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教育学
2024-05-02 16:38:0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师招聘事业编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育
概念
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思想转变
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
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解释于: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
西方的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引出引导的意思,因此相对于东方的我们更侧重于教师教的教育方式,西方更侧重于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引导)
定义
社会角度
广义的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最晚出现
社会教育
最早出现
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受教育者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点(专严全系统有效、稳定)
(1)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是专门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2)组织的严密性
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
(3)作用的全面性
(4)内容的系统性
(5)方法(手段)的有效性
(6)形式的稳定性
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1)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现代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开展科学研究
(5)提供社会服务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个体社会化
功能体现
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
个体行为社会化
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个体个性化
功能体现
个体主体意识
个体差异充分发展
价值的实现
更狭义的教育
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
个体角度
个体学习和发展过程
兼顾个人和社会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根本特征、根本特性、质的规定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育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要解决的特殊矛盾
受教育者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本质在做判断题时,体现育人本质就是正确的
社会属性(永历机场(继、长)相对独立民生)
永恒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
古今不同
继承性
古今相同
长期性
时间周期长
正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反例
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对独立性
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可超前或者可滞后于当时的社会发展
(1)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思想、观念、宗教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超前或滞后表现
(3)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有其自身规律
民族性/国情
生产性
阶级性
基本要素
教育者
(1)教的主体、主导作用、关键作用、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2)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
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对象(客体)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中介作用)
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内容(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教育内容,教科书,教育材料
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
其他分类
拓展
(1)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最基本、起决定性的矛盾。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子主题
(2)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主题、客体
主题:活动实施者
客体:被活动影响的人或物
教
主体
教师
客体
教育内容、学生
学
主体
学生
客体
教育内容
教育的形态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程度不同(单选)
制度化教育
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非制度化教育
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来意运行的时间标准
农业社会的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的教育
横向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自我教育
自然形态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功能的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在计划之内、预料之内
隐形功能
不在预期计划之内
此外
保守功能
教育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变),形成了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继承性
超越功能
教育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诸神最古老}
朱熹
人类最古老的观点
根本错误
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
(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
1.第一个正式提出的·
2.源于生物的本能行为
忽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心理起源说(心理仿美梦)
(美)孟禄
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忽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
(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唯一正确
教育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简单劳动无等级)
1.非独立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
东西方古代社会的共同特点:阶道等专刻象
1.奴隶社会
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
2.出现了学校教育
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
2.封建社会
特征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阶级性
统治阶级和平民
等级性
统治阶级内部分等级
3.教育与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体罚、棍棒教育
5.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6.个别施教或者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古代教育的发展
近代社会
公义法师
1.教育国家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同宗教相分离
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
现代教育的特点
中国各位(革未)工科生
终身性、国际性、革命性、未来性、公共性、科学性、生产性
生产性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时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20世纪后的特点
终全民多代科全球信息都知道/全民多现身,全球信科学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科学化、全球化、信息化
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的阐述了终身教育。
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
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强调: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青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教育的全民化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的民主化
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话的否定
看到自由选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否定单一化和统一性
人的个性化的反应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全球化
国际交流
教育信息化
教育具有科学性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
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养的现代化(言之有理即可)
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和继承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补充
家庭教育是人们最早接受道德教育的地方
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教育最早独立的形态是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无家庭,无一夫一妻制,当时教育为社会教育)
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对比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
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及其价值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3.教育问题是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4.教育规律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17世纪)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学(孔孟荀墨道+《学记》)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教故人学发财)
1.思想体现在《论语》
2.学说核心:仁和礼
3.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机会均等,入学起点平等
4.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君子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教育内容: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道德据首要地位,四个方面(文行忠信)
