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
2024-01-10 20:26: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期末复习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社会行为范式
经典时代
帕累托
社会行为的分类
逻辑行为(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一致)
非逻辑行为(主观目的不符合客观结果)
剩余物和衍生物
剩余物:人的情感和本能的体现,持久不变的东西
组合的本能:建立联系,获得结论的倾向
群体持续性:维持既定组合的稳定性倾向
衍生物:意识形态(掩盖非理性的诡辩)
精英循环论
精英内循环:由于剩余物的比例不同,狮子和护理总是交替出现;精英外循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流动
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
基本概念:报酬(满足某种需要,物质或非物质);成本:实际成本:实际付出;机会成本
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
刺激反应命题
价值命题
剥夺满足命题
攻击赞同命题
理性命题
最小利益原则和权威权力
得到报酬最小的人处于支配地位,产生社会分层
交换标准:公平性标准
过去经验
比较群体
布劳
结构交换论
涵义:研究的不是交往过程中的个人交换,而是社会结构的交换基础,结构对交换的制约,以及交换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定义:期待他人回报,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行为
微观层次的社会交换
吸引
竞争
分化
冲突
宏观层次的社会交换
不同点:共同价值作为媒介
社会释义范式
经典时代
韦伯
理解社会学
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定义:以他人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有针对他人的主观意图)
分类: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情感行动;传统行动
经济行动中的分类:形式合理性(目的合理性);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
涵义:理解社会行动,理解行动的影响因素,并做出因果解释
两大任务
判断性观察理解:是什么
解释性理解:因果性说明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理解社会行动,而非价值判断
价值关联的选题,价值中立的研究
价值中立
基本含义:一旦选定研究课题就要停止使用自己的价值观,在研究时不能从实然退出应然的价值判断
基本结论:研究的选题,方法等过程都是包含了基于研究者的价值基础,那种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存在的
理解社会行动的最佳方法:理想类型
含义:通过逻辑抽象的一套概念体系作为与现实比较的标准
特点:1.源于现实,不同于现实,本质上是主观思维的建构2.理想类型反映现实的某一特征,但不是全部特征,3.理想类型要符合基本的形式逻辑和因果关系。4,理想类型反映了一定的时代和文化特征5.理想类型要价值中立
因果多元论
这里不存在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
而只存在部分对应部分,或某个原因对某个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而已
而只存在部分对应部分,或某个原因对某个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而已
影响社会或历史的因素极其繁多,我们无法找到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仅能洞察某一时期的基本倾向
权力与权威
权力:某人的意志即使遭遇反抗也能贯彻下去的机会,不论其合法与否
统治:特定或全部意志在某特定群体中被贯彻的机会
权威:合法的统治
传统型统治
克里斯马型统治
法理型统治
法理统治的理想类型:科层制
官员的选定:建立在自由的契约基础上(科层制的本质),择定的标准是业务能力或者考试
官员的升迁依据:政绩可视化,以及上级的评价
权利义务:官员以货币作为报酬,处于固定职务等级制度中,有固定的职务权限,仅履行职务内义务;把职务视为唯一职业,服从规章制度并接受监督
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教的逻辑:人是否得到救赎是天命注定,不能通过宗教仪式获得救赎。但人可以通过赚钱等世俗生活的成就证明自己是否受到救赎。兼以加尔文教的生活禁欲观,使得财富得以积累,符合资本主义精神
齐美尔
形式社会学
研究对象: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形式
调和唯名论与唯实论:社会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交往互动的过程
社会过程的划分:时尚,社会上层求异于人,社会下层求同于人
社会类型的划分:陌生人:潜在的流浪者,与群体之间保留着特定距离;穷人:有权利接受他人资助的人,相对主义的穷
社会几何学
数量
二人群体
三人群体
距离
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会没有价值
文化悲剧
主观文化:已经内化的各种文化因素
客观文化: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创造的各种文化
文化悲剧的实质;客观文化只有被人内化为主观文化才能起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但却越来越依赖她
根源:社会分工
货币哲学
货币广泛使用的影响
个人:1.提高了抽象思考与理性思维的能力,2.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3.扩大了人的自由,4,改变人的价值观,部分人变得愤世嫉俗
