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文写作(外)
2024-03-14 16:09:0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现代公文写作,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思维导图,视觉传播制作与设计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公文的格式
分为
版头
主体
版记
版头
份号
涉密公文加份号
6位阿拉伯数字,前补0
密级和保密期限
密级
秘密
10年
机密
20年
绝密
30年
密级和保密期限插入★
没有标注★和年限
则是默认年限
写法中间有空格
机(空格)密
数字用阿拉伯标注
紧急程度
一般
特急
加急
电报
特提
刻不容缓、立即处理
特急
加急
平急
发文机关标志
全称
规范化简称+文件
联合行文
同级单位
主板机关名词在前
党政军群排列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发文机关
不带“字”
比如“中办字”,错误
按行文方向
上行
XX呈
下行
XX发
平行
XX函
年份是六角括号〔〕
发文顺序号
不带“第”字
不带前0
01号,错误
签发人
上行文和重要公文标注签发人姓名
多个签发人,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每行两个
签发人是机关还是负责人
签负责人
主体
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必须有标题
标题中的“文种”必须有
只能有一个“关于”
除法规、规章名词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
不能用逗号,
排列堆成,使用梯形或菱形
人名、地名不能分割成两行
主送机关
标题下空一行,居左顶格,回行顶格
如果主送机关名词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
应当将主送机关名词移至版记中
应当将主送机关名词移至版记中
抄送机关上
正文
字体
3号仿宋体
层次
一、
(一)
1.
(1)
语病
语义重复
搭配不当
用词不准确
感情色彩
歧义句
结语
上行文
妥否、当否、请批复
平行文
特此函询
附件说明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
会议通过的时间
签发的日期
最后签发的时间为准
一般右空四格
印章
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
所有公文都盖章?
不对,公报,纪要一般不盖章
附注
传达范围
附件
版记
分割线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
印发日期
页码
其它要求
行文规则
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文
隶属关系
业务指导关系
平行关系
不相隶属关系
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
逐级行文
基本,采用最多
多级行文
>=2
越级行文
直达行文
发至基层组织或者直接传达给人民
直接行文
向同级的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或主管部门答复审批事项
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
正确选择主送机关
只能有一个
原则上机关对机关
双重领导分清主送和抄送
正确选择抄送机关
联合行文,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公文的稿本
文稿
草稿
定稿
文本
正本
内容与定稿完全一致
副本
彩印无效
盖章才有效
存本
复印完没盖章
试行本
暂行本
修订本
公文处理
概述
公文拟制
起草
审核
办公室、办公厅
签发
发文
复核
登记
发文字号、确定印制份数
印制
核发
收文
类似于收快递
签收
登记
初审
承办-中心环节
拟办
批办
承办
传阅
催办
答复
整理归档
公文管理
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
确定密级前,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
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绝密级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
公文被撤销的,自始无效
公文被废止的,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公文概述
概念
公文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公文
特定效力
规范体式
公文的特点
法定作者
发文机关
个人也可以成为法定作者
习大大
规范体式
法定效用
强制力
时效性
公文的作用-了解
领导喝指导作用
规范和准绳作用
法律、法规
交流和联系
宣传和教育
依据和凭证
档案和史料
公文的分类
来源分
收文
发文
行文方向
上行文
下行文
平行文
县政府-市公安厅
阅读范围
公布公文
内部公文
涉密公文
绝密
最、非常
特别严重的损失
机密
重要
较大的损失
秘密
一般机密
一定的损害
内容性质
规范性
法律、法规
领导指挥性
报请性
知照性
知道
记录性
纪要
公布性
证明行
处理时间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平件
加急件
特急件
特别、优先、立即
是否由法律规定
法定公文
事务性
使用范围
通用
专用
司法
外交
机关事务文书
概述
含义:是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合法组织为进行管理、解决问题、处理日常事务使用的不属于法定公文和专用文书的通用公务文书。其使用频率极高
特点:
作者的广泛性:群体作者、个人作者、代言作者
写作的相对自主性:事务文书写作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体式的相对灵活性:格式和结构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表述的相对活泼性:可以运用一些口语、俗语和个性化语言
处理程序的简便性:一般是处理本单位内部事务、反映内部情况,处理程序简略、便捷,没有公文复杂
种类(按功能和作用分):
办事类:用于安排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和活动,处理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和事务。如计划、启事、申明
