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2024-06-30 18:15: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技术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大类。量化研究通常采用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等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定量的描述和说明。质性研究则强调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个性化的理解,主要采用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注重从参与者的视角解读教育问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还积极借鉴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为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二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该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产生和发展的有力支持;有利于揭示复杂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必须通过规范化、最优化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提高科学思维的效率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确保研究过程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拓展教育技术学的知识边界。
4.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一个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新思想、新原则、新方法具有深远意义,促进新成果的生成。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AECT”94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教学设计研究(核心内容)
传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学设计在理论框架、模式建构、应用领域方面有了新发展,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逐步成为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
2.学习资源开发研究(基本内容)
学习资源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泛在化、个性化、动态生成化的特点。
新型信息化学习资源:在线课程、微课、移动学习应用、虚拟仿真软件、交互性强且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智能化教学系统。
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新兴技术,开发各种符合教学与学习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教育技术运用研究
探索各类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的不同运用模式,进而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教育技术管理研究
管理的目的:充分调动教育技术系统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应用,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意义: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改进教与学的效果
内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教育信息化治理、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等。
5.教育技术评价研究
内容:主要是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评价
需要解决的问题: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工具的开发等。
三
教育技术研究设计 (4个步骤)
1.选择研究的课题
内容:要求人们考察和分析现有事实和理论相互之间的矛盾、它们各自内在的矛盾、它们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从已知的科学材料中找出尚未解决的矛盾,由已知向未知进发。
4个原则 (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
1.需要性原则(首要原则)
指选择研究课题必须考虑社会实践和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1.教育技术学科外部社会产生、经济、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实际需要。
2.教育技术学科内部知识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
体现了研究的根本方向,要为社会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
2.创造性原则
1.保证课题本身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是前人没有发现的真理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2.保持课题预期结果的独创性、突破性,发现或充实前人没有发现的真理或者已经发现但不完全的真理。
显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要探知新的现象和新的规律
3.科学性原则
必须具有科学的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
以被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内在根据,要以被科学反复检验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4.可行性原则
指根据实际具备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研究课题。
表示了科学研究的现实条件,要具备保证实现预期结果的主客观因素。
2.确定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是什么?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纵、控制和测量的诸因素。
根据变量性质的不同,研究变量主要分为哪三种类型
自变量:研究者安排、人为操控有计划变化的因素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是研究者观测的因素
干扰变量:除自变量外,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
3.建立研究假设
定义:是对研究课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研究假设的特征
具有推测的性质
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假设的陈述
假设的基本成分=研究课题的眼制性条件+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
研究假设的表述方式
存在式(描述型假设):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
条件式:在C的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
差异式:在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
函数式:在C的条件下随着A的改变,B将作XX方式的变化。
4.抽取研究样本
概念: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常用的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即抽样的随机性),而且在抽样取走一个个体之后总体的成分不变(即抽样的独立性)
例如:抽签法、查表法、计算机造数法
2.系统抽样(等间隔的机器抽样)
概念:将总体中所用个体按照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以固定的间隔取样,间隔大小视所需样本数与总体中个体数的比例而定,起始数字必须是随机决定的。
公式
确定间隔的公式:K=N/n
决定起点的公式:
N=奇 R=(K+1)/2
N=偶 R=(K+2)/2
举例: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概念:先把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公式
总体样本数:把总体按照主要标志分为N=N1+N2+......+NR
单位数:n=n1+n2+...+nR
举例:
4.整群抽样
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取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四
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基本概念: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
特点
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范围。
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
它便于测量,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它可以重复验证。
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判断性实验是用来判定某 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他着重探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结构。
对比性实验是对两个不同群体、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进行差异性的比较。一般设置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
析因性实验是探究某一事件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以此结果是已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却是未知的。
教育技术准实验研究的概念以及三个特点
概念: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实验对象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特点
控制水平低,现实性较强。
研究环境是现实和自然的。
内在效度低于真实验,但外在效度高于真实验。
五
内容分析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内容分析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征
明显的传播内容:指被分析的对象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持下来的有价值的传播内容。
客观性:指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对内容中出现的客观事实进行判断和记录,并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分析描述。
系统性: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可以通过特定的表格形式、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量化: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够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它可以用次数分配、百分比、相关系数来描述。
内容分析的步骤
抽样:选取内容分析的样本。-----抽样主要有来源抽样、日期抽样与单元抽样三种方法。
评判:按照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和分析单元的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与频数。
信度分析: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内容分析的信度也就越高;一致性越低,内容分析的信度也就越低。
常见的内容分析应用模式
特征分析:是对某一对象在不同情境或场合中所显示的资料样本进行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出稳定突出的因素,从而判断对象特征。
发展分析:是对同一对象对同类问题的不同时期所显示的资料样本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判断其发展倾向。
比较分析:是对相同中心问题,不同对象或来源的资料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异同。
六
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是旨在通过分析行动者间的相互交换关系,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学。
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六个步骤
确定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可以是群体、组织、国家或某个区域
确定社会网络的边界:在调查中必须把边界内的所有行动者列进来,我们无法对一个发散的社会网络做结构调查
