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2023-06-23 10:55:2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一名高中生花费端午节一整天整理出来的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思维导图,很全很全很全。很累很累很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三章 机械波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基本认识
机械振动在媒介中的传播叫做机械波
要产生机械波,必须有一个振动源,称为波源
传播机械振动的媒介(如丝带,绳子等)被称为介质
形成机械波需要的两个条件:机械振动的波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
机械波的传播
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每个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上下振动,并未形成岩机械波传播方向的宏观移动
机械波的形成:质点振动后会同样带动其相邻质点做受迫振动,即绳子上每个振动的质点,又如新的波源带动下一个质点的运动
横波&纵波(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它属于比较复杂的机械波)
振动和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波的描述
简谐波:波源做简谐运动时,介质的各个质点随之做简谐运动所形成的波
物理量
波长λ(横波:相邻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纵波:两个相邻最密部或者相邻最疏部的距离)
周期T(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
波速v(以波峰或波谷为标志振动状态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三者转换关系:①②v=λf(v只于介质有关,T与波源唯一相关)
机械波的性质: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T与f不变,λ与v会改变
由波的图像获得的三点信息
(1)可以直接看出在该时刻沿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位移。
(2)可以直接看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幅A。
(3)若已知该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确定该波的传播方向。
波的图像的周期性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同时刻质点的位移不同,则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不同。质点的振动位移做周期性变化,则波的图像也做周期性变化。经过一个周期,波的图像复原一次。
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如果只知道波沿x轴传播,则有可能沿x轴正向传播,也可能沿x轴负向传播,具有双向性。
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
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时间周期性:相隔周期整数倍时间的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完全相同,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造成多解。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空间周期性:沿传播方向上,相隔波长整数倍距离的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质点间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造成多解。
(2)双向性
对给定的波形图,波的传播方向不同,质点的振动方向也不同,反之亦然。
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2.波动问题的几种可能性
(1)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有起振方向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两种可能。
(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
(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等。
[特别提醒]波的多解问题中出现某些条件限制时,系列解可能变成有限个解或单解。
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波的衍射
现象如水波在遇到小障碍物或小孔时,能绕过障碍物或穿过小孔,继续向前传播
不只是机械波,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衍射时,波长、波速、频率都不变
d≤λ(当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近或者比波长更小时,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越小与λ,现象越明显)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形成新的波面。
当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不同介质时,机械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和折射是波的普遍性质)
在波的反射中,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不变
在波的折射中,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发生改变
频率f由波源决定(无论是反射波还是折射波,都与入射波的频率及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波速v由介质决定。(因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故波速不变;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所以波速变化。)
波的干涉
波的独立性原理:两列波在彼此相遇以后,仍像相遇前那样,各自保持原有的波形继续前行
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在相遇叠加时,每列波都是独立地保持原有的特性,相遇区域中各点的位移就是这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的合成(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但是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其波长就不相等,这样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因此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只能是一般的振动叠加现象。)
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相遇区域里会出现稳定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剧烈震动的区域,这两个区域的位置是固定的且互相隔开的现象
,,
波的干涉图样:波干涉时形成的一种加强和减弱相间的图样(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同类的波,并且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相位差恒定)
特征
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
加强区域减弱区,互相间隔
振动加强点
振动减弱点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够发生干涉
多普勒效应
定义:如果波源和观察者或两者都相对于传播介质运动,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就不相同了,这样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产生原因:
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是一定的,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即观察到的频率增大
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减小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修理铁路的工人可以从火车的气笛声判断火车运行的方向和快慢
交警可以利用多普勒测速雷达测出汽车的速度
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
跟踪人造地球卫星
一旦有卫星经过跟中转的上空,地面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就会先增大后减小。天文学家将来自星球的光谱与地球上相同元素的光谱进行比较,发现星球光谱的频率几乎都变小,说明星球正在远离地球。
现代医学应用多普勒超声,对人体体内器官进行观察
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有所改变,此种频率的变化被称为频移.经自相关技术进行多普勒信号处理,把频移与血流信号对应起来,因而可以通过处理频移信号建立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血流图像.彩超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现代医学更是发展了三维动态显示的彩超和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显示的四维彩超.
