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
2023-09-04 22:47:5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述
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上展开的,思想认识的核心是学生观。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
身体发展
由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由骨骼到肌肉
心理发展
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情绪到情感
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循序渐进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
个体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教学启示
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
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不同方面在 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教学启示
遵行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教育。
互补性
教学启示
教育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个性化发展
个别差异性
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的有趣味,生活如何,看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者全部的教育生活。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要明白学生与成人在思想行为上的差异。换位思考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有权利更有承担伦理责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当责任。
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是发展的人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变性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把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倡导对儿童进行形成性评价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儿童是独特的人
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
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新课改的核心概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灵魂与统帅的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体育是重要物质基础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以上的作用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
幼儿体育
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智育
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德育
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幼儿美育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中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概念。
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来开展活动,要遵守“教育工作”的原则,处理好幼儿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有差异幼儿的共同发展
幼儿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民族差异
地域差异
家庭背景差异
身心发展水平差异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