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1-4章)
2024-03-28 17:48:1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自学自考资料,要点考点汇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政治制度的一般理论
政治制度的一般理论
含义
本质与来源
阶级视角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原则和组织的总和。
阶级是私有制出现后,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物质资料占有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群体。
阶级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是人类社会中最明显的分类和分层方式。
阶级是私有制出现后,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物质资料占有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群体。
阶级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是人类社会中最明显的分类和分层方式。
契约视角
社会公民和国家达成契约,授予政府一系列保障和权力的机制
英国霍布斯 -- 君主主权理论《利维坦》
助记:“霍利”
英国洛克 -- 议会主权理论 · "三权分立"理论来源(立法权、执行权、司法权)
洛克议会分三权,实2权
法国卢梭 --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理论(反对间接民主,主张直接民主)
助记:“卢梭主权在民”
制度主义视角
对象:制度主义强调考察政治制度和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中塑造每个公民认知、约束其行为的规则和惯例
内涵/特征
内涵
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或共同体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管理所有成员公共事务并具有强制性的组织和规则的总和。
解说:有权利的人(上位者)对于其他人,强制性管理。
解说:有权利的人(上位者)对于其他人,强制性管理。
内在
阶级性(政治性)、强制性、普遍性
外在
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
阶级性质
奴隶制政治制度
以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为核心,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前期、春秋时代及以前的中国
封建政治制度
以地主或领主对土地的占有为核心,地主或领主阶级对农民或农奴阶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以资本家对资本的占有为核心,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1840年鸦片战争后出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912年随中华民国建立而建立
1912年随中华民国建立而建立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为本质特征的政治制度。
最高级的政治制度
第一个代表国:苏联
中国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统治者人数
君主制
一人统治
英、日、泰、西
贵族制
少数人统治
迪拜/阿拉伯联合求酋长国、古罗马
民主制
由多数人乃至全体公民,即共和制
国家权力配置方式:3个
总统制
美国、巴西、韩国
半总统制
法国、俄罗斯
议会制
英国、德国、日本
民主集中制
苏联、中国
“议行合一”制产生于1871法国巴黎公社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中、英、法、意、日、韩、朝鲜
复合制
邦联制
联邦制
美、德、加、澳、印、巴、俄罗斯
我国的基本政治组织
第二章 概述
历史发展
建立时期:1949-56
两个会议:第一届政协 1949.9.2 北平
第一届人大 1954年9月
第一届人大 1954年9月
一个文件:《共同纲领》
一个组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一个组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PS: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
《论十大关系》,完成三大改造。。
《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论十大关系》,完成三大改造。。
《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特征:
1949-56,结构重塑
57-65,多维二元(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贫农-中农-富农)
66-77,轨道偏离(受多维二元影响,严重偏离正常轨道)
78-91,初步转换(社会分化和流动模式初步转化)
92至今,位序确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1949-56,结构重塑
57-65,多维二元(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贫农-中农-富农)
66-77,轨道偏离(受多维二元影响,严重偏离正常轨道)
78-91,初步转换(社会分化和流动模式初步转化)
92至今,位序确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1948,民主联合政府;
在人大成立前,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
1953,第一部《选举法》; 1953-54,展开普选 。
新民主主义国家建国的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主义 。
在人大成立前,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
1953,第一部《选举法》; 1953-54,展开普选 。
新民主主义国家建国的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主义 。
曲折发展:1957-65
全民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全面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特点:全面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1958.6,《关于成立经济、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要求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1959,第二届全国人大,撤销监察部和司法部的决议。
1959,第二届全国人大,撤销监察部和司法部的决议。
遭受破坏:1966-77
“文化大革命”
特点: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
PS: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破坏”来自---革命委员会(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特点:社会主义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
PS: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破坏”来自---革命委员会(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197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国家主席制度”。
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决定重立中央书记处是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决定重立中央书记处是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恢复和新发展:1977-2012
①区分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的职权范围;
②确立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原则,设立审计机关 ;
③恢复国家主席建制 ;
④增设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 ;
⑤废除人民公社制,恢复乡镇政权体制 ;
⑥确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⑦废除领导终身制 。---破除“两个凡是”
②确立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原则,设立审计机关 ;
③恢复国家主席建制 ;
④增设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 ;
⑤废除人民公社制,恢复乡镇政权体制 ;
⑥确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⑦废除领导终身制 。---破除“两个凡是”
助记:
区分人大常委职权,恢复首长负责制;
废除人民公社/领导终身;
增立中央军委/基层自治;
区分人大常委职权,恢复首长负责制;
废除人民公社/领导终身;
增立中央军委/基层自治;
1979,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选举法》《国务院组织法》等七部法律,推动人大及政府组织制度的完善。
1980.8,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处理官僚主义现象。
1982.9,党的十二大,规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
1982.11,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国家机构设置。同时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92,党的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1997,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基本方略。
1980.8,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处理官僚主义现象。
1982.9,党的十二大,规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
1982.11,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国家机构设置。同时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92,党的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1997,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基本方略。
全面深化改革:2012至今
全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新发展
习大大上台:
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深化改革重大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讲经济,深化改革
