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传承图谱-08(五胡十六国)
2023-10-23 17:54:58 1 举报
八王之乱,使晋王朝变得衰落。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纷拥迭起,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三百年的动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5. 高帝(苻登,太宗)386 - 394
1. 武公/武王(张轨,太祖)张祚追谥为王,301 - 314
后赵319--351,羯族,石氏
1. 武昭帝(姚苌,太祖)二十四子,384 - 393
城阳亭侯(司马进)六子,惠达
2. -(李歆)次子,417 - 420
八王之乱
表示国家被灭关系
5. 归义侯(李势)343 - 347
4. 昭文帝(李寿,中宗)338 - 343
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历三世二帝。慕容皝称燕王,重新纪年,奉东晋为正统,但类似于春秋五霸的称王。352年灭冉魏后,慕容儁称帝。
拓跋诘汾
1. 武王(秃发乌孤,烈祖)兄,397 - 399
1. 平皇帝(冉闵)350 - 352
2. 晋惠帝(司马衷)次子,290 - 306
后凉386--403,氐族,吕氏。
南燕398--410,鲜卑,慕容氏
2. 越厉王(苻生)355 - 357
北燕407--436,鲜卑,慕容氏,汉族,冯氏
2. 康王(秃发利鹿孤)弟,399 - 402
景皇帝(刘亮)追谥
安平亭侯(司马敏)八子,幼达
北凉实则被柔然所灭,柔然与北魏可谓同源,两者经历百余年的战争与通婚,柔然最终落败并分裂,最后以投奔西魏为灭亡标志,余部辗转西迁。
④
吴敬王(司马晏)二十三子
司马八达
1. 武昭王(李暠hào,太祖)400 - 417
颍川王(苻敞)苻坚族侄
2. 晋明帝(司马绍,肃宗)长子,323 - 325
4. 隐帝(刘粲)318(22天)
6. 丞相,末帝(范贲)347 - 349
北朝 · 北魏(鲜卑 · 拓跋)386-534
表示父子血缘关系
秃发思复鞬七世孙
⑨
2. -(石弘)次子,333 - 334
2. 幽帝(慕容暐)360 - 370
文桓帝(苻雄)幼子,苻坚追谥
1. 献武帝(慕容德,世宗)幼子,398 - 405
6. -(石鉴)三子,349 - 350
前赵304--329,匈奴,刘氏,亦称汉赵,始称汉,319改称赵
3. -(赫连定)428 - 431
2. 哀帝(李班)334-334(116天)
兖州刺史(司马朗)长子,伯达
表示人物被杀关系
1. 惠懿帝(慕容云,景宗)养子,407 - 409
5. 桓公/桓王(张重华,世宗)张祚追谥为王,弟,346 - 353
表示帝位传袭关系
太原烈王(司马瑰)六子
八王之乱参与者
南朝 · 宋420-479
表示国家衍生关系
孝帝(石寇觅,太宗)养子,追谥
后秦384--417,羌族,姚氏,原降于前秦,于淝水之战苻坚败后,叛离,自立。
2. -(刘和)长子,310(6天)
西晋266--316,三家归晋,司马掌天下,短暂统一
晋宣帝(司马懿,高祖)次子,仲达,追谥/庙
1. 景明帝(苻健,高祖)351 - 355
惠武帝(苻洪,太祖)苻健追谥
2. 武元王(乞伏乾归,高祖)弟,388 - 400
1. 晋元帝(司马睿,中宗)317 - 323
3. -(姚泓)416 - 417
3. 昭武帝(刘聪,烈宗)四子,310 - 318
景帝(李特,始祖)次子,追谥
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前秦官员
1. 景昭帝(慕容儁,烈祖)次子,348 - 360
谥号(姓名,庙号)爵位(姓名)姓名(身份)
⑥
3. 灵帝(吕篡)兄,399 - 401
9. 孝武帝(司马曜,烈宗)六子,372 - 396
10. 晋安帝(司马德宗)长子,396 - 419
1. 武烈帝(赫连勃勃,世祖)407 - 425
2. 武元王(乞伏乾归,高祖)同人,复国,409 - 412
齐献王(司马攸)次子
4. 哀平帝(苻丕)385 - 386
6. 哀公(张耀灵)兄,353 - 353
李荡(成汉宗室)次子
3. 哀王(沮渠牧健)三子,433 - 439
1. 光文帝(刘渊,高祖)304 - 310
3. 晋成帝(司马衍,显宗)325 - 342
2. 文桓帝(姚兴,高祖)长子,394 - 416
⑤
7. 晋废帝(司马奕)次子,365 - 371
安平献王(司马孚)三子,叔达
元帝(石周曷朱,世宗)追谥
11. 晋恭帝(司马德文)次子,419 - 420
①
安城亭侯(司马通)七子,雅达
5. -(刘曜)318 - 329
5. -(沮渠安周)无讳弟,444 - 460
北凉397--460,由汉族段业建立,匈奴沮渠蒙逊杀段业,继承国统。
1. 晋武帝(司马炎,世祖)长子,266.2.8 - 290.5.16
宣成皇帝(刘绿)追谥
西凉400--421,由汉族李暠建立,最后为北凉所灭。
1. 宣烈王(乞伏国仁,烈祖)兄,385 - 388
献帝(李骧)五子,李寿追谥
3. 邛都县幽公(李期)四子,334-338
8. 冲公/冲王(张玄靓)弟,355 - 363
③
3. 武帝(石虎,太祖)334 - 349
前凉301--376,汉族,张氏,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享国76年,十六国中最久。
4. 文公/文王(张骏,世祖)张祚追谥为王,324 - 346
3. 宣昭帝(苻坚,世祖)357 - 385