研究类:用于对本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得出有价值的规律性总结。如总结、调查报告
信息类:用于记录及反映本单位有关事务、情况、工作及活动或向其他单位汇报、交流信息或本单位存档备查。如简报、会议记录、大事记
书信类:用于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表达感谢、慰问、倡议、申请的意愿和事项。如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信、申请书
演讲类:如“开幕词、闭幕词、答谢词、述职报告”
规约类:用于本单位、本部门及内部成员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如办法、条例、规定
作用:
决策参考作用: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辅助管理作用:对管理工作起着主要辅助作用
规定约束作用:对单位及内部员工有规定约束作用
指导知晓作用:计划、总结、工作报告对管理有指导作用,信息类、书信类、演讲类对工作有知晓作用
写作要求:
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
需有强烈的前瞻意识
需掌握丰富翔实的材料:
背景材料
典型材料
全局性和过程性材料
间接材料
需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计划
含义: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其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等作出的设想、安排和打算,并将之写成系统性、条理性的书面材料的总称。在工作或行动之前拟定的内容和步骤的事务文书。计划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评估的主要根据
特点:
目标的针对性
科学的预想性
要求的约束性
操作的可行性
实施的可调性
种类:
按范围分: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部门计划、系统计划
按时间分:长期计划(三年、五年及更长)、短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
按性质分:综合计划、专题计划
按内容分:工作计划、生产计划、活动计划、财务计划、科研计划、教学计划
按形式分:文字表述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字表述和表格结合式计划
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标题(四个要素):计划制定者(机关、单位名称)、计划时限、计划要点(事项)、文种,如“贵州省政府2022年-2023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落款:机关名称+成文日期,标题中已有制定者名称的,落款中可以省略
写作注意事项:
要注意计划的科学性
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要有明确的目标、措施、步骤、要求
要按照程序制发计划
表述要严密准确
总结
含义:总结是对过去一阶段的工作回顾、分析、评价,判断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特点:
客观性和回顾性
科学性和理论性
叙述性和议论性
种类:
按范围分:地区总结、部门总结、单位总结
按时间分: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度总结
按表达方式分:陈述性总结、议论性总结
按性质和内容分:综合总结、专题总结
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写作注意事项:
充分占有材料
坚持实事求是
要有理论价值
主次分明、条例清晰
语言表述上,要叙议结合
总结与计划的关系:
计划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总结是计划的检验和结果,规律是:计划-实施-总结-再计划-再实施-再总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述职报告
含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根据人事管理部门的要求,将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设想写成自我陈述性的书面报告
特点:
明确的目标性
内容的纪实性
行文的庄重性
评述的自我性
种类:
按内容分:综合性述职报告、专题性述职报告
按时间分:年度述职报告、任期述职报告
按述职的主体分:集体述职、个人述职
结构: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称谓:接受述职报告的部门或听取报告的对象的称呼
落款:述职者姓名、日期
写作注意事项:
内容要真实
评价要恰如其分
要突出重点和个性
语言要庄重
述职报告与总结的异同:
相同之处:
内容的纪实性
表述时间范围的确定性
表达方式的自述性
不同之处:
选材的重点不同
写作格式略有不同
产生的作用不同
简报
含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编发的一种以反映情况、交流经验、传达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文书。如简讯、要情、信息、工作通讯等
特点:
真:即真实可靠
新:即新闻性
快:即迅速及时
简:即简明扼要
密:即具有保密性
种类:
按时间分:定期简报、不定期简报
按内容分:综合反映情况的综合简报、反映特定情况的专题简报
按性质分:工作简报、动态简报、会议简报
结构:
简报的外在结构(简报的版面结构):报头、目录(或正文)、报尾构成;是简报首页的主要构成内容
报头(相当于公文的版头):简报名称、期号、编印单位、印发日期、红色直线等构成
目录(或正文):
文章多首页标注文章标题(目录),只有1-2篇文章,标题和正文一起显示
报尾(相当于公文的版记):写明简报的发送范围
简报的文体结构:标题、正文
标题:单标题、双标题
单标题:一行式标题
双标题(使用破折号):一种是正标题后面加副标题,二种是正标题前加引题
写作注意事项:
立足全局
真实可靠
简明扼要
迅速及时
调查报告
含义:通过对某一事件、问题或经验进行深入调查后写成的一种书面文书。两层意思(一是调查,二是报告)。二者的关系式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调查的反映 ,调查是报告的依据、报告是调查的综合,调查是报告的灵魂、报告是调查的体现
特点:
真实性
针对性
典型性
科学性
价值性