社会:促进社会理性化进程,提高知识分子地位,促进社会交往与团结,大型国家和中央集团政府的出现
现代
符号互动论
三大基本前提
个人采取的社会行动的前提是赋予行动以意义
意义产生于互动过程
意义在互动过程中不断修正改变
刺激解释反应
拟剧论
印象管理
现象学社会学
常人方法论
社会事实范式
经典时代
孔德
社会静力学
研究对象:从横向角度研究社会结构
研究逻辑:人性有利己和利他之分→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整合了人性的利己与利他,同时传递了代际之间的经验→家庭组成社会
社会动力学
研究对象:从纵观的角度研究社会演进过程
斯宾塞
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进化论(核心)
四个方面内容:
目的论:进化是目的
结构功能论:进化的过程是结构分化,功能的增加
进化模式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
进化的根源:社会分工
目的论:进化是目的
结构功能论:进化的过程是结构分化,功能的增加
进化模式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
进化的根源:社会分工
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强制VS自主合作
调和唯名论和唯实论
社会为个人服务,但是个人也要为社会风发展做贡献(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
唯名论
社会并不存在,仅是个人集合的代名词
唯实论
社会由个人组成,一旦形成,就有了个人不具备的突生性质
迪尔凯姆
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
从外在对个人进行约束的一切
特点:
外在性
约束性
普遍性
外在性
约束性
普遍性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观察
保持客观性
客观地使用符合主流价值的下定义
区分
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是否在某一社会模式中具有普遍性)
社会模式的区别(社会整合程度;社会结构复杂程度)
机械团结(集体意识)
低社会分工
高集体意识(某一群体共同的文化价值理念)
低社会依赖
压制性法律
个性
乡村
有机团结(社会分工
根源:人口增长)
根源:人口增长)
恢复性法律
解释
原则
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因果分析加功能分析
从社会事实中解释
从环境中解释
自杀论
研究对象:自杀率
自杀和社会整合的关系:太高和太低都不行
自杀类型
利己型自杀
利他型自杀
示范性自杀
宗教社会学
宗教的本质:把社会划分为神圣部分和世俗部分
宗教崇拜的本质是对社会力量的
宗教崇拜的本质是对社会力量的
宗教的组成部分:信仰,教会,仪式
现代
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
早期
单位行动构成要素
行动者,目的,情境(条件不可控,手段可控),规范限定
模式变量:行为的倾向性
情感型;情感中立
特殊主义;普遍主义
单一性;扩散性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
成就性;先赋性
agil功能分析模型
a:适应;政治;g:目的:经济;i:整合:社会;l;维翁:文化
控制过程:倒序;功能发挥作用:顺序
默顿
中层理论
概念:介于中低层次的操作假设和系统化理论之间的理论
特点
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涉及有限社会现象,但高于经验概括
可以进一步解释,发展出宏观理论
对功能主义的修正:三个假设
功能一体性假设:认为每个部分都对整体承担特定功能-功能的指向性不确定,可以是特定部分也可以是整体
普遍功能主义假设
每个部分都发挥正向积极功能——可以正,负,无功能
功能不可或缺假设
每个结构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对等或互相替代
结构和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冲突论
思想渊源
马克思
冲突的根源:经济地位不平等
冲突的表现:两大阶级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普遍存在
冲突的目的:推动社会发展
阶级斗争的首要表现:政治斗争
齐美尔
冲突根源:敌对本能
冲突不可避免,普遍存在
冲突的目的不一定消极
冲突的影响因素:社群团结程度,情感投入程度,对冲突的理解程度,冲突能否达到目标
韦伯
根源:名利权高度相关;低水平的社会流动
关键因素:领袖人物的感召力
结果:冲突之后,一旦名利权再次高度相关,就会有新的冲突
达伦多夫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否对生产资料具有支配权
对功能主义的批评:强调功能主义的片面性和冒充一般性理论的狂妄,自己的理论也只是片面的
社会冲突的根源:阶级结构的划分(支配与服从)
冲突的形成:准群体(自在阶级)意识到自己的潜在利益,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成为显群体(自觉阶级)
影响因素
强度:规模,卷入程度
社团重叠程度
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关联度
社会流动程度
烈度:手段
社会经济剥夺情况
冲突的调节手段
科赛
根源:物质性因素:名利权分配不均;非物质性:价值观冲突
分类
现实性冲突: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冲突
非现实性冲突:为了冲突而冲突
功能
内群体冲突:不涉及核心价值就发挥正功能,反之相反
外群体冲突:促进内部整合,促进社会融合
安全阀制度: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释放敌对情绪的制度
社会批判范式
马恩
异化:人丧失了对自己创造活动以及创造产品的控制权
法兰克福学派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