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2023-11-22 08:40:06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总结了书中每个章节,段落的重点. 生活习惯那里也加入了自己的感悟. 欢迎大家使用给出更好的意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介绍
“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
前 言 变化的世界 不变的原则
大家不需要赞美我,因为这些原理并非我首创,我只是发掘并把它们整理出来而已。
我对生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赖的社会中,最辉煌的成就要靠互赖和合作才能成就,远远不是个人能力可企及的。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绝对不能无视平衡的原则,我们要平衡现在和将来两种需要,前者满足今天的需求,后者满足投资并提高竞争力,以取得将来持久成功的需求。平衡原则同样适用于健康、婚姻、家庭生活以及你所处的社区的需要
就我而言,身体力行这七个习惯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做得越好,就会发现面对的问题变得越复杂
伟大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生命的最后,也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后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这是他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别)之上,他称之为“自我超越”。
如何善用本书
美国作家--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成长过程虽是渐进的
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美国开国初期政治思想家:佩因(Thomas Paine)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七个习惯架构图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付诸行动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戴维·斯塔·乔丹(David Starr Jordan); 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锻炼,跑步
早起(不熬夜)
你想变老 变傻吗?
坚持读书。
几个小时,就能学到别人大半辈子得出的经验,多值!如果不知道读什么,就从名人传记开始吧
培养赚钱的能力
GPT 动脑子赚钱 当游戏玩
理性消费,别乱买东西。
遇到心动的东西,别急着买,先加入购物车,如果半个月后,你还念着它,就买吧。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要买。同理,不喜欢的人,再孤独也别依赖。
不做月光族,发工资了会拿出一部分强制储蓄。
存钱也会上瘾,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一点一点增长,那种满足感不亚于购物。
坚持一项爱好。
打游戏也算哇,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练字、看书、打羽毛球、十字绣都行。当你累了、迷茫了、没有动力了,这项爱好就是你的避风港。它能让你短暂的沉迷,给你继续的动力。
准时,有时间观念
给人留下靠谱的印象
少说多做。
学会闭嘴。
接受不公平,仍然心存期待。
对待感情,宁缺毋滥。
只是生活的调味品,千万别因为孤独或者跟风去谈恋爱。爱情是美好的,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未来等着你。别轻易透支了自己。
享受孤独,一个人也能很快乐
牛羊才会成群,狮虎往往独行。一生中,能够独处的时光并不多,无拘无束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起来就很美好。读读经典,品品茶,看看电影,泡图书馆,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人的生活也很酷。
如果有原则,请坚守。
性是双方的交流,而非一方的单向付出。如果不想,可以拒绝;只要是自愿的,以后就别拿这个说事儿,你们谁也不欠谁的
会定期扔东西。
别小看了扔东西,这不仅仅是扔掉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更是扔掉压在自己灵魂上的欲望,从自设的牢笼中走出去。
一年内没有使用过的东西,全部扔掉!别觉得以后可能会使用,或者东西太贵了舍不得,只要你近一年没有使用过,那么今后99%都不会再使用了。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 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预期理论(Expectancy Theory)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Character Ethic)”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Personality Ethic)”,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我和桑德拉都相信,这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
光有技巧还不够
我顿悟了品德的强大影响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
在暂时性的人际交往中,你或许能摸清并操控“人造”法则,按“规矩”办事,暂时蒙混过关;你也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赚取好感。但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
许多人具备这些次要优势,是社会所认可的人才,但是缺乏基本的品德,长期来看,他们与同事、朋友、配偶或者孩子的人际关系早晚会出现问题。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正如;爱默生所说:;“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威廉姆· 乔治·乔登(William George Jordan);曾说: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
思维定式的力量
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论与个人魅力论就是两种典型的社会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Paradigm)”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
它是一份地图而非领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 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 1.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
2. 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2. 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首先,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
其次,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不过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地图或者假定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测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
思维转换的力量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一词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 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最先提出。
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这时船长已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诉他,这是战舰,让他转向20度。”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愈是求助于“特效药”,病症拖得愈久,病情愈加恶化。
新的思想水平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 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我们通常能够在物质领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即使理解了,也未必愿意接受或实践,结果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到达目的地的大有人在。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分支主题
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著名教育家霍勒斯·曼(Horace Mann)“习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为它添上一股新索,很快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习惯”的定义
习惯的定义
成熟模式图
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效;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互相依赖,做更牛的事情.
