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2023-07-03 17:30:0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
优点:
吸收的丰富外部世界信息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获取方式轻松快捷,特别当看到的材料被组织得进进有条时,该思维方式最有成效
吸收的丰富外部世界信息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获取方式轻松快捷,特别当看到的材料被组织得进进有条时,该思维方式最有成效
缺点:
如何对丰富的信息可信程度进行判断
如何对丰富的信息可信程度进行判断
淘金式思维
定义:掌握主动权,通过提问选择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
淘金式思维的精神检查表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某件事?
在我想到别人所说的话可能存在的问题时,有没有把它们记下来?
我有没有评估别人说过的话?
针对某一主题,我有没有基于别人所说的合理内容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两种思维方式对比
前者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后者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二者可以互补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
两种思维方式对比:
弱势批判性思维属于思想封闭
强势批判性思维属于思想开放
弱势批判性思维属于思想封闭
强势批判性思维属于思想开放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尽量去理解那些价值观倾向和我们不同的人的论证方式,要努力抵制只愿听那些价值观倾向和我们相似的人的情况
批判性思考者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自主决断
好奇心: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来立身处世主题
谦恭有礼:有利于让我们避免批判性思维常遇到的一个障碍(相信凡是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都心存偏见,只有自己才客观公允)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让对话进行下去
谈话策略
不妨问一下“你是不是说…?” 确保自己完全明白对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问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让他改变想法
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这样双方都可借此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他认为我们所依赖的证据这么薄弱
尽量弥合分歧:如果把双方最好的理由放在一起,能不能得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论
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双方都认可的其他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双方谈话中产生分歧的起始点
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他人和不温不火,时刻记得讨论的目的是虚心学习
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恭的样子,不要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第二章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自己的论证被质疑
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时注重策略
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时注重策略
思考过快
快思考:只是根据手边既有的一点信息,不作任何深刻、全面地思考就仓促做出决策
慢思考:使用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说过的话
训练“慢思考”,不要依赖“快思考”来做决定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会代替“慢思考”。如果我们依赖刻板印象,就会失去强势批判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这种成见的提前介入会让我们放弃理性分析,导致我们忽略有价值的信息
部分思维习惯
晕轮效应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会决定我们怎样去接受和评价他的观点
信念固着
在个人信念上坚持不改或绝不言弃的倾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巨大障碍
这种对个人信念的过分忠诚是“确认性偏见”的一个重要根源。“确认性偏见”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认为只有我们自己没有偏见,而那些和我们意见不同的人都心怀偏见
可得性启发
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答非所问
避免无意中用自己的问题替代了别人的问题
自我中心
一厢情愿
一个人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业已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
第三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体: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社会争论通常都属于规定性论题
寻找论题
批判性思维与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写作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第四章
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与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在特定的句子里使用指示词和短语,以帮助读者找到你的理由)
第五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找准(意思不明确)关键词和短语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留心抽象的词或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检查有没有歧义
障碍1:自认为和作者想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障碍2: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第六章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定义: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倾向。我们把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当近义词使用。
把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描述性假设
定义: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没有明说的信念
第七章
论证中有没有缪误
论证中有没有缪误
所谓谬误,就是论证中的欺骗手段
常见缪误论证类型
提供的论证需要明显错误货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让论证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把与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与杰伦有关,以此来分散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想要证据有效,就得是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寻找缪误的方法
常见的缪误
第八-九章
主要的证据类型
主要的证据类型
直觉
定义:所谓直觉,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但却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我们的理由。
存在的问题:
1、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可不可靠
2、依赖于无意识的处理,极大地忽略相关证据,并反映出强烈的偏见
1、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可不可靠
2、依赖于无意识的处理,极大地忽略相关证据,并反映出强烈的偏见
个人经历
存在的问题:个人经历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典型案例
当事人证言
权威货主专家意见
个人观察
研究结果
定义:由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系统地收集观察结果所形成的科学研究属于一种权威。它们大量依赖观察,并且常常是种被高度认可的证据
特别之处
可验证性
可控性
精确性
存在一般问题
研究的质量有高有低,差别很大
研究成果常常会互相矛盾
有很多断言从来没有被重新验证过,还有很多断言重新验证后得出的结论不能重复其原始的结论
研究发现并不能证明结论,只能支持结论,但这些研究发现本身并不足以说明问题
研究人员也有他们的期待、态度、价值观和需求,使他们所问的问题、做研究的方法、解释研究发现的方法上都烙上偏见的印记
演说者和写作者常常歪曲或者简化研究结论
研究的人工程度怎么样,也会引起研究的变化
类比
第十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定义: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找到替代原因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大多数证明因果关系的证据都仅仅建立在相关性的基础上
混淆“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构建过去事件的各种原因存在一个重大的困难,那就是很多证据都依赖于人们的记忆,而大量的研究显示记忆往往会遭到极大的扭曲
第十一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找出欺骗性数据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