制度
数据流通监管体系
应用运营
分类
业务系统
各委办局、科研机构和 企业组织为行业监管、科研管理、企业经营等建立的场景应用
门户平台
智慧城市应 用与主体之间的交互界面
迭代管理
应用场景挖掘
用户需求分析
基础应用技术创新
应用载体 便捷
业务系统高效协同
应用推广
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推广应建立多渠道、多样式的系统宣传
应用评价
建立应用效果反馈机制
建立应用评价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阶段总结会
场景化运营
城市IOC运营
城市IOC方案内容
城市IOC场景化运营内容
日常会议保障
业务专题辅助运营
联动指挥保障
业务分析决策
一网统管运营
一网统管方案内容
高效处置一件事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
为基层减负增能
一网统管场景化运营内容
运营体系建设
场景化业务运营
安全运营
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
人员可信度与背景调查
通过专业的背景调查确定其是否可信
培养实战型人员
通过实战 化演练锻炼、提升安全人员技能和战术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设定贯穿日常运营的竞赛机制,通过竞技化过程提升人员能力
监测预警
根据采集的数据利用异常行 为检测、聚类分析、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安全态势预警模型,对智慧城市 的安全趋势、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趋势分析和预警,对安全事件进行处置
应急处置
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分类分级处置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灾难恢复
尽可能采用多种机制的恢复措施,保证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恢复机 制实现系统的瞬时还原,保障智慧城市关键业务以及各项应用和服务的连续性
安全合规管理
贯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智慧 城市相关设施的网络安全等级进行认定和认证
运营管理平台
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遵循“重点先行、创新突破、多方参与、过程规范”的 基本原则
"创新突破”即在国家基本法框架下制订相关政策法规,不宜拘泥于其他领域政策 法规
“多方参与”即主管部门、第三方咨询、建设单位、运营单位,以及政府其他相 关部门应共同参与
“程序规范”即地方立法应严格执行地方法立法程序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
针对不同运营对象构建细粒度的信息资源保护清单
要针对不同相关方的知识与技 能构建相应的WBS (工作分解结构)
构建不同相关方的有效协作机制
构建覆盖全业务体系的严格的安全活动留痕与审计机制
建立严格的安全运营质 量控制体系
构建运营相关方协作机制,提升运营绩效
运营设计应充分考虑相关相 关方的责任范围、边界及协作交互
加强数据生产与流通管理,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数据生产管理的核心是数据生产许可或备案管理,数据生产许可或备案管理是数据 有序流通及开发利用的基础
建立健全智慧城市运营标准体系,制定急需先用的智慧城市运营标准
运营操作指南类
技术运营类
数据供需体系建设类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类
运营监督与评价类
运营管理工具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