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等前三个习惯完善之后,才能开始后面的练习。
成熟模式图
“效能”的定义
“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的原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 即下金蛋的鹅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
三类资产
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 金融资产 人力资产三大类
团体的产能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对于一个团体运用人力资产——顾客与员工来说更为重要。
你可以买到员工的双手,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你可以买到员工的身体,却买不到他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造力与智慧的源泉。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
动物则缺乏这种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的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实现重大进步,关键就在于此。这也是我们能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培养和改善自身习性的根本原因。
元思考
社会之镜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Social 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际上根据这种流行看法而绘制的社会地图一共可以分为三种,也可以说是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用来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叉混合使用:
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
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
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曾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译注)所做的关于狗的实验
Subtopic
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自我意识"
“想象力(Imagination)”
“良知(Conscience)”
“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
“积极主动”的定义
积极主动的逻辑
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译注)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圣雄甘地(Gandhi) 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
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Experiential Value);,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Creative Value);,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Attitudinal Value);,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
采取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但这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
变被动为主动
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本书的其余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又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
聆听自己的语言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主动语言与消极语言
推诿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怨天尤人,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
关注圈与影响圈
关注圈与影像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 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
2.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 ;
3. 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1.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
2.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 ;
3. 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扩大影响圈
令人鼓舞的是,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如果”和“我可以”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手杖的另一头——必然后果
在把生活中心由关注圈移至影响圈之前,有两件关注圈内的事值得深思,那就是自由选择的后果以及错误。
原则制约我们的行为,顺之则产生积极效果,逆之则导致消极后果。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由此就找到了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一次次做出承诺,一次次信守诺言,终有一天荣誉会超越情绪的力量。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 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就越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
各位不妨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观其结果。这期间请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辞典编纂家兼作家——译注)曾说:“满意源自内心,那些对人性一无所知的人总是妄图在维持自我的前提下追求幸福,结果必是徒劳无功,而本来想摆脱的痛苦却会与日俱增。
子主题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以终为始”的定义
约瑟夫·爱迪(Joseph Addison)
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
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
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
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将追随的人的悲伤的空虚;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
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
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将追随的人的悲伤的空虚;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 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的创造。
开发80%用来写实现方案,20%时间开发
头脑中第一次创造 设计文档
要用什么技术架构,Spring boot就够用,还是得用微服务.
数据量大不大,是否使用Nosql.
甚至细化设计到. 多个class的关系,类中要有哪些属性 方法.
数据量大不大,是否使用Nosql.
甚至细化设计到. 多个class的关系,类中要有哪些属性 方法.
体力上第二次创造.
写代码
业务上
先做详细的蓝图设计,然后再开始实施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是个客观原则,但“第一次的创造”未必都是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
依赖心理过重,渴望被接纳和获得归属感,安全感.
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这些人类的独特天赋让我们能够掌控自己,设计自己的剧本.
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Leadership) 不同于管理(Management)。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
领导芯片负责做决策,管理芯片负责完整这个目标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用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华伦·贝尼斯(Warren Bennies) 的话来说:“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训练自己的领导芯片, 管理芯片.
领导芯片把控方向,选择大于努力
管理芯片负责有效完成目标
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的墙上。
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这块丛林!”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人类的自我意识天赋是积极处世的基础
想象力和良知,则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扬积极精神,施行自我领导。
演练那些尚未释放的潜能
良知能让我遵循自然法则,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潜力,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象力、良知、自我意识的结合则能让我们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确切一点说,我们是改写,而不是编写人生剧本,即对已有思维的转换。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剧本的低劣以及思维定式的低效,就会积极地加以改写。
举了埃及总统萨达特的例子,真正的成功是战神自我,而是赢得与自己的较量.