2014年,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四中讲党法,依法治国
2018.2,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同年3月,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宪法修订案,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深化改革重大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讲经济,深化改革
2014年,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四中讲党法,依法治国
2018.2,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同年3月,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宪法修订案,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当代世界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
国体
含义:指国家的性质,也即国家的阶级本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谁说了算:领导)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谁说了算:领导)
政体
/ 证权组织形式
/ 根本政治制度
/ 政治体制
/ 证权组织形式
/ 根本政治制度
/ 政治体制
含义: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意志的政治权利架构。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么说了算:权力机关)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么说了算:权力机关)
简述
国体和政体的
区别和联系
国体和政体的
区别和联系
1)国体,是国家的性质,亦称为国家的阶级本质,主要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2)政体,是指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意志的政治权力架构,即统治阶级组织政权采取的基本形式;
3)政体由国体决定,与国体相适应;
4)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以有不同的政体。
2)政体,是指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意志的政治权力架构,即统治阶级组织政权采取的基本形式;
3)政体由国体决定,与国体相适应;
4)国体相同的国家,也可以有不同的政体。
主要内容
含义
工人阶级领导广大人民,以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行使国家权利、
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和规则的总和。
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和规则的总和。
1、中国共产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主席制度
4、政府制度
5、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
6、军事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农村村民、城市居民、职工代表自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主席制度
4、政府制度
5、监察制度与司法制度
6、军事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农村村民、城市居民、职工代表自治)
主要特征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最本质特征)(前提和基础)(最大优势)
2、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根本价值+基本宗旨)
3、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基本原则)(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4、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2、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根本价值+基本宗旨)
3、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基本原则)(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4、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制度优势
1、将社会主义政治基本原则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理论结合实际的优势,符合当代中国国情)
2、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3、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抗险救灾、基建狂魔、一带一路等等)
4、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独立自主,要能守得住)
2、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 (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3、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抗险救灾、基建狂魔、一带一路等等)
4、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独立自主,要能守得住)
助记:
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会议)、
全国人大(是国的会议,是人民的会议)、
三中全会(指通过党的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
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会议)、
全国人大(是国的会议,是人民的会议)、
三中全会(指通过党的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
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
党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PS:全称党的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党代会)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它产生中央委员会;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报告,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5)上下级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6)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7)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它产生中央委员会;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报告,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5)上下级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6)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7)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1)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委员会的选举,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2)党的各级委员会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
3)成立或撤销党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
4)各级党组织实行巡视制度与巡查制度;
5)上级对下级组织有关重要问题做决定时,需要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
6)有关全国的重大决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
7)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党的各级委员会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
3)成立或撤销党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
4)各级党组织实行巡视制度与巡查制度;
5)上级对下级组织有关重要问题做决定时,需要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
6)有关全国的重大决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
7)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上海】
【1921年上海】
1)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拥有党内最高领导权,代表全党意志;
2)由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每五年一届;
3)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其产生,对其负责。
2)由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每五年一届;
3)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其产生,对其负责。
职权: 【助记】听报告、说问题、改党章、选委员
①听取、审查中央委员会报告;
②听取、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中纪委】;
③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④修改党的章程;
⑤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①听取、审查中央委员会报告;
②听取、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中纪委】;
③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④修改党的章程;
⑤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2)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3)五年一届,委员需要5年以上党龄;
4)每年至少开一次会。
2)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3)五年一届,委员需要5年以上党龄;