收集数据:社会网络分析所需的数据是行动者及其关系数据
表征数据:整理好的数据按照规定格式形成关系矩阵
处理与分析数据: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整体网络分析、中心度分析、凝聚子群分析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解释分析结果:回到最初的研究问题及研究焦点,以数据论证所提出的问题,得到有益的结论。
七
评价研究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基本内涵: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两个方面
评价研究的组成要素
评价对象-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领域,评价对象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信息化绩效等。
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价研究工作与评价判断的快据,通过它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评判者-如领导机构、研究人员、专家同行、教师、学生等
评价研究的步骤
确定评价目标
建立指标体系
资料收集和鉴别
等级评判与加权量化
做出价值判断
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环境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信息技术或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教育信息化管理绩效的评价
评价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利用评价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为例,说明教育技术评价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评价范围的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和可操作性
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评价研究的类型以及有何异同
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异同
诊断性评价发生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之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摸清条件和基础,诊断原因;
形成性评价发生在事物发展进程之中,它的主要目的是监督事物的发展,调整、修正其发展进程;
总结性评价发生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它的主要日的是了解总体效果,提供总结评价成绩;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步骤
形成指标项---是目标在一个方面的规定,它是具体的、可测的、行为化和操作化了的目标。
确定评价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确定权重---表示某一个指标项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他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计算评价得分---主要从指标项、结构指标与总体指标三个方面进行计算。
八
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行动研究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寻找课题,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特点:一般与特殊相结合、专业研究人员与实践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连续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
行动研究与传统学术研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动研究的特征)
从研究目标看,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行动研究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从研究环境看,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研究”
从研究人员看,行动研究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从研究进程看,行动研究是“边行动边调整”
从研究结果看,行动研究是“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行动研究是一种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有很大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它的应用领域?
PPT
课本上
1.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
2.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网络化条件下的综合学习课程研究
4.学校教育信息化治理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计划-
课本-包括总体计划、每一个行动的具体计划
PPT->根据教学需求拟定研究目标和试验对象
行动
课本-实施计划或按照计划目的行动
PPT-教师培训、教学设计研究、上课实践
观察
课本-对行动、结果、背景、行动者的考察
PPT-试验研究过程日记、试验课录像和课堂纪录;
反思
课本-是一个螺旋发展圈的结束,也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发展圈的中介。主要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和解释、写出研究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PPT-分析录像、阶段总结、找出问题和改进策略。
随后根据反思结果,拟定新的研究目标、任务和计划,开始新一轮的试验。
PPT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1.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2.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3.制定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
4.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
5.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6.对第一次行动进行反思
7.制定第二次行动方案
8.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
课本具体
PPT举例
九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定义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研究者与实践者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进行协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循环研究,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发展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论。
基于设计的研究主要特征
干预主义取向---即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一个有意义的变化。
参与取向---即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迭代循环---即研究包括一个由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与修订组成的循环。
过程取向---即研究过程聚焦于干预的理解与完善,研究过程透明化、清晰化。
实用主义导向---即判断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教育问题。
理论取向---即干预的设计以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一系列应用了创新的教育情境形成相应的理论。
基于设计的研究步骤
从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入手;
与实践者进行协作;
整合有关学习和教学的成熟理论;
生成研究问题;
设计一个干预;
开发、实施和修改干预;
评价干预的影响;
提炼循环;
撰写基于设计的研究报告。
十
什么是质的研究
陈向明(2001)教授提出: 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有什么区别?
质的研究-方法论基础则是解释主义范式,它具有主观性、归纳性、特例性,研究者本人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通过归纳资料的方法以解释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整体性的问题。
量的研究-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范式,它的特点是客观性、概括性和普遍性,它是为研究事先确定的、局部的问题,随机抽样后使用量表或统计软件等研究工具进行演绎,以检验理论或证实事实等。
质的研究的四个操作程序
确定研究问题
揭示研究目的和意义
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的现状
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常见的三种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访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需要研究者设置访谈提纲并在访谈中进行全面记录,在访谈结束后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
观察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者设计观察表并进行详细记录最后对观察记录进行反思;
实物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者设计实物收集的清单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十一
研究论文的修改内容主要有哪五个方面?
论点是否明确;
论据是否充分,论文主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
论证手段是否正确,推理是否严密,分析是否合理;
条理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紧凑,布局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呼应,各部分是否连贯自然;
题目是否贴切,字、词、句标点符号是否都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简洁,修改研究论文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只有肯下功夫,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十二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方面关于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科学、脑科学、教育生态等。
一方面关于教育技术学理论括教学设计、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绩效评价。
人工智能教育下的教与学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导师系统、自动化评测系统等,正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学习。
学习环境重构创新与学习空间重塑拓展
新兴技术为学习环境的重构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而是拓展到虚拟空间、在线学习平台等多元化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体验。
优质教育资源研发与精准应用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对教育资源进行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应用,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智慧化教学设计与企业培训
智慧化教学设计强调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企业培训也受益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学习、虚拟现实(VR)等方式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培训服务。
多元化学习画像构建与精准学习评价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画像的构建更加多元化和精准化。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画像,并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学习建议和评价。同时,这也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和具有针对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