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大全》阅读笔记
2024-02-29 22:09:00 0 举报
《自学大全》是一本个人成长类的自学指南。包含了55种方法论。开头通过老者与无知小子的对话幽默风趣,详细阐述了我们为什么无法坚持下去?怎么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去找资料?怎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学成为可能! 涵盖了为什么要学习?我们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习?的相关问题。基本涵盖了市面上讲学习的大多数方法论。 因为作者是日本人,所以很多资源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也整理了与相关方法论所配套的国内资源以方便使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自学的流程
产生学习的想法
搜集资料
阅读
记忆
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问题:为什么不肯放弃学习?
我的答案: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以及生产力(让自己增值,变得更值钱)
先立志
立志的意义:立志的意义并不是在于确定目标的瞬间,而是在于反复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与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的这个过程。
方法(1):学习动机图
优点
提高学习的意志力和积极性;
引导我们走上求知之路的契机进行收集和整理;
分析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可能的影响
方法步骤
找到一件成为你学习动机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想要学习?想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把想法写下来,如果不只一条就列举出来
选取一条重要的契机,把当时的情况详细写清楚。包含(时间、地点、环境、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给动机取个特别的名字
写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直接影响
给我们行为、习惯、生活、思考方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间接影响
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对影响进行评价,哪些影响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
注明评价的理由
确定目标
“计划是不中用的,但是制定计划却是必不可少的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为什么需要计划?
计划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能力上限,对自己的处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
计划能够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的行动与未来。
制定计划可以提高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客观审视的能力
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预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
挫折和计划的关系?
挫折说明计划和预期是存在偏差的,遇到挫折时要坚持下去。
挫折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过挫折,那他就很难更进一步地认清自己
挫折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过挫折,那他就很难更进一步地认清自己
计划和学习的关系?
制定计划时考虑越细致,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比如:出现了哪些计划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方法(2):可能的阶梯
方法步骤
选择一门自己想要学习的科目,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或是知道的)知识点写下来
将步骤1中列出的知识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明确学习的出发点,从阶梯往下数两阶左右,就是我们当前学习的起点
跳伞学习法
从实际需求出发,从距离自己的最终目标最近的位置开始学习,掌握最终目标所必须的知识点
优点
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最终目标,有助于我们保持学习热情
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意识到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
只学习达成最终目标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知识,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方法(3):学习路线图
方法步骤
将现状(学习的前提)和目标(想达到的水平)写在纸的两端
添加步骤,在现状和目标之间绘出一条直线(将可行的步骤连接到一起)
思考其他路线(有的路线会比较困难,但是需要的时间短;有的路线时间长,但是比较轻松。通过多条路线会发现更加合适的路线)
从多条路线中选出一条学习路线
从实际学习中不断对路线进行修正
增强学习的动机
设定目标时,要遵循”小步子“的原则。事情进展不顺利导致心灰意懒,一般都是因为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大了。
完成一个大目标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遭受挫折。如果我们将完成的大目标的过程进行分解,变成很多个立即就能完成的小目标,就能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变得干劲十足了。
完成一个大目标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遭受挫折。如果我们将完成的大目标的过程进行分解,变成很多个立即就能完成的小目标,就能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变得干劲十足了。
方法(4):画一张未来的缩略图【1/100计划法】
方法步骤
将”想要实现的目标“数值化
如果目标可以量化,那就先规定一个大体的数值。
如果目标比较抽象,那就将其具化为特定的书目。
将目标数值的1/100设定为小目标,并立即完成
如果1/100还是很难完成,那就先只做眼前的一点点,如果目标的1/100还是有点多,就再将其缩小到1/1000,甚至是1/10000。
方法(5):拒绝拖延症【两分钟起跑法】
方法步骤
将计时器设定为两分钟
开始计时,同时立即开始学习
无论做到哪里,只要计时结束就立即停止学习
停止作业后,用2秒时间从下列三个选项中选择一项
继续学习同一内容,无限制时间
开始学习其他内容,再计时2分钟
停止学习,开始休息
为什么开始很难?
