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和微服务
2023-07-19 15:32:34 25 举报
AI智能生成
DDD的逻辑、场景以及微服务相关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如何思考复杂问题
化整为零
大问题变成一组小问题
多问题变成同类问题
拆分
按域拆
逻辑拆
物理拆
各种拆
模块化
用户角度出发
业务单元
DDD是什么
通过DDD的方法定义领域模型
从而确定业务和应用边界
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从技术思维主观设计系统,转变为客观描述业务形态
为什要用DDD
围绕业务概念构造领域模型来控制业务的复杂性
分离技术实现的复杂度
解决软件难以理解、难以演进的问题
核心名词
域
领域
领域是用来限定业务边界和范围
子域
同一个领域下继续根据业务进行细分,称为子域
通用语言
在事件风暴中,团队中达成共识能够简单清晰的描述业务含义和规则的语言
限界上下文(Bound Context)
限定通用语言的使用范围
范围中只有聚合和实体
实体
具有唯一标识符
标识符随着生命周期的改变不会变化
实体和数据库持久化对象的关系
一个实体可以是0个、1个、多个持久化对象
0个
基于多个价格配置计算出来的折扣实体
1对1
不解释
1对多
权限实体(用户和角色持久化对象)
多对一
客户实体和账户实体存到同一个表中
实体在不同层有不同的表现关系
PO
DO
DTO
值对象
若干个属性的集合
聚合
聚合是一个逻辑概念
领域模型中最底层的边界
由业务和逻辑紧密关联的实体和值对象组合而成
在一个聚合中是由聚合根来管理其所有实体的生命周期
聚合的构建过程
分支主题
聚合根
聚合根本质上是一个实体
一个聚合内只有一个聚合根
聚合根和聚合根之间通过唯一id进行跨聚合联系
领域服务
领域服务是聚合内部的
它主要实现多个实体组合出来的能力
单个实体的功能在实体方法里实现
领域事件
领域事件是领域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来表示领域中发生的事件。
一个领域事件将导致进一步的业务操作,在实现业务解耦的同时,还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
事件处理
事件构建和发布
事件数据持久化
事件总线
消息中间件
事件接收和处理
总体架构图
微服务架构模型
DDD分层模型
用户接口层-应用层-领域层-基础层
分层图
分支主题
分层协同图
分支主题
整洁架构模型(洋葱模型)
分支主题
同心圆代表软件的不同部分,从里向外依次是领域模型,领域服务,应用服务和外层的基础设施和用户终端。
六边形架构 (端口与适配器)
内外六边形
将应用分为内六边形和外六边形两层
内六边形实现应用的核心业务逻辑
外六边形完成外部应用、基础资源等的交互和访问。
对于与不同的外部系统交互,由外六边形的适配器负责协议转换,保证内六边形业务逻辑的干净。
图解
分支主题
理论备注
分层架构一旦使用依赖倒置、依赖注入的方式,便不属于分层架构,自然就拥有了端口与适配器风格。各个组件的交互完全通过接口完成,而不是具体细节。无论是高层还是底层,都依赖于抽象(因抽象接口都定义在了领域层,看起来领域层已经成为了中心,层次架构已经是内外结构)
在六边形架构中,每条边要么代表客户输入交互的不同端口,通过不同类型的适配器进行适配完成格式协议转换等,从而实现程序内部可理解的输入类型;要么代表通过不同的适配器输出存储实例、向外界发送时间消息等输出类型
六边形架构中的内部六边形代表了应用程序,是一个应用程序的边界。应当根据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提供给外部适配器使用,要求使用领域模型来处理请求,并包含业务实现功能。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外部适配器可能存在无数个,但应用程序的个数是确定的且是根据业务需求决定的,提倡业务逻辑为关注点(六边形的核心),其余都是可替换的。外部都是可替换的
DDD VS 微服务
面向层面
DDD
面向业务
是逻辑层面
对业务领域的划分和整合
微服务
面向物理落地
是实现层面
是对应用的物理形态进行拆分和整合
软件过程
DDD的战略设计输出是微服务的输入
DDD的战略设计输出举例
领域模型
划分的区域
DDD分层
四层分层
接口层
数据对象
DTO
应用层
数据对象
DO
作用
领域服务的编排
权限控制
安全校验
领域事件发布
领域层
数据对象
DO(Domain Object)
作用
核心业务的实现
基础层
数据对象
PO(Persistent Object)
数据库解耦
利用仓储设计模式
接口实现分离
分层种类
松耦合分层
层级之间可以互相依赖
严格分层(推荐使用)
每层只能与位于其下方的层发生耦合
传统MVC和DDD四层对应关系
分支主题
如何实现DDD思想
战略设计
从业务视角出发
建立领域模型
划分领域边界
事件风暴
用例分析
场景分析
用户旅程分析
战术设计
从技术实现出发
侧重领域模型的实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