核心区
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源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是否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各种生活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 时下最常见的恐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相逆。然而市面上盛行的个人成功术无一不是以个人为中心,鼓吹只索取,不付出,却不知狭隘的自我中心观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
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
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 一会儿颓唐沮丧;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落魄消沉。缺乏固定的人生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
我的目标是赚钱,所以对这些事就不用放心上.
以原则为中心
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述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心,配偶和密友都可能离我们而去,但原则不会。原则不会怂恿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其有效性不取决于环境、他人行为或“流行风”。原则是永生的,不会毁于火灾、地震或偷盗,也不会今天在这儿,明天又到了那儿。
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善用整个大脑
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译注) 的话说:“善用榔头的人往往认为所有东西都是钉子。”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主司逻辑思考与语言能力,右脑职掌创造力与直觉。左脑处理文字,右脑擅长图像;左脑重局部与分析,右脑重整体与整合。
开发右脑的两个途径
确定角色和目标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地掌握全局。
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
实现方法:个人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
你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
弗兰克尔在纳粹死亡集中营里,不仅领悟到积极主动的原则,还体会到了目标和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后来他倡导了一种“标记疗法”(Logotherapy),基本原理就是:许多心智或情感疾病都是由于失落感或空虚感作祟,而标记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义与使命感,以祛除这些感觉。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一个有以下品质的人:
生活自律
身体强壮
决心
思维清晰
懂得沉淀,积累
会来事,
有思想,
有胆量,有肚量,
有趣,
不断学习,上进
有血性
探索
有灵性
内心强大
有爱
权谋、懂谋略
顶天立地
坦荡
不掩饰
动脑子
心安
自信
坦诚
有逻辑
高效率
快意恩仇
干脆利落
刚毅
生活自律
身体强壮
决心
思维清晰
懂得沉淀,积累
会来事,
有思想,
有胆量,有肚量,
有趣,
不断学习,上进
有血性
探索
有灵性
内心强大
有爱
权谋、懂谋略
顶天立地
坦荡
不掩饰
动脑子
心安
自信
坦诚
有逻辑
高效率
快意恩仇
干脆利落
刚毅
家庭的使命宣言
组织的使命宣言
唯有参与 才有认同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
参与到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深入理解企业使命.
自己的理解,用结果指导行为.
以关系的良性发展作为长期目标去指导行为.
有了长期目标,我们才容易区分是正当行为还是需求感
以专业领域架构师为长期目标,去指导行为
想玩的时候想想说不定就能学会了
以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目标去开发运维.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歌德(Goethe),德国诗人
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个习惯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意识。这个习惯让你能够大声宣布:“虽然这是我从小见惯了的事情,整个社会也都是这个样子,但是这根本就行不通,我不喜欢这种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解决方法,我能够改变它。”
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其原则基础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想象力是一种超前感知的能力,是对目前无法亲眼看到的潜力和创造力的认识,而良知则是发掘每个人身上独有特性的能力。良知在伦理道德方面担当对个体进行指导的责任。这个习惯同我们的基本思维定式和对自己的最高期望值、价值观密切相关。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关于提高个人效能的方法,我总结出一句话: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
独立意志: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想要真正实现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别让琐务牵着鼻子走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帕雷托原则(Pareto Principle)——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勇于说“不”
集大成的时间管理理论
管理方法六标准
让第二类事务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
围绕中心
以人为本
灵活变通
便于携带
个人管理四步骤
付诸实践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
要事第一是指你要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中,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你要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这第二类事务主要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减少a类事情.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闲聊、刷剧、玩游戏(职业电竞玩家除外)属于第三类事务,既不重要也不紧急,做这种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找借口说自己工作很累,这是在放松。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你生物本能在作怪,真正想放松还不如出去跑个步、打场球,效果比这有用得多。
生物本能在作怪? 确实跑步来的更好点
时间用在第二象限,回报最多. CD象限,血本无归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授权是提高效能或效能的秘诀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
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预期成果
指导方针
可用资源
责任归属
明确奖惩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成功的授权也许是有效管理的最好体现,因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有效授权都是发展成长的最基本的因素。
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列出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全都属于第二类事务的活动,每一个习惯都针对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英国辞典编纂家兼作家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的成功。不过,群体的互赖关系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情感账户
我们都知道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能够增加情感帐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降低情感帐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
当你的儿子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他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因为你在他那里的信用度太低,你们之间的交流是封闭的、机械式的
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理解他人
注意小节
信守承诺
明确期望
正直诚信
勇于致歉
无条件的爱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前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old)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相互依赖的习惯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埃德温·马卡姆(Edwin Markham) 美国诗人
子主题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利人利己(双赢)
双输
损人利己
我赢就是你输
正态分布曲线::你之所以得了A,是因为有人得了c. 排名也是一样.
