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和轮动
2023-09-10 10:19:3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知识改变命运,投资改变生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投资市场的底层逻辑!5种轮动!
第一种轮动,大类资产轮动
大类资产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债券、股票、商品的轮动。他们之间的轮动顺序往往是债券先走牛,然后股票牛市,股票走牛之后商品开始火爆,等商品行情结束后,最后用现金做防守,这也是一轮典型的经济周期,也被称为美林投资时钟。
第二种轮动,风格轮动。
风格轮动其实说的就是大小盘切换,也就是价值和成长的轮动,以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数为代表。
第三种轮动,主题轮动
这就需要把握宏观大趋势了,一个阶段的最大牛股往往是反应一个时代的东西。
第四种轮动,行业轮动
这属于投资行业的顶级难度了,一般人根本做不好。因为不可能有人每个行业都了解。即便是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也就在,金融,周期,成长,消费四大类行业中,去把握轮动关系。
最后一种轮动,个股轮动
这个没啥可说的,基本是5种轮动里风险最高,收益最低,也最难把控的。
什么是周期?了解周期有何作用?
经济周期
一般指的是,一国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总趋势,所呈现出的有规律性的扩张和收缩。说白了,就是国民总收入、总产出、以及就业情况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金融周期
金融周期就是央行调控出来,用一只有形的手,去对抗经济周期这只无形的手。央行的主要任务基本就2个:一个是经济过热时,抑制通货膨胀;另一个就是经济不好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间接提供更多就业,刺激经济向好发展。
理解周期有什么作用呢?
做投资,预测虽然不靠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思考。预测的唯一基础其实就是周期。识别周期才能顺势而为,有些事情注定会发生,只是时间不确定。那么懂周期,起码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投资什么类资产对我们最有利,识别出一个大概,从而提高胜率。
投资市场上的周期,确实有随机性。
周期它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大方向,但它并不是精准地图,每次可能都会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必须还得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周期转换时,不要总以为是V型反转,总想精准判断,抓那个拐点,周期转换其实更像是个圆形,而非正方形有棱棱角角。
经济周期是如何被发现的?
约翰劳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故事
想要让经济好转,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大家的信心,让大家感受到干活、做生意有利可图,企业工厂才会开动生产,雇佣更多的员工,就业机会也会明显增加。经济不好的时候,无论是央行的货币,还是政府的财政手段,无非都是这个目的。股票价格的上涨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当差不多所有人都拥有了约翰·劳的股票,再也没有新的傻瓜加入进来的时候,股票价格就要开始暴跌了。
那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我们所说的经济周期又有啥联系?
正是由于纸币的出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而欲望的增加,也让经济产生了波动。以前我们用贵金属的时代,世界几乎是匀速前进的,但后来约翰劳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纸币,我们为了获得更繁荣的增长,通常都会让纸币的数量超过商品的数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确保让产品更好销售,从而刺激大家的欲望,进而刺激生产,带动经济。但也恰恰是这个动作,让经济开始呈现周期性波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曾第一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他认为经济向好不是来自谁的恩惠,而是每个人出于自己利益的精打细算。
但人的情绪并非总是理性,短期经济会受到预期的影响,一旦有人预期价格上涨,经济向好,就会大量买进,借钱的增多,资金需求加大,利率也会上涨。这些买入行为自然会推高价格,结果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观望者加入,于是就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但上涨过了头,一旦脱离了需求,就会出问题。利率的上涨,同时也会让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活力下降,大家觉得干啥都不容易赚钱了,也就不愿意干了,需求降低,价格又会掉下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经济会从繁荣走向脱轨,有繁荣就得有衰落,有上升就得有下降。
但人的情绪并非总是理性,短期经济会受到预期的影响,一旦有人预期价格上涨,经济向好,就会大量买进,借钱的增多,资金需求加大,利率也会上涨。这些买入行为自然会推高价格,结果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观望者加入,于是就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但上涨过了头,一旦脱离了需求,就会出问题。利率的上涨,同时也会让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活力下降,大家觉得干啥都不容易赚钱了,也就不愿意干了,需求降低,价格又会掉下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经济会从繁荣走向脱轨,有繁荣就得有衰落,有上升就得有下降。
我们要了解周期,拥抱周期,懂得顺势而为
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了解周期,拥抱周期,懂得顺势而为,才能让我们的行动决策更有确定性。
早期大咖学者如何看待经济周期?
关于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理论界一般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是由外部因素的冲击所引起,比如货币增发、信贷冲击等。另一派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是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比如资本要素、消费支出等。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
写了著名经济学著作《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他认为社会分工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经济向好并不是来自谁的恩惠,而是每个人出于自己利益的精打细算。言外之意就是,经济会根据人们的预期变化,自发调节。
英格兰银行家,桑顿
桑顿认为,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来降低资金流通速度抑制经济过热,或者通过降低利率刺激经济活动。此外信用的收缩,比如减少贷款,也会造成萧条,而信用的扩张则会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桑顿觉得不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另外一只手,在推动着经济发展,这也成为最早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
另外一位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也提出了他的周期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指望经济自动纠偏,或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是有缺陷的。他提出了一种假说,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说的是当经济萧条时,企业都在恐惧,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投资活动降低,资金需求下降,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即便释放再多的货币,利率也都不会再下降,人们即使在超低利率环境中,也不愿投资和消费,而是选择持币。所以此时不光经济自发调节失效,连货币政策也不管用了,也就是央行撒钱,大家都不花。那么这会该怎么办呢?凯恩斯主张,必须通过积极运用政府预算,直接稳定就业和总收入。
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货币大师弗里德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被称为货币大师的弗里德曼,就在《美国货币史》中批评凯恩斯主义者,忽略了货币供应,以及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弗里德曼把所有经济问题,都归结为了货币波动,在他看来,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才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并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
对我们有何启发?
普通投资者
市场的运行确实存在内生周期,而这个内生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预期来驱动的,也就是,周期说到底还是人的行为导致的,央行想要对冲周期,就要进行逆周期调节。那么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就要逐渐适应这种做法,甚至提前预判这种做法,先人一步行动,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投资胜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