评估事情的看法存在偏差,有时候会想的过于复杂,有时又会想的过于简单。
想法过于复杂,超出能力范围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选择性逃避失去动力,在逃避中会逐渐丧失行动力。
想法过于简单,就会选择性拖延,产生拖延心理。
想法过于复杂,超出能力范围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选择性逃避失去动力,在逃避中会逐渐丧失行动力。
想法过于简单,就会选择性拖延,产生拖延心理。
优点
只要决定做某事,就立刻开始去做,哪怕只做一点点。
通过2分钟的起跑,可以让我们从压迫感中解放出来,缓解我们的畏惧心理,更加轻松地去着手解决问题。
让任务的状态从”未开始“变成”未完成“,当任务被中断处于未完成状态时,即使是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人们也会想要将其完成。
挤出学习时间
无论是谁,一天都只有24小时。既不可能凭空增加,也不可能存起来留着以后用。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去安排时间。
当我们安排在某一段时间内做某件事,就意味着放弃了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这个限制条件是永恒不变的。
当我们安排在某一段时间内做某件事,就意味着放弃了用这段时间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这个限制条件是永恒不变的。
时间管理方法论
把握自己当前时间分配的情况
整理一下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用做。(放弃哪些优先级较低的事情和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减少时间的浪费)
安排时间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将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
着手去做(摆脱拖延症)
搞清楚”做什么“,要比学会”怎么做“更本质,产生的效果更强,优先级也更高。
方法(6)把握自己的行动,彻底消灭盲区【行动记录表】
方法步骤
准备一本手账,在上面写好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能够将未来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时间安排多记录在同一页)
在未来的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行动(在开始或终止某项行动时立刻将时间记录下来,随时做好记录的准备)
将自己的计划和实际行动记录进行对比
为什么要记录?
人的注意力总是会被一些特别的事物吸引,而那些平淡的日常琐事则会被我们在无意识间处理掉,往往留不下什么印象。
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花费了世界,只会感觉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因为时间不够用而焦虑不堪,还没有回过神来,一天就结束了。
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花费了世界,只会感觉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因为时间不够用而焦虑不堪,还没有回过神来,一天就结束了。
减肥失败的人,通常是连自己的准确体重和日常饮食习惯都没有把握清楚。而在时间管理上失败的人,往往也是不了解自己平时都将时间用在了哪里。
只有搞清楚自己将时间用在了哪里,才能制定出更加实际可行的计划和日程安排。
只有搞清楚自己将时间用在了哪里,才能制定出更加实际可行的计划和日程安排。
记录的过程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行动。记录和认知自己的实际行动,会使理想中的自我与自我认知之间出现鸿沟,即认知出现不协调,进而使人产生改变行动的动机。
从思维”我要做什么“模式转换为”我在做什么“
方法(7)净化灰色时间
方法步骤
准备一张能够记录自己24小时行动的表,以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的行动(能够持续记录一周)
对每个小时的自由度进行评估
自己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称为“白色时间”
行动完全受限的时间称为“黑色时间”
而那些介于二者之间,部分行动受到限制,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时间,就是“灰色时间”。
行动完全受限的时间称为“黑色时间”
而那些介于二者之间,部分行动受到限制,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时间,就是“灰色时间”。
思考一下,如果想利用灰色时间学习,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
将上述用来做准备的时间也安排到时间表里(把想要用来学习的灰色时间标注出来,并想办法留出用来做准备的时间)
方法(8)让自己更集中【番茄工作法】
说明:番茄工作法由软件开发者兼企业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所创。可以让我们反复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工作,增加一天中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总时长,提升脑力工作的生产力。
方法步骤
设置25分钟倒计时,开始学习
一个番茄时间由25分钟的工作时间和5分钟的休息时间构成。为了能够在25分钟内结束作业,需要将比较费时间的任务提前进行分解
休息5分钟,期间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放松大脑
最好也不要查看邮件、刷社交软件或接打电话
重复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30分钟
坚持下去
为什么会“半途而废”?
