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习高手养成)
2024-02-22 10:11:2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习高手养成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底层思维
伪勤奋
1、花大量时间做容易的环节。解决思路是:在你“踮一踮脚能够够得到”的层面去学习、去做事,只有去完成那些让你感到需要思考、需要克服困难的任务,才称得上“真勤奋”。
2、从来不去检测自己获得了什么。解决思路是:学的东西,要立刻检测,检测自己有没有记住,检测自己是不是会做题。对于真正的勤奋来说,再功利主义也不为过。你要看到反馈,你要立刻看到反馈。一切不以检测和输出为目的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3、只是埋头苦学,从来不总结规律。解决思路是:学习这件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你要学会观察、分析、总结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对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并且有意识地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方向。4、道
4、道德许可效应让你原地徘徊,沉迷于已经努力的幻觉之中。解决思路是:将你想做的事情最简化,去掉所有花里胡哨的,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开始。
用科学原理告诉你如何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1、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叫做“工作记忆”,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容量越多,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2、考试中发挥失常,是因为你过于担忧考试结果,纠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被焦虑占用。而真正用于答题的记忆容量,非常有限。
3、要想超常发挥,重要的是,考试时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不去评价和思考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完这一题,再做下一题;做下一题时,忘记上一题。
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占用了很多的工作记忆,影响学习效率。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给自己一个小时的限定时间,先用眼下的方法,尽量专注学习。如果过程中对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想法,就先记下来,一小时结束后,花两分钟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对于某一固定的学科或者领域,学习基本上是个匀加速或者变加速的过程,你的方法会逐渐完善,效率会逐步提高。
掌握考试思维(学会考试)
1、一直以来,我们的学习模式,是先埋头苦读,然后再去考试。我们的习惯思维是,只要掌握得滚瓜烂熟,那么考场上自然什么题都会做。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学习和考试,是不同的事情。它们用的,是相反的路径。学习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记住所有的知识点。但考试,最重要的是“输出”,需要主动回想知识点,把它们从脑袋里调取出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你要学会用考试的思维去学习。
2、你要去研究考试题,包括它的出题范围和出题思路,去分析考试时,题目要求你怎样回忆知识点、怎样运用知识点。然后,据此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以及学什么。另外,最好能找到答案,你要知道高分的答案具有哪些元素,需要满足怎样的标准。
3、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即用即学和即学即用,才能对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考试中,做到更为高效准确地调取,以及运用。
4、“检索式练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通过提问和主动回想的方式,去巩固知识点。你在回想知识点的时候,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高效学习
专注力提升
1、互动——听课时默默重复老师某句话中的关键词,主动地有选择地记笔记;记忆东西时出声背诵,或者用笔不时地写写划划;看书时寻找“句眼”进行划线。做事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停留于“旁观者”的角色,要去主动进行“互动”,成为一个“参与者”。
2、问题让人专注——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向自己提问,比如:这段话可以回答什么问题呢?这个知识点,跟哪块儿知识有联系呢?带着问题去学习,你自然就会变得专注。
3、默念——默念就是自己跟自己不出声地对话,它能够帮助你忘记恐惧和焦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题目上面。“默念”可以让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常发挥”。
4、所谓专注力,包含两块:一是,一直专注于一件事若干时长的能力;二是,走神之后,重新让自己专注的能力。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你一直保持专注的能力,也是在“走神 - 重新专注 - 走神 - 重新专注”的过程中,训练得来。
学习神器 Anki
连点成线法(大段文字记忆法)
1、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意思是,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对于记忆大段文字来说,“加工”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在“机械复述”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而在“精细复述”的时候,我们是主动去思考知识点,主动去输出。对于学习来说,“主动”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2、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先去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以及逻辑关系,而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关键词串起来,连“点”成“线”。每一次复习,我们都可以重新去组织语言,具体的表述可能稍有差别,但是没有关系。事实上,每一次你都能用新的语句表达出来,恰恰说明你是真的理解了这段文字,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精细复述”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并不需要特别逻辑清晰、文从字顺,只要能够把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大致复述出来,就可以了。