种类:
经验性调查报告
问题性调查报告
研究性调查报告
结构:标题、署名、时间、前言、正文、结尾
署名和时间:可以在标题之下,也可以在正文之后
写作注意事项:
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
要认真分析研究、确立正确观点
要用事实说话、据理言理
要夹叙夹议、表达生动
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异同:
叙述人称不同:调查报告第三人称,总结第一人称
写作时间不同:调查报告在事后或事中,总结在事后
两者的作用不同:
两者的写作对象和范围不同
大事记
含义:以时间为顺序,记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所发生的重大事情的一种事务文书
作用:
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是查证历史的简明档案
是总结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制定决策的客观基础
特点:
编年性
记事性
简明性
重要性
模式化
分类:
按制文机构的职权范围分:世界大事记、国家大事记、地区大事记、部门大事记、单位大事记
按制文机构的性质分:党政组织大事记、国家行政机关大事记、企事业单位大事记、社会团体大事记
按记载内容和性质分:综合大事记、专题大事记
按时间跨度分:古今大事记、断代大事记、年度大事记、季度大事记、月度大事记、每旬大事记、每周大事记、每日大事记
结构(结构比较单一、固定):标题、正文
写作注意事项:
坚持实事求是记写
要记写准确
专人负责
遵守保密规定
公文的种类
公文文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两决两公三个通,令议报请批复中;
意见纪要还有函,十五公文都来全
意见纪要还有函,十五公文都来全
决议
适用范围: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含义:党政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定组织程序组成、召开的会议通过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要求贯彻执行的意见、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时使用的文种
特点:
严格的程序性
法定的权威性
效用的长期性
种类:
审批性决议:审批某一重要报告或文件
指示性决议:就某一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阐明原则、提出要求和决策性意见
论断性决议:对某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分析、结论和评价
结构:标题、题注、正文、落款(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会议名称+事由+文种)、事由文种式标题(事由+文种)
题注:如“(会议时间+会议名称+通过)”,会议时间格式为年、月、日
正文:决议正文写法根据种类不同而有别
审批性决议:决议引据、决议事项、决议号召
指示性决议:会议概况、决议内容、贯彻执行、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论断性决议: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全面评价和科学论断
落款:成文日期应为会议通过的时间
写作注意事项:
正确运用决议文种
掌握政策、熟悉情况、把握主题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其他:
决议较其他公文文种更具有法规性
决议写作一般使用第三人称视角
决定
适用范围:对重要事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个人、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含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下行文。(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这一功用是从命令调整过来的,因:命令对制发机关的有相应的限制,决定没有制发单位的限制,更具有广泛性,所以使用决定来实现这一功用)
特点:
内容的规定性:对受文单位要按照内容遵照执行,不得违背,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事项的重要性
使用的广泛性:上至国家机关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下至基层单位奖惩事宜,均可适用决定
行文的单一性:决定多属于本机关、本系统的事情,比较单一集中
种类:
决策性决定:对重要事项、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部署
奖惩性决定:
表彰性质的决定
正文应包含四层内容:
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彰的原因
决定的具体事项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惩戒性质的决定
正文应包含五层内容:
惩戒对象的基本情况
错误性质、程度
给予处罚的依据
具体处理意见
提出要求、吸取教训
事务性决定:对重要活动的安排、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结构:标题、题注、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题注:由会议产生的决定标明题注,如“(会议时间+会议名称+通过)”,非会议产生的决定不加题注,需加发文字号
主送机关:除会议产生的决定外,其他的决定需加主送机关
正文:由缘由、事项、结语三部分构成
写法
决策性决定:篇幅较大、内容较多
奖惩性决定
事务性决定:内容单一,写法简单
写作注意事项:
标题完整、规范
题注要准确
要以政策、法理及法规为依据
观点明确、用语准确
其他:决定是具有法定强制力的公文
决议和决定的区别
形成过程不同:决议必须经过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决定可以不通过会议
功能不同:决定有奖惩单位或个人、决议没有
制发机关不同:决议只能通过会议产生、决定可通过会议或机关产生
内容不同:决议内容为全局性、认定性的,决定主要针对某一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多属于本机关、本系统的事情,比较单一集中
用语不同:决议多用概况性、结论性语言、决定多用陈述性、批示性语言
使用频率不同:决定频率较高
