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知识梳理
2023-05-25 16:02:22 1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 为子(母子关系)。
3.五行相克:顺序:木→土→水→火→金→木(间隔的为相克关系),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4.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5.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木→土→水→火→金→木。
6.五行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次序与相克相反:木→金→火→水→土→木。
五行的特性和基本内容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肝升发条达-木,心阳温煦-火,脾气运化-土,肺肃降-金,肾藏精主水-水
2.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如五脏-五腑-五体-五官-五志(经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心包与三焦,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
3.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性:五脏-五方-五季-五味-五色
相生: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
相克:木→土→水→火→金(肝→脾→肾→心→肺)
4.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又称补母与泻子。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抑强或扶弱,多用于因为相克关系紊乱而导致。
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壮水制火法(泻南补北法)。
3.制订五脏疾病的具体治法
五行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