3、记忆大段文字的另一个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把它变为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后再去记“多”。当你记住了“少”之后,可能已经不需要继续记“多”了。
高效记忆法根本
1、“主动思考”和“加工”是记忆的底层逻辑,可以应用在一切记忆场景中。主动“仔细思考”,具体的实现手段,是“精细化提问”,也就是,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你可以对所要记忆的内容的任何一个点进行提问。你并不需要正确地回答它,哪怕你胡编乱造一个荒诞的理由,你也算是“主动”做出了“仔细思考”,进行了“加工”,也就能更好地记住这个知识点。
2、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相当于 7±2 个组块。这个容量,是不可扩充的。这就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我们的学习能力。但是组块有大有小,我们可以扩充每一个单独的组块包括的信息量。所谓“组块化记忆”,就是将一些零散的、各自独立的知识点,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串联起来,将小的组块,转化为大的组块,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高效读书
1、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去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有认真逐句阅读的价值。
2、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都是必要的,前者是先有主题后去阅读,后者是大量积累素材。二者结合使用,会做到更高效地输入和输出。3、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
3、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相当于没读过;只有用到了的,才算真正“读过”。在阅读以及做笔记的时候,要做的不是透彻地理解和记忆,而是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留下回顾的线索,就足够了。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都是可以的。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也就不会忘记了。
高效完成工作
先去抓核心、抓重点,先去完成,之后再去考虑完美。这是高效完成任务的重要诀窍。
我有一个观点:要允许自己写出来垃圾,否则连垃圾都写不出来。
你需要让自己立刻看到成果,看到自己学会了一点东西,做了一些事情。立刻开始做,这个行为本身,才会让你真正觉得有进展,进入舒服和放松的状态。你需要积累成就感,积累正反馈,积累可以让你继续下去的能量,然后才有动力去推进新的探索。
先学会走,才能学会跑。重要的是,在刚知道如何走的时候,就要把步子迈出去。
知道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开始做,你要立刻输出,要立刻看到成果,这是我所知道的,快速入门新领域,以及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点诀窍。
高度自律
克服拖延
真正让你累的,是你想一件事的时间,比你真正做这件事的时间多,而且是多得多。
5分钟起步法: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先给自己 5 分钟的起步时间。我有一个读者,在 2017 年 12 月 11 日给我发消息,说自己接触了 5 分钟起步法之后,在考研复习中,每当打开书看不进去,就告诉自己“熬过这 5 分钟就好,5 分钟,就 5 分钟!”事实证明真的很有用,而且他越来越喜欢那种沉浸在学习里的感觉。他说:“我想这个方法会让我受益终身。”
《拖延心理学》对此有很好的分析:当有某件事我们必须做,某些规则必须遵守时,我们会产生逆反心理。拖延,是我们对这种被掌控的状态,作出的反抗。所以,要想克服拖延症,我的另一个建议是,稍微走在计划前面,给自己留下偷懒的资格和空间,当你相对拥有不做事的权利的时候,你才会更愿意追求主动做事。
如果有一个更难的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就非常极其愿意去做相对简单的任务了。
自律启示(真正的自律,它是指从“不自律”的念头中,约束自己的能力。)
我们无从逃避,我们必须经受痛苦。当你接受了这个设定,事情突然简单起来了。在面对自律和放纵的抉择时,请告诉自己,你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选,你是要在两种痛苦之间选一种忍受,那么一般这个时候,你会选择那个有意义的痛苦。
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
在要求自己“自律”之余,有时可以从“我应该”和“我不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去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这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努力方式。
环境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图书馆
自习室
在家如何自律(当获得更多自由的时候,你也要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自律。)
1、你早上起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很重要。首先去做今天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它相对重要且紧急,有一定难度,只要做了这个,接下来一天都比较简单了。在清晨,你要给自己一个足够大的力,推动你进入正确的轨道,那么接下来,不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力,你就可以维持这种惯性。
2、第一步的难度应该是适中的、方便切入的。最好提前一天做好准备,保证第二天能够较为顺畅地开始。
3、在开始后,你最好把需要完成的一切任务,在整块时间内,连续做完。中间可以休息和吃饭,但不要做其它事情,比如看电影和打游戏。因为,当处于另一种状态,你就倾向于维持另一种状态的惯性了,很难回到做事的轨道上。如果你想回来,不但要使用一个力,让眼前的惯性停止,还要再付出另一份力,好让自己在另一个轨道上开始。
4、你需要设置一个可以看到的、能较为容易达到的终点,只要满足那个标准,你就解脱了、自由了。这对于一个人在家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有帮助。我推荐给你的解决方案是:做 6 小时整就停下来。
5、在 6 小时之外,可以安排较为轻松的、感兴趣的,但对个人提升也有帮助的事情,不用设置什么标准,随心去做就好,比如看书,或者学英语等等。
时间管理
合理制定计划
1、按照 SMART 原则制订计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时间、频率的具体,要认真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无谓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大概率很难去积极执行。
2、制订计划时,应该摆脱“倒数日”思维。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3、改变的方法是:只去制订今天的计划,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你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如何保证100%完成你制订的计划?
