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先秦诸子
2023-11-16 11:50:45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哲学系列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道家
老子
?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什么样的
姓李名耳,字聃
关于老子和道德经仍然存迷
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老子(与现代较为相近,1300字)
权威注解
汉文帝时期,河上公所注解《老子道德经》较为可信
修身之法-呼吸
若存若亡,绵绵微妙
修行
除嗜欲、去烦乱、怀道抱一、和柔谦让、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反朴守淳
西汉严遵《老子指归》也较为权威
王弼注《道德经》
帝王注解
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顺治帝
现代《老子集成》比较齐全
本体论
使世界上一切东西成为东西的那个东西
道是一个大体,不能赋予具体的事物(非常道)
无是形上的,有是形下的,有必须含有无才是真的有
尊道贵德
道是本体,德是本体的特性
道法自然
按每个事物的本性发展
无:将自己的主观想法从事物中五掉,回到根本。德:每个事物本来的样子
说文解字:所行道也。走的结果也叫道
无为无不为
用之不足既,用之或不盈
政治
无为而治
柔弱胜刚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高贵的
顺乎人之性,不凭借自己主观意志
治大国,若烹小鲜
煎小鱼,不能经常翻动,否则会烂
不尚贤
不刻意用贤,民就不会争
小国寡民
无为,使民清心寡欲
修身养性
复归于婴儿
绝圣弃知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不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尚贤,使民不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自见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不自见故明(固执),不自是故彰(自我),不自伐故有功(表功),不自矜故长(傲慢)
上善若水
随缘适应而不争,波澜不惊,帮助他人而尽力,言谈而尽流,治国因势利导,做事水利万物,行动随时而发
反者道之动
大-逝-远-反,太极
相反相成
有无相成
大成若缺
大巧若拙
正言若反
认识论
静观玄览
为道日损
损掉对事物的执着,才能海纳百川
虚静
消解掉主观,不执着价值观和评价,万物自然呈现
庄子
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生平
六大才子书之首
用词精美,论述严谨
一生没做过大官,没有名气。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共52篇,现存内7,外15,杂11篇
道
无:大全,总的法则,驾驭万物,让万物生长
无-一(无形)-德(物得以生)-命(未形有分)-形(流动生物)-性(形各有仪)
天
无为
性
自然
性与道
真我
性(真我)与情(假我)
齐物
现象上无法齐物(物性本不齐)
本体意义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呈现最佳本性,没有高低之分)
是非在偏狭之中
逍遥
含义
随顺
庖丁解牛
顺应着事物的天理和法则
该材的时候材,该不材的时候不材
超越
忘
忘礼仪、忘仁义、坐忘
虚
不用无感,不用本心,用气看世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社会
多元并存,各从其性,自然呈现
墨家
墨子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
兼爱
交相利,天下无利不爱
平等
反家庭,反世袭
团结互助
天志明鬼
苦行
反对礼乐
浪费,奢侈
薄葬
拼命硬干
自我牺牲
严密纪律
名家
汉代总结出的一个学派:名辩思潮
名
概念:客观事物普遍、抽象、本质的属性
物指:顺着手指看过去看到月亮
指:抽象出来的概念,一、多、有无
把握世界的手段
客观、主观、语言世界
语言世界:原理
命名
具体与抽象
红富士-苹果
经验和理性
万有引力
客观与主观
终极和大全
老子:名与实
可名
现实事物
常名
支撑现实事物的终极存在
孔子:正名
伦理学、政治哲学上的名
礼乐教化百姓
荀子:制名
制名指实:以实定名,约定俗成,形成社会制度
合于制度的叫宜,不符合的叫不宜
庄子:意不可言
名可以表达意,有些意无法用语言表达
孟子:立象以尽意,以意逆志
象:脉象,数:脉搏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以意逆志
惠施:合同异
公元前370-公元前310
更注重对于事物的理的研究,而不关注人文
名的相对性
历物十事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一切都是相对的,相对于至大一切都是小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差异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不同层面上,高低都不一定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一切都在变化
万物毕同毕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空间是有相对性的
今日适越而昔来
时间也是相对的
连环可解也
事物变化是连续性的,接起来的时候同时也在散了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空间的相对性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万物在不断地转换
公孙龙
约前325年—前250年
作品数万字,现存不足三千
名的确定性
名辨思想
天地间产生的一切称为物
物的具象化为实
物在其应在的位置上,称为位
正:名与实相符
名正:维护其彼此,一个名必须只反应一个/一类确定的对象
不在其应在的位置上,称为非位
过:超出了位置和范围
旷:缺少了范围
坚白论
坚白石,三不可,二可
摸得坚,白离;看得白,坚离
藏只是未被感知