发布形式不同(单独行文时)
决定:有编号、有发送单位
决议:无编号、无发送单位、不印鉴
命令
适用范围: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个人
含义:命令属于行政公文,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布及人员发布指令性的下行公文。
特点:
执行的强制性:接收命令的受文机关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不得延误和干扰命令的执行
发布的权威性:命令本身不是法律、法规,但可以确定法律、法规和、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生效时间和实施范围,具有法律效力和法规的约束作用
内容的严肃性:不能随意撰拟,也不能朝令夕改
分类(按用途):
发布令:发布行政法规、规章
行政令: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嘉奖令: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任免令:任免或罢免国家主要工作人员
结构:标题、令号、正文、签署、日期
标题:完全式、省略式、文种式(嘉奖令)
令号:命令编号,是领导人在职期间发布命令的流水号,如“第189号”,位于标题正下方
正文:由命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构成
签署:职务+姓名+签名章或职务+签名章,位于正文下方空一行,签名章居右空四字,和左边职务空二字,有多个签署是一行排一个
日期:格式为大写,如二零二零年六月八日,在签名章下一行,居右空二字
写作注意事项:
文风庄重
结构严谨
其他:命令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各部委部长、主任、县级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相关的命令,其他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
决定和命令的区别
作者权限不同:命令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决定无限制,可以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强制性和权威性不同:命令要求受文单位无条件执行,决定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余地
篇幅长短不同:决定篇幅较长
公报
适用范围:公布重要事项和重大决定
含义: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和重大决定发布的发布性、周知性公文
公报的发布形式:
公文发布形式:发布的公报是公文(法定公文)
媒体发布形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发布的公报不再是公文,只拥有公报的核心内容,即具有新闻性质的新闻公报。媒体发布的方式有两种:全文发布和摘要发布,公报多采用媒体发布形式发布,需得到党和政府的授权或委托
特点:
法定的权威性:只能由党的高层领导机关发布,涉及党的重要事项、重大决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人物、机构变动以及不同时期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方面的大事,决定其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重要职能部门发布公报(非法定公文),一般机关或社会团体不宜使用这一文种
事项的公开性:公报是对外完成公开的,具有完全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周知性,范围涉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
发布的新闻性:发布机关极高的权威性、发布内容的重要性、发布时间的及时性,具有法律的效力和法规的约束作用
词语的庄严性:公报发布的是重要事项和重大决定、内容要求庄重严肃
分类:
会议公报:报告会议或会谈的事项或决定
事项公报:党和政府高层领导机关用以发布重要事项和重大决定的文件
新闻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教材之外)
结构:标题、题注、正文
标题:
会议公报:会议名称+文种
事项公报:完全式标题
题注:置于标题正下方圆括号内,若重要事项多次发布公报,应标注发布需要“第一号、第二号”于题注括号内
会议公报:会议通过的日期
事项公报:制发的日期
写作注意事项:
准确可靠
中心突出
凝练庄重:公报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庄重、严肃
其他:公报的使用多为党的高层领导机关。实际工作中,国家行政机关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也常使用公报发布重要信息和资料,但都不属于党政公文。
公告
适用范围:向国内外 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含义:公告是一种知照性公文,用于向国内外宣布一些重要事项、重大事件或依法向群众、干部宣布特定事项
特点:
法定的权威性:一般由高层领导机关或管理机关制发
行文的庄严性:宣布的事项是本机关重大的、事关全局的,所以行文要庄重严肃
事项的规定性:宣布的事项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导人行动等方面的大事
表达的慎重性:向国内外宣布、甚至专门向国外发布,所以既要表达清楚又不泄露国家秘密
发布的公开性:发布机关和被告知对象是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所以不以文件形式传递,借助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开向国内外发布,范围相当广泛、这是“通知”、“通告”无法送到的
分类:
重要事项公告:宣布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导人行动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法定事项公告:宣布有关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发布重要事项
法定专门事项公告
法院公告
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标题:完全式标题、省略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文种式标题
