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本
2024-08-28 16:03:22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人教版化学课本结构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什么是化学
化学研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
包括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有什么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化学拜年话的基本特征_有其他物质生成
颜色变化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吸热
放热
发光
在此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前身
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实验室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走进化学实验室
首先应该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
认识一些实验的常用仪器和药品
学习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
药匙
镊子
注意:立刻擦干净
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
横放容器,再慢慢竖起来
固体粉末
试管倾斜,将药匙送至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
倾倒法
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
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
缓慢倾倒
用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量筒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可平放火倒置
不可将滴管放在试验台火其他地方
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未清洗的滴管严禁再吸取其他试剂
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严禁再点燃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后必须用盖帽盖灭
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燃烧时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给物质加热
试管外壁干燥,内部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夹持试管,从底部套上、取下
加热时应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后的试管不可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连接仪器装置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1.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
2.对准橡胶塞上的空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链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1.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
2.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不可把容易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洗涤玻璃仪器
倒净试管内的废液
注入半试管水,震荡后倒掉,连续几次
不易洗掉的物质使用试管刷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清洗干净
放置在指定地方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
定量法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P)+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氮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他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
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
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需要氧气
氮气
用途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使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物理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为1.251g/L
熔点-209.0°C
沸点-195.8°C
稀有气体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氧气
化学性质
标准情况下,氧气密度1.329g/L,空气密度1.293g/L
不易溶于水
压强为101kPa时,-183°C变为淡蓝色液体,-218°C时编程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具有氧化性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实验2-2
支持燃烧
实验2-3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热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实验2-4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实验2-5
高锰酸钾:暗紫色的固体,受热时分解出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可以分解放出氧气
需要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加速分解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加热氯酸钾
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实验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制取氧气
氧气的性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3-1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业态、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同种原子构成
氧分子、氢分子
大多数分子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氨分子
原子可以合成新的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构成
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特性
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最近的电子层位第一层,此之谓第二层,最远的叫最外层
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最少一层,最多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八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氖、氩最外层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钠镁铝等金属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氯氧硫磷等非金属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离子
带电的原子
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67*10的-27次方 千克
氧原子
2.657*10的-26次方 千克
相对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元素
元素
蛋壳、贝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9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化学上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化学上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
氧元素最多,接近50%
其次是硅元素,大约26%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组成
氧气、氢气、氨等
<—构成—
分子
铁、汞、金刚石等
<—构成—
原子
硫酸铜、氯化钠等
<—构成—
离子
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中文名称
带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
带石字旁的是固态分金属元素
带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
带三点水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汞除外
元素周期表简介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进行科学有序的排列
7个横行,18个纵列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爱护水资源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总储量:1.39*10的18次方 立方米
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
海洋储水量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6.5%
淡水很少,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的16次方 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总量2.7*10的12次方 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2048m³
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使用新技术
改革工艺
改变习惯
防治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防治
工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才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水的净化
纯水: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自然界的水,含有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净水
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志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沉淀、过滤和吸附、蒸馏
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工业中常用方法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水的组成
实验4-5
氢气燃烧试验
氢气: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标识气体较纯
电解水试验
水的化学式:H2O
化合物
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书写方式
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非金属气体: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注意
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
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方
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
读法
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合价
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根: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带电的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叫做根,根也有化合价
注意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求各个元素的原子数
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时,化学式才是正确的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总质量之比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774,拉瓦锡,定量实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量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两个原则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配平
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书写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4.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侧要标注向上的箭头符号;如果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邮编要标注向下的箭头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者都有固体,则不做标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目的:加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注意: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考虑杂质问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金刚石、石墨和
碳的单质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研磨可以成为钻石
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钻凿坚硬的岩层等——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很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与石墨类似的结构
木炭:疏松多孔,有吸附能力
活性炭: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用于脱色
C60
60个碳原子构成的,类似于足球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与氧气的反应
木炭充分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热
木炭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释放热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
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般方法
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㱨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能溶于水
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干冰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来作制冷剂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对地球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签订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蓝色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危及生命,需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燃烧的条件
实验7-1
燃烧
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出热量: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
吸收热量:碳与二氧化碳
用途
生活燃料的使用
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爆炸: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和石油
煤:
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以及无机矿物质
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释放热量
综合利用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成许多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煤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油
原油
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炼制
分离
灌装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主要含有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最主要的是甲烷
沼气:池沼中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可用作燃料
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资源有限
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足够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可燃冰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
酸雨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颗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汽车尾气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氢气
无毒,燃烧后释放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未能广泛应用
其他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
实验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锦书的化学性质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 溶液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实验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有机合成材料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