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分配 全文4676字
2024-01-22 18:41:17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剩余价值理论-分配是一篇阐述剩余价值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论文,全文4676字,涵盖了生产与分配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职能资本
含义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中实际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
内容
产业资本
生产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
实现剩余价值
所获利润
职能资本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一般也只有职能资本才能获得平均利润
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和利润
成本价格(K)
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资本总和)
公式
K=C+V
成本价格的意义
成本价格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盈亏的界限
成本价格补偿是企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成本价格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利润(P)
利润
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了利润
m--p
进一步掩盖了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社会)
含义
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与剩余价值
联系
都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区别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揭示了剥削关系和m的来源
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剥削关系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率
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P'=m/c+v=m'/1+(c/v)
本质
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反映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经营水平
年利润率
影响因素
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与资本有机构成
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与不变资本节省状况成正比
p'是m'的转化形式,p'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剥削关系
与剩余价值相比,不仅质不同,而且量不同
p'--m'
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p--p平均
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部门内部的竞争会获得超额利润,原因是劳动生产率高
结果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p平均--p平均'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影响因素
与各部门利润率成正比
社会总资本投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越多,平均利润越高
平均利润率规律
性质
发达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体现关系
各部门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工人关系
实质
成本价格、利润等概念只是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但p和m在量上还是相等的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在质与量上都不相等,进一步掩盖了剥削关系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分,价值大于生产价格;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大于价值
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社会总生产价格与社会总产品价值相等
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市场价格
市场价值(社会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前期,市场价值决定了市场价格
在发达商品经济时期,资本充分流通,部门间竞争充分展开,社会生产价格决定了市场价格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
从长期看,由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引起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和利润量同时增加的规律
c : v 提高
一方面
v的相对量减少
m相对减少
c的相对量增加
资本周转速度降低
m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
v的绝对量增加
m绝对量增加
阻碍因素
剩余价值率提高
m提高
生产资料价值降低
c减少,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降低
相对过剩人口
企业雇佣廉价劳动力,资本有机构成很低
外贸
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的形成与作用
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商业资本分离的意义
减少产业资本家流通资本的比重,提高利润率
产业资本家集中精力从事商品生产,商业资本家对于市场更熟悉
有利于加速展业资本的周转,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形成条件
产业投资者和商业投资者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
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运动形式
G---W---G
(批发,零售)
存在形式:货币资本
职能
实现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
质
表象: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
实质:产业工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产业资本家让步给商业资本家。
量
商业利润率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流通领域内为流通服务的费用
分类
生产性流通费用
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引起,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有关
分类,包装,报关,运输。。。
生产性劳动
从商品的价值中直接获得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
由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引起,与商品买卖行为有关
广告,运营。。。
非生产性劳动
价值补偿:从剩余价值中扣除
实物补偿:从社会总产品补偿
实物补偿:从社会总产品补偿
加速价值的实现
生息资本和利息
生息资本
生息资本是指为收取利息而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分类
高利贷资本
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及其特点
含义与属性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加的货币资本
属性:属于生息资本
形成
一方面,供给端存在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资本折旧费的积累
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用于积累没有马上投资的剩余价值
食利者阶层拥有的货币以及社会各阶层的货币存款
另一方面,需求端出现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
固定资本的跟新
购买生产对象,支付工资,扩大再生产
追加资本积累
特点
同一资本的双重存在(双重使用价值)
职能资本家
货币的使用价值(一般等价物)
使用权资本
借贷资本家
资本的使用价值(产生利润)
所有权资本
资本商品与一般商品
资本商品
转让时不回收等价物,但价值不仅会被保存,还会增值
