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责任链模式
2023-10-01 23:30:51 0 举报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设计模式UML类图,GoF23种设计模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结构图
具体处理者类,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可访问它的后继者,如果可处理该请求,就处理之,否则就将该请求转发给它的后继者
Handler
+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handlerRequest(int request)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状态模式与责任链的区别状态模式在具体状态里设置了下一状态。而职责链模式是在客户端代码里设置了下一状态的处理对象。如果状态模式里的任何一环缺失,将导致事情无法进行下去。职责链模式的链式在客户端连接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请假,请假制度一旦改变,比如说我们不需要班长,或者是先请求老师后直接请求主任或者中间多了一个环节,都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职责链模式要比状态模式灵活很多。
责任链模式的优点:1、当客户提交一个请求时,请求是沿链传递直至有一个ConcreteHandler对象负责处理它。这就使得接收者和发送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信息,且链中的对象自己也并不知道链的结构。结果是责任链可简化对象的相互连接,它们仅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而不需要保持它所有的候选接收者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耦合度。2、由于是在客户端来定义链的结构,客户端可以随时增加或修改处理一个请求的结构。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不过也要当心,一个请求极有可能到了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或者因为没有正确配置而得不到处理。所以需要事先考虑全面
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
Client
ConcreteHandler1
+ handlerRequest(int request)
ConcreteHandler2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