6.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7.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早几十年。
因材施教
学思行相结合
温故知新
孔子论教育作用
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庶
劳动力
富
生产力
教
政治伦理教育
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为从平民中“举贤才”的主张提供了依据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大善人)
1.大丈夫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性善论
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3.明人伦(教育目的)
5.教学方法
liushui
(三)荀子(化恶行)
1.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2.性恶论
3.完整的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4.竭力倡导尊师:天地君亲师
(四)墨子
兼爱非攻
重视科学技术和训练思维能力
亲知闻知说知(核心)
说之
类推和明故
培养兼士贤士
素丝说
(五)道家
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
(六)《学记》收入《礼记》教师长时等启息
1.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于战国末期
作者:乐正克
2.论述教育的作用/功能:
社会/政治功能: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与个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论教育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相长
教和学相辅相成
2.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
3.藏息相辅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豫时逊摩
5.启发诱导
6.长善救失
教师应擅长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缺点,因材施教。
7.学不躐等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希腊三哲+昆体谅)
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1.苏格拉底
青年智者问答法——产婆术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2.柏拉图·
《理想国》
教育目标:培养哲学王
以培养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男女接受同样教育(重视女子教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灵魂的转向,也就是看问题的立足点和世界观的改变。
4.寓教于乐
5.创办阿珂德米学院——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加入教学科目
3.亚里士多德
1.代表作《政治学》
2.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3.教育的最高目的:
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4.首次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观点
5.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6.他认为教育用该是国家的
4.昆体良
1.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学法论著)(西方第一本教育著作)
2.主张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独立阶段
培根
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夸大侄子(直自)学拌饭)
近代教育学之父
1.《大教学论》
1632年
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教育观点
1.泛智教育
2.教育适应自然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原则
直观性(金科玉律)、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5.德育内容
6.学制系统
卢梭(卢梭性格善爱弥儿很自然)
《爱弥儿》(1757)
第一个“发现儿童”
自然教育的最终形态:培养自然人
自然教育核心
回归自然、自然人
自然教育的方法
消极教育
康德
康德开讲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开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将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程
裴斯泰洛齐(佩奇要素心里话)
《林哈德与葛杜德》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教育过程要由简入繁
子主题
要素教育论
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洛克(洛克白板画绅士)
白板说
绅士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漫画》
斯宾塞(斯宾塞科学生活)
《教育论》
为完备的生活做准备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
福禄贝尔
德国《人的教育》(1826)
世界幼儿教育之父
1.自然主义思想代表
2.游戏和手工作业应是幼儿时期最主要的活动,二知识的传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儿园教育游戏化)
恩物-玩具
赫尔巴特
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规范、现代、科学 、正式
2.两大理论基础
伦理学
心理学
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3.三中心(旧)教师在课堂上教教材
教师、教材、课堂
4四阶段(小明联系小方)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正式形成
5.五种道德观
5.教育性教学原则(教书育人)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6.教育目的
可能性目的
与儿童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关
必要性目的
道德观念
最高目的、根本目的
杜威
称号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实用主义理论的代表
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学》
《明日之学校》
《我的教育信条》
新三中心+三即、两学、无目的
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儿童在活动中学经验)
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学校即社会
论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从学中做
五步探究教学法
多元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拉梅实验)
代表人物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之父)、伊拉
代表作
《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
狄尔泰、斯普朗科、利特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关键词(历史、文化、精神)
观点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者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以及代表著作
人物:杜威、克伯屈 ;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1.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4.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妻子)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
2.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3.马卡连柯
《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4.凯洛夫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5.杨贤江
《新教育学大纲》
1930年,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与生产劳动
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
5.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有相对独立,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批判教育学
在西方占主导地位
制度教育学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蔡五育)
“学界泰斗,世人楷模”-毛泽东
1.教育的最终目的——造就“完全人格”
2.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它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最早提出美育代替宗教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教育独立思想
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
黄炎培(黄职业)
中国职业教育之父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晏阳初(晏平民)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1.主张平民教育
2.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省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3.三大方式:学校是、家庭式、社会式
梁漱溟(梁乡村)
乡村建设
陈鹤琴(陈幼儿、活教育)
陶行知(陶生活、杜威的学生)
生活教育论
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万世师表——宋庆龄
现代化阶段(不赞哇)
布鲁纳(部结构)
结构教学论
倡导发现法
赞可夫(赞发展)
发展智力为核心
瓦根舍因(瓦范例)
范例教学
其他
皮亚杰
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好斯基)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
布鲁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西方教育史三大里程碑:
柏拉图的《理想国》
卢梭的《爱弥儿》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扩充
著作
世界第一本教育著作
《学记》
中国第一本教育著作
《学记》
西方第一本教育著作
《雄辩术原理》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
中国第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世界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博比特《课程》
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圣经)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人物
近代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优先度高)、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
自然主义思想代表人物
道家
亚里士多德
夸美纽斯
卢梭
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
世界“幼儿教育之父”
易混淆知识
1.培根——首次提出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夸美纽斯——教育学开始独立的标志
3.赫尔巴特——标志着教育学规范、科学、现代、正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