正文:缘由(公告如下)、事项、结语(现予公告或特此公告)
写作注意事项:
不能滥用公告
行文简明扼要、语气庄重严肃
通告
适用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含义: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既可以公布于外,又可以在机关内部发布和张贴
特点:
内容的广泛性
应用的普遍性
事项的规定性
发布的公开性
分类:
周知类通告:使受文者了解重要信息、重要情况。其告知性较强,制约性不强
遵守类通告:向受文者交代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文规范,其制约性较强
结构:标题、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省略式标题、文种式标题,还有一种在文种前加“紧急”二字,如“公安部紧急通告”
正文:缘由(为了...现将有关通告如下或根据...现将有关通告如下)、事项、结语(特此通告)
写作注意事项:
措辞确切,语气庄严
一文一事,中心明确
公报、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内容有差别(适用范围不同)
告知范围不同
作者级别不同
发布形式不同
其他:通告公布的是需要人民群众了解、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属于公开性的通知,作为非法定性的事务文书对外公布。党政机关处理工作时,是一种告知性公文,向机关或应该知晓的人员公布。通告比公告的范围小。通告和通知相比较,通告的对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通告比通知的范围更广
意见
适用范围: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特点:
建议性
多向性:
作为上行文:上级机关应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
作为下行文: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没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参照执行
作为平行文:提出意见供对方参考
分类(按目的和内容分):
指导性意见:更带有指导性,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在处理方式上,与通知和决定不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没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参照执行
建设性意见:带有评估论证、代行起草和辅助决策的性质。在处理方式上,与报告不同,上级机关对上报的意见必须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
征询性意见:与函不同,意见更重要,并带专述性。在处理方式上,可视情况和内容给予答复或不给予答复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多用于上行文)
主送机关:视具体情况而定
正文:缘由(现或特提出以下意见)、内容、结语
指导性意见结语:以上意见,请各单位、各部分结合实践情况贯彻执行
建设性意见结语: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如需批转的写为: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单位、各部门执行
征询性意见结语:以上意见,请予考虑
写作注意事项:
要审慎选用文种
语言应用要得体
意见与请示的联系、意见与报告的联系
其他:以前只有党的机关使用这一文种,行政机关没有这一文种(属于事务文书),2000年才确定了“意见”为党政公文。意见是介于报告和通知之间的文种
通知
适用范围:发布、传到要求下级单位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的公文
含义: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使用的一种下行文,用来传达、部署工作,发布事项,告知事情,批转公文、任免干部时使用的公文
特点:
使用的广泛性:不受发文机关类别和级别的限制,既作下行文,也作平行文
执行的强制性:下级接到通知后必须遵照执行,不得延误
作用的时效性:通知一般要求立即执行,受文者按通知要求执行了,通知的作用和效力就消失
分类:
受文对象:
专发性通知
普发性通知
适用范围:
批转性通知(发文通知):用于批转或转发公文,可以转发上级、同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照批照转通知
强调补充批转通知
发布性通知:用于颁布各种行政法规、规章或引发有关文件、资料,根据内容重要程度分为:颁布、发布、引发、公布
部署性通知:用于传到领导机关意图、部署工作、告知需要共同执行事项的发文
任免性通知:用于人事任免事项的发文,包括:任免、罢免(免职)、聘用、解聘四种情况
事务性通知: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处理日常事务工作或将有关事项告知相关单位的发文
会议通知五项事宜:会议时间和地点、会议内容和议题、参会人员及条件、会前准备工作、其他事项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语、生效标识
标题:
批转性通知:在标题中有法规、规章时应加上书名号;只能有一个“关于”,一般保留公文标题中的“关于”,而省略批转或转发前的“关于”;多层批转或转发的,省去“中转”单位;批转或转发的公文存在若干机关联合发文的,标题中会有多个发文机关名称,只写主要机关,后面加上“等部门”
发布性通知:在标题中有法规、规章时应加上书名号;对重要的法规、规章选用“颁布”或“发布”,对一般性、试行或暂行的规章或有关文件、资料选用“引发”或“公布”
特殊情况:通知事项十分紧急,可加“紧急”二字;通知由多个单位联合发文的,可加“联合”二字;因需要再发一个补充通知时,可加“补充”二字
正文:缘由(现通知如下)、事项、执行要求
结语:特此通知、专此通知
写作注意事项:
行文要根据权限
标题要规范
通知正文要简明,条理化、要求具体化,便于受文者贯彻执行
其他:通知要求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之间具有隶属关系;在15种公文中 ,通知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
通知与通报的异同:
适用范围不同
