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2023-09-20 15:58:33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简介
沈重(1915年—1986年),原名沈大经,战地记者,原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人,中共党员。
段落划分
(1)段
抗日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接受任务。
接受任务(略)
(2)段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了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拖住敌人、诱敌上山,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痛击敌人(详)
(3)段
五位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敌人引上峰顶绝路。
引上绝路(略)
(4—5)段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顶峰歼敌(详)
(6—9)段
五位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英勇跳崖(详)
内容分析
第1部分
从“集中兵力”“大举侵犯”可以看出敌人兵力强大,说明敌众我寡,五位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2部分
点面结合
面:表现为战士英勇善战,智慧勇敢。
点:表现了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些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
第3部分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战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
第4部分
第4段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的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了五位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五位战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抢前”“夺过”“插在”“举起”“喊道”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情景,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第5段
“又一群”侧面写出敌人数量之多,与“五位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表现五位战士的英勇顽强,无所畏惧。
第5部分
第6-9段
面—点—面
“昂首挺胸”“跳”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位战士跳崖时的那种无畏的精神。
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表现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