白马非马
白马有别于马
命色者不同于命形者
指物论
物:天地间的一切
指:指物,引申为对物的指谓,一种共象
物需要指来将自己呈现出来,而物又不是指
二无一
二只是二,左和右的数可以是二,但左和右不是二
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什么是哲学
哲学从精神上给人以利益
古希腊的哲学
宇宙论
宇宙的基本要素,即本体,研究世界发生及历史,即对世界的道理
古希腊:水为万物之源,火为万物之源,原子
印度:一切皆因缘
人生论
人应该怎么样,即对人生的道理
古希腊:人生应该怎么样
知识论
研究知识的规范,伦理,逻辑,即对知识之道理
哲学探讨问题
本体论(存在什么)、认识论(如何认识存在)、价值论(存在的意义为何)、实践论(存在的意义如何实现)
中国哲学
关心人,如何实践,内圣外王-仁
天道:事物的共性、合理性、理念性,用来指导人
儒:由人及天,文化引领世界符合天地之道
道:由天及人,由宇宙天理最初最基础原则,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扭曲
儒家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时代背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孔子是什么样的
大力士
有喜怒哀乐
喜欢唱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礼
国家的政治制度,每个部门的职能规范也是礼
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规定
仁
礼的基础
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克己复礼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中庸之道
恰到好处
适宜
天命与人为
必然性
不可控制的
自由
为仁
义命
义之所在,不在乎成效
因材施教
君子不器
厚葬
不相信天地鬼神
安命
孟子
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个性
人知之,亦嚣嚣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按道德年龄授爵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善辩
人本善
与动物不同的本质属性
人是有共性的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性本善,尤水之就下也
反求诸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居仁由义
仁,人之安宅也;义, 人之正路也
尽心知性知天
成人之道
大人
心,大体上发展,善
小人
眼耳鼻舌身,从小体上发展,恶
物欲会遮蔽人性善
养浩然之气
义与道
义利之辨
敬德,追求道义
政治
仁政,民本,王道
由仁心推出仁政
推恩:老吾老
与民同乐,保民而王
智民之馋,使民众安居乐业
谨痒序之道,申之以孝悌之义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只始也
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荀子
约公元前316年—约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35年
生平
荀子名况,字卿,亿作‘孙卿’,战国后期儒家代表
荀子和孟子在秦汉时期被人们并称
唐代韩愈批评荀子的书有瑕疵
宋代二程认为荀子偏驳
清代谭嗣同认为两千年来的文化是荀子文化,奉承,没有原则
性恶论
人性都是好利无害
人为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人为,但同时也有弊端,人为构建发展到一定程序会走向反面
性伪合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隆礼重法
不怨天、重行动
孟子的理是德性之理,荀子的理是形构之理
义利之辨
虚一而静,静而知,隆礼重法
为学
人性本是质朴的
劝学
积累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专一
明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的目标
师法
做学问要遵守学术规范
保证学术规范的可靠性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埶,不利传辟者之辞
礼义与法度
群-分-义-礼
人不能没有群(社会)
人应该有区分
因为义所以能分
所以需要有礼来构建人类秩序
礼
有条理
优美
使人行为端正
人成圣之道
诸侯王天下之道
法
不能乱赏(小人得道),不能乱罚(误伤君子)
宁过分赏而不滥用罚,宁让恶人得利而不伤害好人
反对株连
法家支持以族论罪
在用法之前首先要教育
法家
韩非子
约前281年—前233年
生平
韩国宗室公子,荀子的弟子
被秦王看重,秦王为此攻打韩国
被李斯、姚贾陷害死于狱中
法家变法命运都不好
口吃,文笔流畅,逻辑很好
将自己的学说,溯源于黄老
文章对人的阴暗面看的较多
思想
源于老子
君主执掌要害,冷静对待臣下,使各得其所,可无为而治
不用个人好恶,而用法来治国
但对知足/清心寡欲持批判
源于荀子
人性恶
否定儒家的仁义,认为仁义说教没有用
源于法家
早期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
法治
法的重要性
术治
考核,权术,暗中窥探
势治
统治者的权利
专制集权鼓吹者
主张君主独断
独视者明,独听者聪,独断者王天下
民智不可用
老百姓只在乎自己眼前利益
对知识分子和舆论严密控制
防止舆论让人淡泊名利
不要办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严刑峻法
利民萌便众庶
变法的目的是利于普通的老百姓
刑罚的本质是仁爱
坚持法度,也是仁智的表现
对历史和人性的看法
历史观
上古道德,中古智谋,当今气力
人性论
人性趋利
利智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讲功利,不道仁义
法术之士的艰难处境
君主不认识价值
说服:龙驯服后可以戏弄,但不能碰到逆鳞(核心利益)
法的公平
无为,依法治国
法的道德
守信用
公私分明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