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归因理论思维模型
2024-04-10 17:46:17 0 举报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推论出行为原因、因果关系。归因理论是指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归因,以及为何在某情况做出某种归因,在另一情况做出另种归因的理论并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归因理论的假设是建立在个人随时想重建认知平衡的愿望之上。主张当人们发生言行脱序状况时,会主动运用存在脑中的认知为自己提出原因,或为别人找理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家里有孩子的伙伴们,你是否会以考试成绩来归因孩子的学习呢?考试成绩是一个常见的归因对象。当孩子考了好的成绩,作为家长或孩子自身都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自己的智力和勤奋程度。而当孩子考了不好的成绩,作为家长或孩子自身都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考试难度、教师的评分标准或其他外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称为自我保护性归因,即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以保护自尊心。
个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自身能力或不懈努力,“倾向”一词是指个体固有的自动化思维。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运气不好、大环境不好等等。主观偏见人人皆有,三六九等不过是有的人能运用,有的人能看到,大部分人看不到。
情境归因
人们倾向于做内向归因即问题出在行为人(老板)身上
首因效应讲过第一印象,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又或简单归因、局部归因、简单类推等等,都是以偏概全,缺乏全局视角的结果,反求诸己,少走捷径。
从共变(三维归因)考量:若:共识性高→大家都会骂此员工若:特殊性高→老板不常骂其他员工若:一致性高→老板常骂此员工
共识性
考试成绩差
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
内向归因
一贯性或一致性
我是天才我努力了
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情境中,同一行为人面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45 归因理论思维模型
充分条件:观察同一刺激是否在各种情境下能稳定地造成结果必要条件:是否缺少了此刺激时,尽管情境中其他因素不变,结果仍稳定地不发生或减少发生
每一个模型都是一个方法论
内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人们倾向于做外向归因即问题出在刺激(员工)身上
比如你看到一间餐厅的老板(行为人、观查对象)在骂员工(刺激),你会认为是老板有问题(内向归因,行为人的问题。如面对此员工特别苛刻?或刚好今天心情不好)还是此员工有问题(外向归因,行为人身外的问题。如笨手笨脚,或工作不专注) 还是今天某个客人或店的其他地方有问题(外向归因,并否定本次观察到刺激来源的因果关系)
共变模式(三维归因理论)
外向归因
若:共识性低→仅老板骂此员工若:特殊性低→老板也常骂其他员工若:一致性高→老板常骂此员工
我们在评估他人行为时,即使我们有充分的证据去支持我们的评估,但仍旧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具备全局视角很重要,从时间、空间维度去帮助我们跳出主观充分条件,如中庸——不偏不倚,客观审视。
若一致性低→无论共识性及特殊性是高或低,人们倾向于做二者以外的外向归因,例如餐厅被查封一天、老板刚刚离异等等。
基本归因错误
共变模式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习惯于运用充分、必要条件的逻辑在认识世界、解释身旁的人事物。
题出难了那天下雨
自以为是的偏见
总结:虽然每个人都有科学观察和推理的能力,但是却只看片面的证据就下结论,或者过分看重(过分轻视)某方面的证据。所以我们身为世界观察者、诠释者、认识者时,经常犯下错误。
观察对象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特殊性或区分性
不同人在面对相同刺激时,行为反应是否与观察对象的行为一样?
举个例子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性格归因
YOU OR ANOTHER PERSON
模型结构
孟子日;”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爱人却得不到他人亲近,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居够;管理人却不能管理好,就应该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他人相应的礼貌,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考试成绩好
启发应用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