4)每年至少开一次会。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七个人;其中一个总书记】
【七个人;其中一个总书记】
1)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2)在中党委会去哪提会议闭会期间,代为行使中央委员会职责;
3)五年一届。
2)在中党委会去哪提会议闭会期间,代为行使中央委员会职责;
3)五年一届。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及中央书记处
1)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选举产生;
2)总书记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
3)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2)总书记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
3)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中央军事委员会
【1927年8月1日】
【1927年8月1日】
1)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2)设主席1人,副主席、委员若干、组成人员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任期五年;
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国家的军队,也是党的军队)
2)设主席1人,副主席、委员若干、组成人员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任期五年;
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国家的军队,也是党的军队)
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
地方组织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1)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拥有党内最高领导权,代表全党意志;
2)由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每五年一届;
3)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其产生,对其负责。
2)由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每五年一届;
3)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其产生,对其负责。
职权: 【助记】听报告、说问题、选委员
①听取、审查同级委员会报告;
②听取、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省/市纪委】;
③讨论本地区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决议;
④选举中央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①听取、审查同级委员会报告;
②听取、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省/市纪委】;
③讨论本地区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决议;
④选举中央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1)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关,每年至少开会两次;
2)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
3)县级以上委员必须有党龄五年以上,县级委员需要三年以上。
2)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
3)县级以上委员必须有党龄五年以上,县级委员需要三年以上。
党的地方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1)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选举各级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2)各级常务委员会在各级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
2)各级常务委员会在各级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
党的地区委员会
简称【地委】
简称【地委】
省委的派出机构,只在部分地区设立,如西藏阿里地区、革吉、札达等
基层组织
基层委员会 / 党委
人数100、每届任期5年
总支部委员会 / 党总支
人数50-100、每届任期3年
支部委员会 / 党支部
人数3-50、每届任期3年;【特殊】村/社区的党支部、每届任期5年。
基层组织的任务
①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组织上的决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群体对象
② 组织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对群体对象
③ 管理、教育、监督、服务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个体对象
④ 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
⑤ 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鼓励培养,其中的优秀人才);对群众
⑥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对群众
⑦ 监督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严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侵占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警惕不好的行为
⑧ 与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抵制不好的行为
② 组织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对群体对象
③ 管理、教育、监督、服务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个体对象
④ 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
⑤ 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鼓励培养,其中的优秀人才);对群众
⑥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对群众
⑦ 监督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严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侵占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警惕不好的行为
⑧ 与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抵制不好的行为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纪检委】
党的纪律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纲领;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
处分
1) 党员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不超过2年)、开除党籍
2) 是哪个组织纪律处分:改组、解散
党纪处分的原则
①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② 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③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④ 坚持民主集中制
⑤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② 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③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④ 坚持民主集中制
⑤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党的行为规范
① 政治纪律
② 组织纪律
③ 群众纪律
④ 工作纪律
⑤ 生活纪律
⑥ 廉洁纪律
② 组织纪律
③ 群众纪律
④ 工作纪律
⑤ 生活纪律
⑥ 廉洁纪律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历史发展
【1927年党的五大设立】
【1927年党的五大设立】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
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纪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党纪的党组及党员执行纪律的职能机关。
地位
是同级党委领导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的执法机关,是加强党内监督和党的作风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部门。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组织体系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
① 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③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内的执行情况;
② 监督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④ 进行问责或提出建议;
⑤ 受理党员控告和申诉;
⑥ 保障党员权力。
③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内的执行情况;
② 监督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④ 进行问责或提出建议;
⑤ 受理党员控告和申诉;
⑥ 保障党员权力。
领导体制与工作职责
双重领导体制
即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又受上级纪律委员会领导
工作程序
立案审查调查 → 受理 → 问题线索处置 → 初步核实 → 审理
申诉:(原则)谁批准,谁受理---由批准处分的党委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承办
第四章
共产党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
共产党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
领导地位和
主要领导方面
主要领导方面
共产党地位如何确立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其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主要领导方面
政治领导