舍己为人
就这样吧,听你的
不敢争取自己的幸福
被压抑的情感不会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反而以更极端的方式爆发,有些精神疾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我认输,你赢了
独善其身
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就好,别人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保护.
博弈
博弈论 零和博弈
哪一种最好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我们才说,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Subtopic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
成熟
知足
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双赢关系
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对人际领导能力的真正考验,它超越了交易式(Transactional)领导的范畴,升华至转换式(Transformational)领导的层面,后者能让个人和关系发生转变。
双赢协议
双赢体系
双赢过程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帕斯卡(Pascal)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及物理学家
你真的听懂了吗
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Empathic Listening)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移情聆听
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 嗯!没错!”三是选择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
移情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
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
所以在移情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就算你费尽心机,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一种控制、自利、胁迫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心理空气
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你的移情聆听等于是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你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
他给了那个人“心理空气”,从而在情感账户上存了一大笔钱。
先诊断,后开方
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Autobiographical Response)的倾向:
有效的沟通
适时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
人人都渴望知音,所以这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它能使你掌握真正的症结,大大增加感情存折的储蓄。
表达也要讲技巧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
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一对一沟通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Bush) 就职演说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受命领导全英抵抗外敌入侵时曾说,他这一生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同样,所有其他习惯也都是在为“统合综效”这个习惯做准备。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统合综效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级的一种,是对所有其他习惯的真实考验和集中体现。统合综效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也是前五个习惯的整体表现与真正考验
唯有兼具人类四种特有天赋、辅以双赢的动机及移情沟通,才能达到统合综效的最高境界。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课堂上的统合综效
商业领域的统合综效
沟通三层次
Subtopic
寻求第三条道路
消极协作减效
尊重差异
个别差异的重要性从教育家里维斯(R. H. Reeves)的著名寓言《动物学校》中可见一斑: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校方订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技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他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他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他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他们先把子女交给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化阻力为动力
自然界是统合综效的最佳典范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布鲁斯·巴登(Bruce Barton) 前美国众议员及广告业者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Subtopic
身体层面
精神层面
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有一句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对他来说,祷告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解放和增加活力的源泉。
智力层面
社会/情感层面
改变他人
平衡更新
更新中的统合综效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 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螺旋式上升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上帝行事由内而外,尘世行事由外而内;尘世让世人摆脱贫穷, 耶稣则先让世人摆脱内心的贫穷,然后由他们自己摆脱贫穷;尘世通过改变环境来造就人,耶稣则通过改变人来造就环境;尘世塑造人的行为,而耶稣改变人的本质。 ——埃兹拉·塔夫脱·本森(Ezra Taft Benson) 美国前农业部部长
代际传承
成为转型者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正因为多数人都曾品尝过齐心协力的甜美,也忍受过勾心斗角的苦涩,所以才知道前者是多么宝贵而脆弱。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