行文目的不同:通知是使受文单位了解发文单位为推进工作顺利开展,要求做什么怎么做;通报是使受文单位了解某一重要情况或典型事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要求不同:通知要求比较明确、具体;通报的要求比较笼统概况,适用于各方面
行文的效果不同:通知的效果对受文者是相同的一致的,不允许各行其是,通报的效果因受文者的不同而有差别
通知与命令的异同:
适用范围不同
作者的权威性不同:命令要求县级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通知任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使用
内容的权威性不同:命令发布的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正式的法律文件,通知发布的是行政法规和规章,有的属于内部试用或暂行的法规和规章
任免不同:命令任免的是政府首脑和其他政务类官员,通知任免的是一般官员和管理干部
通报
适用范围: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告知重要情况
含义:通报是一种告知性的下行文,用事实来教育和告诫干部和群众。不是工作通知和也不是工作完成时的总结,而是工作过程中交流情况、经验、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和改进工作
特点:
事项的典型性:通报的事项要求具有典型意义,而不是一般的事迹
目的的教育性:表彰先进通报,对单位或个人是鼓励,对其他单位或个人是教育。对批评错误通报,让人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告知的广泛性:扩大所通报事项的影响
分类:
表彰性通报:对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表彰,总结经验
批评性通报:对典型或具有普遍反面教育意义的错误和不良倾向进行严肃批评,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情况类通报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
正文:通报事实、事实分析、提出要求,包括:直述式、转述式、传达式
写作注意事项:
事实清楚
措施得当
行文态度要诚恳、严肃
其他:通报的知晓范围比表彰性质的决定更大更广
通报与通知、通告的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用途不同
告知的内容不同
报告
适用范围:向(直接)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含义:报告是一种呈阅性的上行文,主要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特点:
行文的单一性:报告只向本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发出
内容的包容性:报告的内容基本不受限制,可以是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也可以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表达的陈述性:报告的表达方式是叙述的和说明
事项的汇报性:让上级机关及时、全面了解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
分类:
按内容分:
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答复报告
按性质分:
综合报告
专题报告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省略式标题
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也可抄送相关部门
正文:缘由、内容、结语
缘由:承启语:“现将xxx工作情况报告如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结语:呈报性报告用“特此报告”、“专此报告,请审阅”,呈转性报告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
写法:
把握关键
内容真实准确
点面结合、取舍得当
客观分析
写作注意事项:
立意要新,观点和材料要统一
内容要真实、具体
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请示
适用范围:向(直接)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含义:请示是一种报请性的上行文。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自身无权决定、无力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上级机关批准才能办的事项,因此请示具有呈批性和期复性的特点。请示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文一事”和“事前行文”,事后行文属于先斩后奏,则为越权
特点:
行文的呈请性: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具有呈请性
目的的期复性:请示是期望上级机关给予答复,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明确批复
时机的超前性:必须事前行文,得到上级批复后才能实施
事项的单一性:必须一文一事
不能越级请示:只能向直接主管上级机关请示问题
“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请示不得直接呈送领导者个人,除非是领导者直接交办的事项
在请示的同时不得抄送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知否批准还是未知数,抄送给下级会带来麻烦
分类:
请求审批的请示:本机关无权决定的,需要上级机关审核、批准的事项
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本机关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困难,需要上级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帮助的事项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
主送机关:本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同时抄送另个上级机关
正文: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语(“以上请示当否或妥否,请批示或批复”,“特此或专此请示,请批复”)
