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04-13 15:30: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心理发展与教育 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智力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智力水平差异
指个体或个体之间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智力表现早晚差异
早慧 大器晚成
智力性别差异
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
性格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特征
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
外倾型与内倾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场依存与场独立(赫尔曼•威特金)
场依存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外部线索为依据—人云亦云,爱好社交
场独立型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内部线索为依据—独立判断,习惯独处
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
强调速度而非准确性
沉思型
慢 正确率高
具体型和抽象型
发散型和辐合型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特殊儿童的概念
广义
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
狭义
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特殊儿童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
弱智儿童
学习困难儿童
聋、哑、盲儿童
特殊儿童参考的教育环境
随班就读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设置特殊班
心理发展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包括生理、认知、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
认知—青少年的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学习
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阶段特征
童年期
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少年期—心理断乳期
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青年初期
经验型➡️理论性转化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心理发展规律)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劳伦兹印刻实验
提出关键期
2~3岁口头语言
4~5岁书面语言
10岁以前学习外语
5岁左右学习乐器
9岁小学三年级道德形成关键期
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理论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他认为,人的认知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直觉动作思维
获得客体永恒概念
延迟模仿产生
前运算阶段(2~7岁)
早期符号功能
自我中心性
思维不可逆
缺乏守恒
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获得长度、体积、质量、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2~成人)
埃尔金德的青春社会认知发展观
个人神话
假想观众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人格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基本的信任感—不信任感(0~3/2)岁
自主感—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主动感-愧疚感(4~5岁)◀️
勤奋感—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意识的发展
含义
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