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
计划,是工具,是手段,是为我们服务的,保证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而我们,常常把计划以及执行计划,错当成了目的本身。
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每件任务,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
如果你想做到专注高效地完成任务,不用预先制订特别周密的计划,要求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里完成某个任务。而是大致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理清大致的顺序,然后直接开始做,一件接一件,专注完成,记录它们实际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就足够了。
如何高效的完成艰难、不喜欢的任务
如何做到每天高效学习 12 小时?
把努力的过程,转变为一场又一场的短跑。
人生应该是一场接一场的短跑,而不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短跑观意味着:当你学习或工作 90~120 分钟后,你应该休息 15 分钟。过多的精力消耗和过度恢复都是不好的。每天的学习或工作模式,应该是一个钟摆式运动: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
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恢复精力”呢?
要想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应该秉持短跑观,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当你做事 90 分钟之后,应该休息 15 分钟。过多的精力消耗和过度恢复都是不好的。
“全身心地恢复精力”有以下方法:冥想、交换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散步、听音乐、午休、跟朋友面对面聊天。
持续的学习和工作,意味着我们持续处于压力之中,身心层面皆是如此。放到更长的周期来看,比如一周,我们必须按照学习和工作 5 天,休息 2 天的节奏(或者做六休一),来进行恢复。
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休息”对于创造力、灵感和高效解决问题,是不可或缺的。长时间高效学习,应该学会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学霸养成
学霸为什么学什么都快?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论?
1、对任何新知识的理解,都要建立在旧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学习是一个匀加速甚至变加速的过程。你懂得越多,你学得越快。学霸真正的优势在于,TA 已经储存了很多思维和信息,也就是知识储备。
2、学习和记忆的本质,就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你存储的旧知识容量越大、种类越多,就越能随时找到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越能更快更好地学习。
3、你在过去积累的能力储备,也是重要的。你和学霸,看似在眼下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然而你们系统的配置是不同的。
4、学习也具有“复利”效应,你过去的每一次练习,都会积累成你的本金。越早努力越好。但也不必过分焦虑,因为我们不是在一条线上持续前进的,人生不只有一条路,不同的路需要的东西也并不完全相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何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1、与看重聪明的人相比,看重努力的人,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被夸奖聪明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容易沮丧,很快就会放弃;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并且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这是因为,重视聪明,是固定型思维;而重视努力,让孩子拥有一个 TA 自己能掌控的变量,会让他们认为能掌控自己的成功。他们拥有成长型思维,相信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事情还没有做成,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不会轻易放弃。
3、环境对智商有很大的影响。练习,尤其是高效的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刻意练习有 4 点原则:目标要明确。做事时需要极其专注。需要及时看到反馈,并进行调整。走出舒适区。
教你利用“双加工理论”,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1、我们学习的时候,意识不到自己在“路径依赖”,以至于无法在真正需要的场景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改变的方式是,在你所需要适应的那个路径中练习,直到它成为你不假思索的自动驾驶模式。比如学英语口语,需要在脱稿模式的“说”这个路径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2、人类的认知加工包括“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高效利用时间的诀窍之一,是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任务时,同时做需要意识控制的事情,比如跑步的时候可以听书。
3、只要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练习,“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可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这就是“练习”的意义。
4、对于学习来说,做到理解并且会用,是一回事;但,熟练是另外一回事。只有通过练习,做到熟练,你才能进行下一个层次的事情,那意味着,你做题的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