卖方不放弃资本的所有权,买方需要支付利息
一般商品
特殊的运动形式 G--G'
进一步掩盖了经济关系的实质,使商品拜物教达到了顶点
利息与企业利润
含义
资本要素获得的利益回报,是产业工业创造的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平均利润的分割
平均利润 = 利息 + 企业利润
利息率
含义
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即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界限
大于0,小于平均利润率
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借贷双方的竞争、供求关系
法律、社会约束
发展趋势
借贷资本供大于求
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
作用
调节借贷资本的供求
调节储蓄,消费和投资
有助于抑制通胀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和银行职能
含义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
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职能
借贷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发放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
利润以及来源
利润来源
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 工资与其他经营费用
中间业务手续费,股票红利,证券交易的收益
利润率
量
相当于产业、商业的利润率
质
归根结底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不仅剥削产业工人,还剥削银行雇员
金融机构体系
由银行体系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
股份资本和股息
股份制
含义:通过各种不同份额资本的集中组织法人企业而进行联合生产和经营,并按照投入资本的份额参与管理与分配
意义:加速资本集中,促进生产社会化,加速资本技术变革,加速资本周转
股票
含义
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力的所有权证书。
是有效的集资工具,是营利性与风险性并存的财产组织方式
股东的权力:自益权、公益权;股东的义务:缴纳股金
股息
含义:股票持有人,定期从企业获得的收入。是股份公司从净利润中分配给股东,作为投资的而汇报
股息之外,多分给股东的,叫红利
分配
按照投资和,以固定(优先股)或浮动(普通股)股息率计算
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所以也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股票价格
含义:股票在市场上交易形成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相当于一笔货币资本,凭借其能获得的股息
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股票价格,不是所谓“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
信用
含义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以商品赊销、货币借贷的形式体现的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形式
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商品交易中延期收款,赊销商品
债券债务人都是只能资本家,作用的对象是商业资本,其周期与产业资本同步
形式:期票和汇票
期票
债务人承诺再一定时期付款给债权人
手续:不需要承兑
汇票
债权人命令债务人付款给第三人
手续:需要承兑
促进资本周转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但是在规模、速度、范围上受限
银行信用
银行或借贷资本所有者以货币资本为对象,以贷款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经营者的信用
银行与只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作用对象是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周期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反
规模和数量不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速度的影响,可以提供期限较长、数额较大的贷款
范围也不受商品流转的影响,可以提供给任何企业
范围也不受商品流转的影响,可以提供给任何企业
形式:贷款
手续:还本付息
农业资本,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土地
土地制度
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人人关系的法定结合方式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就是地租
土地所有者在法定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力
地租
地租的本质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价值
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地租的区别
极差地租
形成
含义
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
价格决定
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物质条件、基础
土地极差生产力
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经营权垄断
数量有限,质量有别,不可再生,代替性小
限制了部门内的竞争,长期而稳定的获得超额利润
归属
经营较优土地获得
两种形式
极差地租I
含义
由于土地丰度和位置不同,用同量资本投在不同的等级土地上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
分类
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极差地租II
含义
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而改变了土地的经济丰度或相对位置,造成不同的生产率产生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条件
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土地粗放经营的对称
集约化经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
粗放经营,提高生产要素数量
归属
租约期内,归土地资本家;租约期外,归大土地所有者
两种形式的关系
两者区别
同一土地--不同土地;自然丰度--经济丰都;归属不同
两者联系
I是II的前提,考虑II必须在I的基础之上考虑;两者实质都是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
含义
只要使用所有者的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
来源
土地的所有垄断权
限制了资本的自由转移;让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利润的平均;超额利润始终留在农业部门
产生条件
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源泉
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复杂的商品经济--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农业--按价值出售
因为没有价值到生产价格的平均过程
实质
农业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
农业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
归属租地的农业资本家
绝对地租
归属大土地所有者占有
极差地租I
归属大徒弟所有者占有
极差地租II
租约期内,租地资本家
租约期外,大土地所有者
垄断地租和其他形式的地租
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
土地的某种特殊优越性和稀缺性导致的经营垄断
建筑地段地租
地理位置有决定作用
矿山地租
也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土地价格与地租的变化和作用
土地价格决定与其趋势
含义
土地价格是地租资本化的表现
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它存入银行所得到的利息与凭借这块土地所得到的地租相等
公式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包含地租、土地资本折旧和利息等形成的租金两部分
土地价格上涨趋势
地租的双重作用
积极
经营者节约、合理的使用土地;调节资本在不同等级土地中流动
为土地所有者带来财富
政府可以通过地租对经济宏观调控
消极
租地经营者为减少缴纳地租,会暴力使用土地,导致生态破坏
地租和低价上涨,导致消费者负担加大;导致土地投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