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定律
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入射角的i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
折射率
只与介质自身性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正弦值之比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与介质有关,同时在介质相同时,入射光的f(频率)增大,折射率也会增大(>)
折射率n与光在此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关系:
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4枚、图钉4枚、量角器、三角尺(或直尺)、铅笔。
实验步骤
①将白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
②如图所示,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③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④在直线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 ,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 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的像挡住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使挡住 的像,挡住及 的像,记下 的位置。
⑤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 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连接OO',线段OO'代表了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路径。
数据处理
处理方式一: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交于C点,与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D点,过C、D两点分别向NN'作垂线,交NN'于,用直尺量出CC和DD'的长,如图甲所示。由于,所以折射率。重复以上实验,求得各次折射率的计算值,然后求其平均值即为玻璃砖折射率的测量值。
处理方式二: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因此有。在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相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值基础上,以值为横坐标、以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乙所示,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求解图线斜率,设斜率为k,则k=,故玻璃砖折射率n=。
误差分析
①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确定的不够精确。因此要求插大头针时两大头针间距应稍大些。
②入射角、折射角测量的不精确。为减小测角时的相对误差,入射角要稍大些,但不宜太大,人射角太大时,反射光较强,折射光会相对较弱。
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大头针之间及大头针与光线转折点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
②入射角θ1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
③在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④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⑤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⑥并不是需要严格上下边平行的玻璃砖
⑦玻璃砖在测量过程中发生上下不小心平移不影响结果
光的全反射与光线技术
光的全反射发生条件
①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
②入射角增大到反射角大于90°(即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此时入射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光密介质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
注意事项:不存在折射角为90°的情况
不同光的临界角:不同颜色的光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或真空时,折射率越大的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临界角sin值的确定:
光导纤维的应用
光导纤维的构造
光导纤维一般由折射率较大的玻璃内芯和折射率较小的外层透明介质组成。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在几微米到100微米之间,外层包上折射率比它小的材料,再把若干根光纤集成一束,制成光缆,进一步提高了光纤的强度。
原理
全反射是光导纤维的基本工作原理。光在光纤内传播时,由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若入射角i≥C(临界角),光就会在光纤内不断发生全反射。
光导纤维的折射率
设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n,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若进入端面的折射光线传到侧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则有,,.由以上上式可得。由图可知当增大时,增大,而从光导纤维射向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θ减小,当=90°时,若θ=C,则所有进入光导纤维中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即有,解得n=。以上是光从光导纤维射向真空时得到的折射率。由于光导纤维包有外套,外套的折射率比真空的折射率大,因此光导纤维的折射率要比大一些。
应用
医学上用来检查人体消化道的内窥镜,就利用了许多光纤组合成的光缆。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传递信息的,其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
由于离地面越近,空气折射率越大,故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光线向下偏折,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时,实际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
⚠️测定折射率的4种方法
成像法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面的折射成像。方法:如图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一直尺AB,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的像B'(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的像A'(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BC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
插针法原理: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MN,从它们的交点O处画直线OP(使∠PON<45°),在直线OP上P、Q两点处竖直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竖直插入水中,使AB与水面相平,MN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使P的像被Q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T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挡住Q、P的像,T挡住S及Q、P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量出图中的角i、r,则水的折射率
视深法原理:利用视深公式。方法:在一盛水的烧杯底部放一粒绿豆,在水面上方吊一根针,如图所示。调节针的位置,直到针尖在水中的像与看到的绿豆重合,测出针尖距水面距离即为杯中水的视深h',再测出水的实际深度h,则水的折射率。
全反射法原理:利用全反射现象。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所示。在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及水深h,则水的折射率
⚠️光学器件对光路图的控制
光的干涉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出现明暗相间条纹)
干涉需要条件:①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②相位差恒定③振动方向相同(即光波为相干光波)