写作注意事项:
必须一文一事
主送机关明确、单一
事前行文
遵守行文规则:请示不能越级、不能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
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适用范围不同
性质和行文目的不同:报告属呈阅性公文,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请示属呈请性公文,需要上级机关给予答复
篇幅容量不同:报告篇幅较长
行文时间不同:报告事后行文,请示事前行文
上级机关处理不同:对报告上级机关一般不予答复,对请示上级机关不管同意、批准一否均应答复
批复
适用范围: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含义:批复是一种答复性的下行文。有“请示”才有批复,批复最大特点是被动行文
特点:
法定的权威性: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作出权威性和政策性的答复
内容的针对性:批复的用途比较单一,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作出针对性的答复,不涉及请示事项以外的内容
工作的指导性: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根据国家方针、路线、政策以及本行业、本系统的规定标明态度,提出处理意见和具体办法,指导下级开展工作
答复的简要性: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一般只作原则性、结论性的指示和决断,用语要简明扼要
行文的被动性:有“请示”才有批复
事项的单一性:一请一复
分类:
指导性批复:对下级机关不明确的请示事项作出解答的答复,如方针、政策等
批准性批复:对下级机关无权决定的请示事项作出批准的答复
答复性批复:对下级机关提出的疑难问题,如才、财、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作出的答复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四要素式(发文机关+事由+收文机关+文种构成)标题。事由的两种写法:加介词“关于”,加动词“关于同意”
主送机关:即请示的发文机关。除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下级机关周知而抄送有关部门外,一般只向请示的下级机关行文
正文:批复引据或缘由、批复内容、结语
批复引据:
引述来文:通常为“你局《关于......请示》(x[2002]34号)收悉”
批复依据:“经xx办公室研究”、“经研究”、“根据XX有关规定”
承起语:“现批复如下”
结语:“特此批复”或“此复”
写作注意事项:
弄清请示内容:对请示内容进行核实,是否符合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些情况先作调查研究
强调针对性:针对请示事项进行回复
态度要鲜明:对请示事项那些同意,那些不同意,态度要鲜明
意见要一致: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的问题,批复前都要与其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及时批复:及时批复,以免误事
对不按行文的正常渠道办理或一文多头的请示,应予以纠正,以免误事
其他:15种公文文种中唯一一种被动性的文种
批复与批转性通知的区别:
专向性不同
答复文种不同
议案
适用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含义:议案是一种上行文。议案必须由具备议案提出的机关和人民代表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方能生效
特点:
事项的法规性:凡纳入法定程序的事项,政府无权决定,必须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主体的规定性:议案的提出者和受理者都是法定的。制发主体有各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须达到法定人数),受文主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定的程序性: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否则就无效
内容的特定性:议案所涉及的事项必须是同级人大会或人大会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可以解答或解决的事项,超出职权范围的事项则不能写成议案
建议的可行性:议案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人民代表对某一重要事项提出的建议,其必须有理有据,切实可行
行文的定向性:议案是人民政府行文,发布机关可以署机关首脑的名字,但必须在前加职务说明,受文者只能是人大会及其常委会
事项的单一性:一事一案
分类:
按内容分:
立法案(立法议案):用于提请审议法律和法规草案的议案。人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只能它才可经会议表决通过建立法律。全国人大会以及省级人大会授权的地方人大会才有立法权,才能在全国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地方行政法规
事项案(事项议案):用于提请审议办理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方案或意见的议案
罢免案、质询案、预算案
按时间分:
平日议案:平常时间对各种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提出的议案
会期议案:会议召开期间,会议代表或法定机关提出的有关重要工作、重大问题的议案
结构:标题、编号、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标题:完全式标题(人民政府使用)、事由文种式标题(人民代表使用),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xxx的议案》
编号:议案的顺序编号
主送机关:平日议案一般是人大会常委会,会期议案是人大会
正文:案由、方案、结语
结语:“请审议”、“请审议决定”、“现提请审议”
落款:包括签署和成文日期。政府提出的议案署首脑的职务和名字,如国务院提交的议案,署总理的职务和姓名,市政府提交的署市长的职务和姓名;人民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将领衔代表的名字写出,并在其后注明人数以及联系电话
写作注意事项:
要注意职权范围
要熟悉法规、政策:议案的政治性、法规性很强,内容是重要事项,要以法规、政策为依据
要认证进行调查研究
要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要具有可行性
语言要简练、庄重
一事一案:不能一事几案或几事一案
议案与提案、建议的区别: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向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具有法律效力。仅限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其他单位或个人不能使用
提案:是政协和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职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等会议使用的文书,不属于党政公文
建议:是无论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不属于党政公文
函
适用范围: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的事项
特点:
使用的广泛性
篇幅的短小性:内容单一、篇幅短小,写作简单、灵活
行文的多向性:即可上行、也可下行、主要平行
分类:
按行文方向分:
发函: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回复对方发函提出的问题或事项
按写作目的和内容分:
请批函:向无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一具体事项时使用
商洽函: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告知函:将本机关某一决定、意图、活动告知需要了解单位、部门
询问函:向有关单位征询本单位不清楚的问题时使用
答复函:对来函单位回复的函
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生效标识
标题: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式标题、四要素式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收文机关+文种)
主送机关:函属于专发性的行政公文,主送机关只有一个,一般不抄送
正文:函告缘由、函告事项、结语
结语:
请批函:“请予批准”、“望予审批”、“请批复”
商洽航:“请予考虑”、望予支持
告知函:“特此函告”
询问函:“请予函复”、“盼复”、“敬请函复”
答复函:“特此复函”、“此复”
写作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文种
正确使用书名号
格式要规范
一事一函,一函一个主送机关
内容要简洁
用语要得体
引文要规范
要求要明确、态度要鲜明
其他:函15种中唯一一种平行文,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函是平行文,行文上要注意措辞得到、语气诚恳谦和、不要恭维奉承、不要生硬傲慢、做到以礼待人、不卑不亢
函与请示的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行文关系不同
内容的重要性不同
函与批复的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
行文方向不同
隶属关系不同
针对的来文不同
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纪要
适用范围: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特点:
内容的纪实性:真实记写会议的内容和会议的成果
表述的概括性:围绕会议主题和成果,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提炼
作用的特定性:纪要只对与会单位、与会人员有约束力,要求其共同遵守和执行
段首的特定性:通常以“会议xx”作为正文各段的发端语,如“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决定”、“会议提出”、“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习惯用语
分类:
按会议性质分:
日常例会纪要:常规性的会议
专题会议纪要:工作会议、座谈会、研讨会以及为某一重大问题、贯彻领导重要指示专门召开的会议
按内容和作用分:
决议性纪要:以会议讨论、研究决定的事项为主要内容。日常例会纪要属于此类
讨论性纪要:学术会议纪要主要属于此类
指示性纪要:为贯彻重要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工作、明确工作任务、责任、方法措施的纪要
结构:标题、正文
标题:公文式标题(会议名称+事由+文种)、机关名称+会议名称+文种、正副式标题(复式标题)
正副式标题:正标题揭示会议主要内容和精神,副标题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用破折号分割
正文:开头、主体、结尾
纪要可不加盖印章,如需盖章可由主办单位代章;发文字号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机关代字后加“会”,如“xx府会[2005]9号”,二是按会议召开的次序编号,如“第189号”
写作注意事项:
做好会前准备和会议记录
准确概括会议要点,突出主题
正确集中会议讨论的意见
其他:纪要(会议纪要)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为公文的纪要主要记载有关党政机关(或党的机关、军队的机关)领导人参加的办公或专题工作会议的情况;学术会议的纪要一般不作为公文。纪要作为上行文时,可起到报告的作用;作为下行文时,起到通知的作用;作为平行文时,起到通报的作用
纪要与决议的区别:
两者都是会议产生的具有指导性的公文,区别在于:决议涉及比较重大的事项和问题,一经作出便有约束力,要求必须执行,事项单一,只反映共同的观点和意见,纪要则无此限制;纪要涉及的问题可大可小,在执行上有一定灵活性;
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性质和功能不同:纪要是法定公文,具有指导性和一定的约束力;会议记录是事务文书,只作资料和备忘作用,是纪要写作的基础性材料
写法和要求不同:纪要需要整理归纳,确有需要才行文外发;会议记录是每会必录,逐项记录,反映会议原始面貌,不作任何加工
行文方向对比
上行文
请示、报告
下行文
其它(除了议案)
平行文
函
三者都不是
纪要
三者都是
意见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