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023-12-05 09:34:5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师编考试必背大纲,30天提分冲刺计划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里共同体(有班级凝聚力)
班级≠班集体
2.班集体的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了班干部、班委会)
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严格的规章制度(详细的规章制度 ×)
4.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及团结、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心里归属感、良好的班风等)
其他说法
说法1
1.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
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有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说法2
1.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系统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5.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3.班集体的三大教育工作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4.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新阶段)
班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班主任工作最繁忙)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班干部(1/4)、同学们有一定的了解。积极分子不断涌现,班级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工作,参加集体的活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是建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
概念: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只是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最早提出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爱班级)
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的发展
16世纪
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班级的概念基本上是随着班级教学或班级授课制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昆体良)
17世纪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证了班级组织,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了班级教学
19世纪
英国学校中出现的“导生制”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组织的发展
班级组织结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
直线式
职能式
直线职能式(中小学主要采用)
班级组织的结构
职权结构
角色结构
师生关系结构
生生关系结构
班级的功能
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的功能(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具体的方面)
2.满足需求的功能(归属感)
3.诊断功能(发现问题、短板、毛病)
4.矫正功能(改变问题、短板、毛病)
2.班级管理
概念: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以班主任为主导)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目的
根本目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目标
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参与班级管理,建立班级秩序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有利于教育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原则
三个原则:有利于教育原则、目标一致、有利于身心发展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4.班级活动管理
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
马卡连柯“平行影响”
马卡连柯
1.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教育原则)
2.严慈相济:尽可能多的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
3.班级管理:平行管理(用集体影响个人)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干部轮换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定期评议制度、民主教育活动等
班级目标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提出者:德鲁克
【扩展】: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育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
1.班主任的权威、权力和地位--职权影响力
2.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个性影响力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支配型指导)
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
活动性显著降低,消极性、依存性行为增多
民主型(综合型指导)
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想交流
行为较稳定,自主积极的行为较多
放任型(不干预型指导)
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有目的的活动水平低下,违背团体原则的自发行为增多
4.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基本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要任务、中心环节:组织建立班集体
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5.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主要内容(方方面面,言之成理皆可选)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1.观察法(最基本)
2.谈话法(深入了解)
3.调查法(侧面间接)
4.书面材料分析法(最简易,例:作品、档案、成绩单)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概念: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
一般步骤
学生自评
小组评议
班主任评价
信息反馈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包括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工作要求
先进生
心理特征
1.自尊心强,充满自信
2.强烈的荣誉感
3.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注意事项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中等生
心理特征
信心不足
表现欲不强
注意事项
1.班主任要重视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后进生
心理特征
1.不适度的自尊心
2.学习动机不强
3.意志力薄弱
注意事项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班会的特征是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口诀:自己对)
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调查清楚后再处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