东武城戴侯(司马馗)四子,季达
3. 成公/成王(张茂,太宗)张祚追谥为王,次子,320 - 324
3. -(李恂)五子,420 - 421
南凉397--414,鲜卑,秃发。
琅琊恭王(司马觐)长子
秃发匹孤长子
赵王(司马伦)九子
景元帝(姚弋仲,始祖)姚苌追谥
东海孝献王(司马越)长子
3. 昭成帝(冯弘)三子,430 - 436
7. -(石祇)十一子,350 - 351
6. 晋哀帝(司马丕)长子,361 - 365
4. 晋康帝(司马岳)342 - 344
贾南风(晋惠帝皇后)
5. 晋穆帝(司马聃,孝宗)344 - 361
河间王(司马颙)
东晋317--420,八王之乱后,朝廷衰弱,衣冠南渡后,不再大一统。
4. -(沮渠无讳)牧健弟,439 - 444
5. -(石遵)九子,349(183天)
3. 晋怀帝(司马炽)二十五子,307 - 311
景昭天王(吕婆楼)吕光追谥
长沙厉王(司马乂)六子
3. 昭武帝(慕容盛,中宗)398 - 401
3. 景王(秃发傉檀)弟,402 - 414
晋文帝(司马昭,太祖)次子,权臣,追谥/庙
景公(李弇 yǎn)前凉安世亭侯,李暠追谥
宣帝(冯安)冯跋追谥
魏武王(姚襄)五子,姚苌追谥
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
2. 武宣王(沮渠蒙逊,太祖)401 - 433
②
2. -(慕容超)405 - 410
2. 元公/昭王(张寔,高祖)张祚追谥为王,长子,314 - 320
1. -(段业)397 - 401
4. -(石世)幼子,349(21天)
文帝(吕宝)弟,吕隆追谥
羌渠单于南匈奴
冉魏350--352,汉族,冉氏,短暂立国,旋即而亡
桓温灭蜀
陇西襄王(李慕)李特追谥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四子
前秦351--394,氐族,苻氏,十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曾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立。
拓跋力微嫡子
9. 悼公(张天锡)小弟,363 - 376
1. 明帝(石勒,高祖)319 - 333
4. -(乞伏幕末)428 - 431
2. -(赫连昌)425 - 428
骑都尉(司马防)
2. 文成帝(冯跋,太祖)长子,409 - 430
八王之乱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持续16年(291-306),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贾南风(晋惠帝皇后)用计诛杀杨骏、卫瓘二臣,以及司马亮、司马玮二王,自此专权;①贾南风与司马玮、司马亮合谋,玮杀杨骏;②贾南风与司马玮合谋,玮杀司马亮、卫瓘;③贾南风用计杀司马玮,自此专权;第二阶段:299-306;多个藩王轮番专权;④299年,贾南风杀太子,司马伦杀贾南风;⑤301年,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讨伐司马伦,伦被囚,后被朝廷赐死;⑥302年,司马颙讨伐司马囧,声称司马乂为内应,囧袭乂,反被杀,乂独揽大权;⑦303年,司马颙、司马颖讨伐司马乂,不下;304年,司马越乘机捕获乂,交由颙,被杀,颖素有威望,封皇太弟,专权;⑧304年,司马越讨伐司马颖,兵败;后司马越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族击败司马颖,颖败逃,司马颙开始专权;⑨305年,司马越讨伐司马颙、司马颖,司马颙逃亡,司马颖被俘,后被缢死;⑩306年,晋怀帝即位,招司马颙回归朝廷,被杀于归途,自此司马越专政;
楚隐王(司马玮)五子
琅琊武王(司马伷)三子
元帝(冯和)冯跋追谥
⑦
鸿胪寺丞(司马恂)五子,显达
1. 懿武帝(吕光,太祖)兄,386 - 399
穆帝(慕容纳)十三子,慕容超追谥
呼厨泉(单于)弟
懿皇帝(刘防)追谥
大夏407--431,匈奴,铁弗部,赫连氏
杨骏(晋武帝岳父)
2. 惠愍帝(慕容宝,烈宗)四子,396 - 398
南匈奴左贤王(刘豹)匈奴左部帅
齐武闵王(司马囧)五子
成汉304--349,氐族,李氏,巴蜀地区
献皇帝(刘广)追谥
成都王(司马颖)十六子
span style=\
五胡十六国304--439,八王之乱后,五胡纷纷建立政权,最主要的有16个国家(北魏史学家崔鸿,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汉、一夏),实则远不止此数。
3. 文昭王(乞伏炽磐,高祖)412 - 428
桓帝(刘卫辰,太祖)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追谥
巴郡桓公(李虎)李特追谥
4. 晋慜帝(司马邺)313 - 316
3. -(吕隆)401 - 403
1. 成武帝(慕容垂,世祖)五子,384 - 396
简公(李昶 chǎng)李暠追谥
7. 威王(张祚)兄,353 - 355
文明帝(慕容皝,太祖)追谥,337 - 348
后燕384--407,鲜卑,慕容氏
8. 简文帝(司马昱,太宗)幼子,372.1.6 - 372.9.12
1. 武帝(李雄,太宗)三子,304 - 334
2. 隐天王(吕绍)弟,399(5天)
6. -(苻崇)394 - 394
⑧
4. 昭文帝(慕容熙,高宗)少子,401 - 407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