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人
2023-06-02 16:35:2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鲁迅的文章思想深厚,言语刻薄,同时下笔塑造人物的技法高超。除了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九斤老太、杨二嫂这些配角也让人过目难忘。鲁迅先生笔下的任何一个小人物,都极具代表性,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个你我他的缩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狂人
《狂人日记》
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
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
朴实勇敢的少年闰土、以精神胜利法赖以为生的阿Q、反抗命运最终却被命运吞噬的祥林嫂、“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孔乙己、甚至那个血淋淋馒头背后的华老栓,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2周年,他走了,他笔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则同他一样成为永恒,他们,你还记得谁?
孔乙己
《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而诚恳的知识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下来,又不屑于同劳动者为伍,成为不上不下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穷而偷,由偷而被打断腿,最后悲惨地被黑暗社会所吞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儒家独尊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闰土
《故乡》
闰土是为苦难的生活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碾碎了的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借助三个对比,透过肖像、衣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里闰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多灾多难、凄苦悲凉的不幸厄运。
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祥林嫂
《祝福》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阿Q
《阿Q正传》
阿Q是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阿Q被杀。
《阿Q正传》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华老栓
《药》
华老栓是中国20世纪初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的无知、落后的民众形象。他勤劳、善良、俭朴,生活十分艰辛,地位低下,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下的钱;他愚昧、无知、麻木,深信着人血馒头能治病,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幸福”,只关心着儿子的痨病。完全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对刽子手却毕恭毕敬;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处境和悲惨遭遇,又悲叹他的愚昧落后,从而使人们对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罪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和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有着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有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吕纬甫
《在酒楼上》
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变得一蹶不振,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给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的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
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在鲁迅看来,吕纬甫在新旧之争中,不再坚持鲜明的反封建立场,人生态度变得颓唐,那实在太令人失望,也实在不足为训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