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短语
2023-05-15 14:46:5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现代汉语短语方面知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结构类型
功能类型
名词性短语:常作主语、宾语,在更多的结构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
谓词性短语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
加词性短语
指只用来修饰中心语作定语或状语的短语
介词短语:关于历史(的研究)
方位短语(时间类):一年以前(就跑了)
某些偏正短语:大规模、远距离
结构类型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在偏正短语中,被修饰被限制的成分是中心语
分类
名词性偏正短语(定中)
谓词性偏正短语(状中)
形容词性偏正短语
动词性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功能类型只能是动词性的
主谓短语
连谓短语
功能类型只能是动词性的
几个动词性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几个动词性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连用的几个动词性词语一般表示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位置不能互相交换
连用的几个动词性成分之间语义、逻辑关系 有几种
前后相连:关上门睡觉
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下河洗澡
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躺着看书
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条件、原因:有能力完成任务
前后者用于否定说明同一动作行为:站着不走
后一部分说明前一部分的情况或结果:切菜切伤了手
联动短语可以由动词性短语构成,但也有包含形容词词语或主谓短语构成的:听了很高兴、看了心如刀割
兼语短语
功能类型只能是动词性
前后几个谓词不是陈述同一主语:看了难受,请他吃饭,有能力完成任务
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一般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谓语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
能带兼语成分的动词只是少数
使让动词:请、叫、让、使、通知、命令、鼓励、催促、怂恿
表示“有、无”的动词
那地方没人去过、有人敲门
表示心理活动、感知、言语活动类的动词:希望他明年去学习(不是)、夸他是好孩子
同位短语
功能类型只能是名词性的
中间不能插入“的””和“
一只野兔,这只可怜的小生灵,……非同位结构,为提示成分
方位短语
常常与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结构
方位词”上、里“等在一些方位短语里没有方位义,甚至不一定用于处所义:组织上
方位词”上、中、里、下”用来表示范围常常是说明某一方面或某一界限:在他的保护下
量词短语
分类
数词+量词=数量短语
指示代词+量词=指量短语
指示代词+数词+量词=指量短语
名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是名词性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
有时在后面加上相应成分就成了偏正短语
名词性
比况短语
形容词性
“所”字短语
名词性
后面加上“的”就成为了“的”字短语
定义
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搭配关系组成的没有一个语调的一组词,也叫做“词组”
语义特征
组成的短语中不能没有“实词”
组合过程中必须遵守语法和语义搭配的规律
例外
语言习惯的影响
语法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可变性
为了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xx健康两代人
构成短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汉语短语的结构跟句子以及词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与词、句子的区别
短语与词
从意义上看
词的意义往往不是构成它的几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表达一个整体意义:新娘、心疼
短语的意义是它的几部分意义的一般组合:新楼、胃疼
从结构上看
词的结构往往结合得十分紧密,不能轻易插进其他成分
除固定短语外,短语一般都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从语音上看
词的内部结合紧密,语流中,构成词的语素间一般都没有语音停留
短语中各词语结合松弛,语流中普遍又明显的语音间隔
区别方法
联合式短语和联合式复合词
插入“的”,或扩展成“又……又”等来与复合词加以区别
只要后一个语素读成轻声,这个结构一定是词
定中式偏正短语与偏正式复合词
插入“的”来进行鉴别
述补式短语和复合词:证明;叫醒
插入“得”或“不”
述宾式短语和复合词:动员;买书
插入“了”“着“”过“
短语和句子
语音
句子具备语调,短语不具备
短语只有句法重音,句子还有句子重音、焦点重音
句子可以有较长的停顿,短语没有停顿或只有较少的停顿
句法
短语中有较严格的语序,句子中相对灵活
句子中可以有特殊成分,短语中没有,所谓特殊成分即提示成分、独立成分
句子中可以有表示语气的成分,短语中没有
语义
短语中歧义现象比有上下文的句子而言更多
句子中可以有超常的搭配,短语中没有
主要的汉语语法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
主要成分:主语、谓语
次要成分:宾语、补语
附加成分:定语、状语
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歧义短语
语音层面的歧义现象
口语中的同音词语:今天我们举行qizhong考试
轻重音的不同易产生歧义:我想起来了
词语方面的歧义现象
多义词语容易产生歧义:小店关门了
句法层面的歧义现象
句法关系不明确造就歧义:出租汽车(动宾/偏正);学生家长(联合/偏正)
句法层次不明确造就歧义
子主题
语义层面的歧义现象
语义关系不明确造就的歧义:鸡不吃了。(鸡为受事还是施事)
语义指向不明确造就歧义:他在火车上写字(在火车上的是什么,他/字/他和字)
语用层面的歧义
表达重心和焦点不明确:最好生一个
一个句子存在多种预设时,可能使听话人产生误解:该来的没有来,不该走的走了,我又不是说他
篇章层面的歧义现象
赵校长遇到遇到王老师,他跟他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消除歧义的方法
利用上下文、语境
添加或更换所用短语
变换句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