党和国家融合一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国家政治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思想领导
把党的思想作为我们全国人民行动的思想
组织领导
党的干部组织发挥党性,带领人民去实现任务去奋斗
党组制度
性质
党组是党在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的党的领导机构,是实现党对非党组织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
职责
履行责任,决定问题,管理干部,加强团结,落实党建,加强指导
① 党组履行政治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 党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③ 党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④ 党组加强对本单位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党外干部和群众;
⑤ 党组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⑥ 党组加强对本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支持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履行对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职责。(上级领导下级)
① 党组履行政治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 党组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③ 党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④ 党组加强对本单位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党外干部和群众;
⑤ 党组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⑥ 党组加强对本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支持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履行对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职责。(上级领导下级)
历史发展
设立与撤销
由党的中央委员会或本级党的地方委员会审批
谁批准成立,谁负责领导
谁批准成立,谁负责领导
人员任免
1)党组成员由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决定;
2)党组设书记,必要时可设副书记;
3)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4)党组成员一般【3-7人】,需要【3年以上】党龄,
厅局级以上单位的党组成员需要【5年以上】党龄
2)党组设书记,必要时可设副书记;
3)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4)党组成员一般【3-7人】,需要【3年以上】党龄,
厅局级以上单位的党组成员需要【5年以上】党龄
党组与党委的区别
归口管理制度
与领导小组制度
与领导小组制度
归口管理制度
含义
按管理对象的属性和类别的不同进行分类和分工管理。
以党的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的某个直属部门为主导,整合部分政府机构,建构一个局部性的复合体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
以党的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的某个直属部门为主导,整合部分政府机构,建构一个局部性的复合体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
对外口:外交部、对外联络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其他涉外机关
历史发展
领导小组制度
含义
针对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发挥决策、议事、协调等功能的工作机构和机制的总称。
历史发展
性质
是党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全民领导的方式之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负责形成信息,并执行政策的主要机构之间的桥梁。
功能
谋划决策、指导工作、上行下达、服务决策、准备重大事项、收集交流信息、协调行动
工作机关和制度
组织部
机构设置:中央和县级及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部)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部)
主要职能:地方党委组织部协调同级党委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上级组织部门在组织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等。
历史发展
1924,中央正式决定分社 组织/宣传/工农等部
1925,党的四大决定:设立组织部,总揽全国党务
1941,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委员会
1925,党的四大决定:设立组织部,总揽全国党务
1941,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委员会
宣传部
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
机构设置:中央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宣布)
机构设置:中央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宣布)
主要职能
中央:研究、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社会舆论;协调新闻单位工作;指导宣传政策、指定宣传方针;协调宣传部门关系;规划全局思想政治任务等。
地方:负责贯彻落实中央、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统一领导和管理本地宣传思想文化广电系统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承办当地党委和上级党委宣传部交办的其他任务等。
历史发展
1928,中共六大决定设立宣传委员会
1977,中共中央重新成立宣传部
2018,国家新闻出版社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和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
1977,中共中央重新成立宣传部
2018,国家新闻出版社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和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
统一战线工作部
主管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
机构设置:中央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统战部
机构设置:中央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统战部
主要职能: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
历史发展
1937(国共合作后期),组织中共代表团驻国民党统治区,专门负责与国民党的联系和谈判工作,这是最早的统战工作性质的机构。
1950,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1956,《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关于加强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颁布,确定了统战部和人民政协之前的关系。
1950,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
1956,《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关于加强政协地方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颁布,确定了统战部和人民政协之前的关系。
政法委
主管政法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
机构设置:中央级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委):设书记、职能人员等
机构设置:中央级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均设
最高单位: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委):设书记、职能人员等
主要职能
1)调查研究政法领域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协助政法决策和统筹工作,推进政法改革等工作;
2)指导督促政法各部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和上级的指示及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
3)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各部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4)指导和推动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等;
5)支持和监督政法各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协调政法各部门的关系。
2)指导督促政法各部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和上级的指示及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
3)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各部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4)指导和推动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等;
5)支持和监督政法各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协调政法各部门的关系。
历史发展
1958,发布《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成立统一指导全国政法工作的政法小组;
1980,发出《关于成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的通知》,决定设立中央政法委
2019,《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印发
1980,发出《关于成立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的通知》,决定设立中央政法委
2019,《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印发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