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脉络
2023-06-17 20:44:15 1 举报
一张图说清楚阳明心学的背景信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弟子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Why
周敦颐
理学
程颐
延伸知识
分歧
李之才
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共识
陈抟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传承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人,汉族江右民系。陆九渊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与a target=\"_blank\"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7%86%B9/106669?fromModule=lemma_inlink\" data-lemmaid=\"106669\" data-log=\"summary\" data-module=\"summary\" style=\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字茂叔,原名周敦实,中国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述不多,但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太极图·易说》《通书》《爱莲说》等,后人集有《周文公集》。
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颐(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世称伊川先生,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心性派
一些传说,邵庸传承来自于李之才,李之才学于穆修,周敦颐传承据说也来自于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穆修去世的时间,周敦颐刚刚14岁,后人考证认为穆修传《太极图》给周敦颐
天人感应派
王阳明
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派,孟子为代表的大同派,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孟子、荀子和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荀子为代表的考证派,司马迁为代表的记篡派)
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心学在修养上特别重视静坐,主张直观性的感悟真理。朱熹则重视读经书,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区别,就是在修养上,至于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得到天理,锻炼内心。
朱熹
张载
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虽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欲望,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程颐虽然也认为人性是善的,但是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要去外界寻找天理,也就是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要时刻约束自己,让外界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心。
理学的来源
邵庸
程颢
陆九渊
思路来自道家,但本质上是儒家思想,是新儒学
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给出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穆修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