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
2023-07-17 15:24:1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所有相关国家的新时代的开始,其标志着所有欧洲殖民帝国的衰落以及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同时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加速了各个国家的去殖民化和国家独立的进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都获得了独立,这主要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所授权托管赋予各个大国的具体权利,但往往早在这一时期之前就已存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经济格局
区域集团化
背景
生产力发展联系加强
国际竞争实质经济科技
过程
50年代出现
90年代加强
表现
1967欧共体/1993欧盟
特点
双重性
合作性强
强制性
成员差异小
影响
欧洲e发展
促全球化
贸易保护阻全球化
文化交流传播
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
特点
差异大
经济集团
零关税
影响
美洲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美主导地位强化
1989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1991加入)
特点
官方经济合作论坛
合作化程度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
范围广
影响
加强亚太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
40年代-70年代
表现
货币体系
1944-1971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1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
美元-黄金
其他货币-美元
一固定(汇率)
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主导)
世界银行:长期贷款,济贫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期贷款,救急、稳定汇率
贸易体系
1947-1995关贸总协定
1947-1995关贸总协定
背景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布雷顿消除贸易管制
美国积极主导
性质
临时性多边贸易协定
目的
促进贸易自由化
90年代加强
背景
生产力科技进步
交通通讯信息技术发展
市场机制建立
跨国工作媒介
冷战结束
表现
国际贸易和市场扩大
跨国公司发展
资本、技术、劳动力、文化一体化
标志
1995wto成立
自由化、规范化、制度化
实质
发达国家主导,资本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影响
发达国家
最大受益者
就业机会减少
发展中国家
引进外资技术管理,推动经济转型
世界
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加剧文明价值观冲突
人口环境核危机
应对措施
顺应趋势
提高自身竞争力
发挥联合国作用
广泛国际合作
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
背景
雅尔塔框架
力量对比变化(美苏>欧)
美苏社制意形对立
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过程
1945始,雅尔塔体系->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1947杜鲁门主->1947马歇尔计划(西欧)->1949经互会
1949北约-1955华约(最终形成)
1991瓦解
形式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1949德国分裂-1961柏林墙-1989推倒-1990.10统一
1948朝鲜分裂-1950~1953朝鲜战争
1962古巴导弹危机
1961~1973~1975越战
评价
积极
不同制度借鉴客观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推动科技革命
消极
人为分裂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阻碍经济全球化
核危机局势紧张
多极化趋势
50、60年代出现
背景
经济多极化趋势
美苏相对削弱
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崛起
表现
欧洲一体化走向联合
背景
恢复发展需要
1950舒曼计划
摆脱中间地带争夺
区域集团化
马歇尔计划
过程
1951煤钢共同体
1958原子能共同体/
1967欧共体(英国1973加入)
1993欧盟
1999欧元
日本崛起
背景
民主化改革
依美发展(军事订货等)
重视科教
过程
50年代迅速发展
60年代末人均gdp全球第二
1987人均gdp全国第一,开始谋求大国地位
1961不结盟运动兴起
背景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55亚非会议
摆脱愿望
标志
1961不结盟会议(南斯/印/埃)
任务
反霸
建立新秩序
影响
加速殖民体系崩溃
90年代后期加强
背景
两极瓦解
区域集团化加强
表现
美单极化意图
欧一体化加强
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经济复苏
不结盟壮大
中国强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