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2023-09-16 22:10:0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先秦时期
敬天保民
将天与民联系,开始重视民众,为德治思想起先导作用,维护统治
礼崩乐坏
社会制度与文化遭到重大变局
铸刑书
将法律条文公布于众-打破了贵族专断刑律,使法律公开化,客观化
儒法之争
秦汉及隋唐
秦律
性恶论,重刑主义
九章律
有利于维护西汉社会稳定 “律令之宗”
律令儒家化
原因: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德主刑辅”“礼法结合”“贵贱有序”符合阶级需求;社会矛盾激化
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突出伦理犯罪
唐律疏议
特点:内容周详,立法审慎,刑罚适中,礼法合一,德主刑辅,儒法结合
地位: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代表中国古代立法最高水平
影响:鲜明阶级性,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大唐开元礼
标志古代礼仪制度完备
宋元至明清
宋代法律特点:立法浩繁,以敕代律,皇帝加强对司法的干预,重视证据,民事立法诉讼法增多
元代特点:法律形式不规范,民族歧视,保留蒙古习惯法,蓄养奴婢合法
大明律:各部门法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可更改,难免与现实脱节-导致律例合编
大清律例:以例辅律
中华法系
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等封建国家法律总称
特点:皇权高于法律,礼法结合,诸法合一,司法受制于行政,世俗法-不受宗教神学控制
原因:农耕经济,宗法血缘,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儒家影响,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评价:增添德的色彩,减少推行阻力;稳定社会;量罪定刑具有主观色彩;强化等级秩序;阻碍中国近代法治发展
乡约
特点:儒家化-侧重道德教化;强制力增强;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
变化: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民间自治到官府管理;民间教化到宣讲圣谕,约束力逐渐强化,成为统治阶级教化民众的工具
影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习惯;基层自治制度完善;缓和矛盾;减轻政府负担;促进发展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