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教师心理
2023-11-14 10:23:2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学班级管理、教师心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节 有效的课堂管理
分支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分支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分支主题
子主题
2.消极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拘谨、心不在焉
3.对抗的课堂氛围:课堂失控,教师和学生对着干
分支主题
5.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班主任
分支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6.组织班会活动
7
子主题
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分支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分支主题
第一节 班级与班集体建设
1.班级概述: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概述
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期(组建阶段、松散阶段):班主任是班级体的核心和动力
2.班集体的巩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合作群体阶段):培养班干部
3.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行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集体阶段 、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成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件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建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班集体中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群体,包括班级、小组等
2.非正式群体: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等自发组织的群体。在班级管理中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群体的功能
1.归属功能:在群体中感觉归属、温暖和爱
2.认同功能:个体对群体思想的赞同
3.支持功能:群体对个体的鼓励和需要
4.塑造功能:群体促进个体的发展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1.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2.课外活动的内心:学科活动(主题)、文体活动、科技活动、课外于阅读等
3.课外活动的形式:个体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
第五节 教师心理
1.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集体性;长期性和间接性
2.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认同阶段:能够承担教师职责
3.角色信念阶段:敢于为教师事业做出贡献
3.树立教师威信(权力威信、信服威信)
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4.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两个特征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一)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教师富于想象和激励
3.教师的行为特征:多学生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也叫做马利翁效应或者期望效应
其他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木桶效应,投射效应
4.教学效能:教师有信息能较好、管好学生,对自己的主观判断
5.教师的成长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基本是新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会把大量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2.关注情景阶段:这一阶段的老师已经站稳脚跟,会将注意力用于提升教学质量上,例如关注自己是否备好课,学生成绩是否提高等
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这一阶段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差异和年龄差异,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6.教师成长的基本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
2.进行微格教学
3.进行专项练习
4.进行自我反思
1.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
2.布鲁巴奇的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7.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职业压力
2.职业倦怠
1.情绪耗尽:慢性疲劳、力不从心
2.去人性化:对待学生以一种消极、否定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贬低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