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①两列相干光波到达明条纹的位置的路程差Δr是波长的整数倍,即满足:
当k=0时,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为亮条纹的级次
②两列相干光波到达暗条纹的位置的路程差Δr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满足:
③若两列光波在绝对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传播,则两列光波到达明(暗)干涉条纹处的路径与绝对折射率的乘积的差值叫作光程差。
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路程差(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
双缝干涉条纹特点
干涉图样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中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2.自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
原因
(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外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相邻的明暗条纹间距:
薄膜干涉
原理
入射光经薄膜上表面反射后得第一束光,折射光经薄膜下表面反射,又经上表面折射后得第二束光,这两束光在薄膜的同侧,由同一入射振动分出,是相干光,属分振幅干涉。
应用
1.肥皂泡:由于重力的作用,膜的上部到下部呈现①彩色楔形和②水平干涉条纹③应该从光源一侧观察
2.测量工件
关于夹角θ与干涉间距ΔX的关系:
由上样板的下表面和下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叠加而成
运用反射和干涉
3.牛顿环
4.镜头增透膜:d=(n为膜的折射率)增加透射,减少反射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1.测量原理:根据λ=测出Δx,d与L既可以计算波长
2.测量Δx的方法: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甲所示,测量时先转动测量头,让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然后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左(或向右)移动至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再转动手轮,用同样的方法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则可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学生电源、导线、米尺。
实验步骤
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
(1)先将光源、遮光简依次放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如图所示,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中央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1)调节单缝的位置,使单缝和双缝间距离保持在5~10cm,使缝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这时通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干涉条纹,若干涉条纹不清晰,可通过遮光筒上的调节长杆轻轻拨动双缝,即可使干涉条纹清晰明亮。在屏上就会看到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将红色(或绿色)滤光片放置在单缝前面,通过目镜可看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3)在光源及单缝之间加上一凸透镜,调节光源及单缝的位置,使光源灯丝成像于单缝上可提高双缝干涉条纹的亮度,使条纹更加清晰,如图所示。
3.数据处理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 ,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并记下两次测量的条纹数 n,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Δx=
2.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l(双缝间距d是已知的)。
3.将测得的l、Δx 代入求出光的波长λ
4.多次重复上述步骤,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5.换用不同的滤光片,重复上述实验。
4.误差分析
1.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带来的误差,可通过选用毫米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2.测条纹间距 Δx带来的误差
(1)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
(2)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3)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
5.注意事项
1.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2.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3.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着亮(或暗)条纹的中心4.要多测几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再求 Δx。
5.照在光屏上的像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光的偏振和衍射
光的衍射:光遇到障碍物或者小孔时,偏离原有直线传播绕道障碍物后面,产生衍射现象(只不过现实生活中十分微弱,但是随处存在)
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尺寸,灯光的波长相近,甚至比光的波长小
狭缝衍射现象:当狭缝不断变窄时观察屏上会出现中央亮且宽、两边对称分布、明暗相间的光带
中央条纹最亮,越向两边越暗,条纹间距不等,中央条纹最宽,两边条纹宽度变窄。
缝变窄通过的光变少,而光分布的范围更宽,所以亮条纹的亮度降低。
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跟入射光的波长及单缝宽度有关。入射光波长越大,单缝越窄,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就越大。
用白光做单缝衍射时,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两边是彩色条纹,中央亮条纹仍然最宽最亮。
圆孔衍射现象
如图甲所示,当挡板AB上的圆孔较大时,光屏上出现图乙所示的圆形亮斑(光的直线传播);减小圆孔,光屏上出现光源的像(小孔成
像);当圆孔很小时,光屏上出现图丙所示的亮、暗相间圆环(衍射图样)。
圆孔衍射的图样特征:
①单色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的亮度大,外面是明暗相间的不等距的圆环;越向外,圆(亮)环亮度越低。
②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为白色,周围是彩色圆环。
泊松亮斑
(1)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影的轮廓模糊不清,若在单色光(如激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2)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3)周围的亮环或暗环间距随半径增大而减小。
单缝衍射与双缝衍射的对比
光的偏振(横波有偏振现象,纵波没有偏振现象)
偏振片:由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元件,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光的振动方向与这个透振方向平行时能顺利通过偏振片,垂直时不能通过偏振片。
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
偏振光的产生方式:
(1)自然光在玻璃、水面等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人射角变化时偏振的程度也会变化。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2)自然光经过偏振片(起偏器)后能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可以用另一个偏振片(检偏器)检验。
通过P的是偏振光
振动方向与透射方向垂直的光不能透过
课本图片演示
①存在一夹缝,当夹缝在竖直方向,机械横波能通过夹缝
②当夹缝放在水平方向,横波则不通过夹缝
不可以通过
可以通过
证明光是横波
偏振现象的应用
偏振光眼镜可以有效的衰减进入眼睛的光强,保护眼睛,避免意外发生
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会起到有效地减弱水面、玻璃面反射光的作用,从而获得清晰的照片。光的偏振现象有很多应用,如在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池中的游鱼、玻璃橱窗里陈列物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扰,常使景象不清楚,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使反射来的偏振光不能进入照相机内,从而可拍出清晰的照片。故人们把偏振滤光片叫做摄像机的“门卫”。
偏振片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应用偏振片-汽车司机的福音。在夜间行车时,迎面开来的车灯眩光常常使司机看不清路面,容易发生事故。如果在每辆车灯玻璃上和司机座椅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安装一片偏振片,并使它们的透振方向跟水平方向成45°角,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对面车灯射来的偏振光,由于振动方向跟司机座椅前挡风玻璃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所以不会射进司机眼里。而从自己的车灯射出去的偏振光,由于振动方向跟自己的挡风玻璃上的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同,所以司机仍能看清自己的车灯照亮的路面和物体。
激光
特性
1.单色性好:激光发射的光谱宽度很窄,是单色性很好的光源。
2.相干性很好:激光是相干光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相干光源。
3.平行度好:激光束的发散角很小,方向性很强。
4.亮度高:激光的亮度可比普通光源高出倍,是目前最亮的光源。
激光的应用
用激光作为信息高速传输的载体,进行光导纤维通信
激光在雷达上用于测量距离和跟踪目标
激光高亮度的特点被用在工业上的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技术,医学上用于切割肿瘤的“光刀”、用于矫正视力的准分子激光技术,美容上的“激光祛斑”,军事上的激光武器等
利用激光可进行全息照相,能拍摄三维照片
第一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理
冲量(矢量)
撞击过程中作用力在时间上的积累Ft(F可以理解为作用时间t的平均作用力)
冲量用I表示,即I=Ft
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矢量)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N·s
动量(矢量)
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叫做物体的动量(描述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对物体产生的效果)
动量用p表示,即p=mv
动量的方向于速度的方向相同(矢量)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
p²=2m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规定正方向
动量:时间上积累力;动能:空间上积累力
动量定理
定义: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该变量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适用于恒定的外力,也适用于随时间而变化的(只涉及初末状态,不涉及过程)
应用:缩短作用时间来得到很大的作用力(用冲床冲压钢板冲头,受到钢板对它的冲量作用,冲头的动量在短时间内变为零,钢板受到很大的作用力,于是钢板被冲断。)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来减小作用力(轮船停靠码头时,靠到轮渡码头上的橡皮轮胎处,轮胎发生变形,轮胎作为缓冲装置延长的作用时间,可以减小轮船停靠时所受的作用力。)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守恒条件:
①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
②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力远
③内力远大于外力(例如:碰撞爆炸、子弹打物块)
若将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系统外部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做外力
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性质
矢量性:公式中的速度都是矢量,只有他们在同一直线上,并先选定正方向,确定各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后,才能用代数方法运算。
相对性:速度具有相对性 公式中的速度应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取相对地面的速度
同时性: 均是互相作用前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应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计算公式:
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碰撞(碰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的极短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相互作用)(特点:①内力远大于外力②碰撞时间极短)
弹性碰撞(无机械能损失)
⚠️动碰静模型
⚠️一般公式(绝对适用)
情况分类
速度交换
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有动能损失)
非完全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黏在一起)
(机械能损失达到最大值)
必要条件:,,⚠️两物体撞后不能彼此穿过
实验: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体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实验器材
斜槽轨道、半径相等的钢球和玻璃球、白纸、复写纸、小铅锤、天平(附砝码)、毫米刻度尺。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等的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个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碰撞(正碰)。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和。碰撞前,质量为的人射球的速度是,质量为的被碰小球静止。两个小球碰撞前的总动量是。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是,被碰小球的速度是两个小球碰撞后的总动量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该有=如果我们分别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和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把它们代入上式,就可以验证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
实验步骤
按如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通过水平调节螺钉使斜槽末端处于水平,钢球放在上面能保持静止状态。在木板上依次铺上白纸、复写纸。利用重垂线在白纸上分别标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纸平面的投影点O和点O'。
用天平测出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球的质量,质量大的钢球作为入射球,质量小的钢球作为靶球。
先让入射球单独从斜槽上端紧靠定位板的置自由滑下,在白纸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迹
让入射球从斜槽上端同一位置自由滑下,放在支球柱上的靶球发生碰撞,两球分别在白纸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迹。
测出入射球两次落地碰撞点与点O的距离s和靶球落地碰撞点与点O的距离
整理好实验仪器,放回原处。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代入=,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注意事项
保证碰撞的两球“水平”和“正碰”。
保证入射小球每次以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测量平抛运动小球的水平位移时,注意两球平抛起点在白纸平面的投影是不同的。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1)碰撞是否为一维。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本单元中典型模型
(类)人船模型:
(相对位移)
火箭喷射模型(质量变化)
第二章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描述
单摆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受迫振动 共振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