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令人陷入消沉,导致不能坚持下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取得和自己努力“相符”的成果,导致缺少正向反馈,慢慢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遭遇疾病、意外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导致无法继续下去。
方法(9)让自己无法偷懒【反向计划法】
说明:利用自己“总是完不成计划”这一点,对原本的计划进行修改,让”计划失败“从一件完全消极的事变成一件积极的事。
当别人命令我们去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动力;反之,当别人禁止我们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想要去做。
当别人命令我们去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动力;反之,当别人禁止我们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想要去做。
方法步骤
将自己想要做的事设定为目标(目标要大到不可能完成的地步)
取目标的最小单位,将其写成否定形式
让反向目标无法完成
当能够保证每天都无法完成目标后,可以稍微将其放宽一些。
例如,如果一开始的目标是“每天一个字都不写”,那就可以放宽到“每天不写超过十个字”
例如,如果一开始的目标是“每天一个字都不写”,那就可以放宽到“每天不写超过十个字”
方法(10)让每日必做的事成为习惯的土壤【习惯杠杆】
说明:习惯杠杆,就是一种把自己现有的习惯当做垫脚石,来养成新习惯的方法。
就相当于我们醒了就去穿衣服,穿完衣服就会去洗脸、刷牙、然后吃饭,这一系列操作就是习惯。
就相当于我们醒了就去穿衣服,穿完衣服就会去洗脸、刷牙、然后吃饭,这一系列操作就是习惯。
方法步骤
选择一个习惯作为”垫脚石“(最后选择自己在一天中会频繁做许多次的事情)
将想要养成的新习惯与该习惯连起来执行(先后顺序任意)
尽量选择做起来比较简单,能够立即着手,占用时间也比较少的动作为新习惯。
如果还是感到有些不愿意去做,可以减少工作量,或者是换一个相关但是更容易的行动。
如果还是感到有些不愿意去做,可以减少工作量,或者是换一个相关但是更容易的行动。
反复重复步骤②,一点一点地加大新习惯的分量
成功坚持一周后,就可以开始加大分量了。我们还可以以新的习惯为垫脚石,再拴上其他的行动来养成习惯。
方法(11)从”停不下来“和”坚持不下去“的行为中总结规律【行为设计表】
说明:行为设计表可以帮助我们从现有的过剩行为(已经在做且频率过高的行为)和不足行为(不愿意做或是无法着手的行为)中总结出规律,再运用这些规律来增加或减少我们的目标行为。
方法步骤
选择一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再找到与之相对的”竞争行为“
”目标行为“就是指我们想要增加或减少的行为或习惯。而”竞争行为“则是指哪些阻扰我们增加或减少该”目标行为“的行为。
制作一张表格,从四个方面来评价目标行为和竞争行为
诱因的多少
难度的高低
有无竞争关系
是否可以立即获得奖励和惩罚的反馈
利用竞争行为出现的原因来改善目标行为
例如:想看专业书,但是却忍不住开始刷起社交软件
目标行为:看专业书
竞争行为:刷社交软件
改善竞争行为:关闭社交软件的消息提醒,看电子书或纸质书,通过番茄工作法的休息时间来处理提醒消息,以此来达到减少刷社交软件的行为提高看专业书的频率。
方法(12)明确自学的进度和自己当前的位置【学习日志】
说明:通过坚持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会发现学习状态处于周期性的变化之中,不必为状态的一点起伏而大惊小怪影响情绪,也不必在状态不佳时勉强自己去学习。每一个脚印都会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前进的动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无法完成计划,就是因为没有合理评估自己的现状,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希望。
方法步骤
准备一本“学习日志”
先把”学习目标“写在前头(在学习日志的开头处写好自己打算要学的内容和想要学到什么程度)
确定记录方式
记录学习某一教科书的过程可以统一用”书名的简称 + 页码“这样的格式来记录
学习后立刻记录
如果不及时记录,可能导致记录内容不准确或者忘记记录
定期回顾学习日志
通过回顾学习记录的过程,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增强
营造学习的氛围
方法(13)请他人介入比单靠意志力更有效【让他人来把关】
写一封承诺书
将自己本周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一个经常会见面的人(家人、同事、朋友均可),或者发布到网上。收到信的人没有监督义务,也不必发号施令。
行动契约
请别人来监督我们,执行奖励或是惩罚。比如每周将自己的成果交给监督人检查,如果未能完成目标的90%以上,就请监督人按照契约要求给予惩罚。
方法(14)让见不到的人成为自己的老师【私淑】
私淑:私淑,是指拜自己无法见面的人为师。这位老师可以是一个地理上与我们相隔甚远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自己崇拜的作者或是历史上的伟人。
方法步骤:
为自己选择一位老师
收集该人物的相关信息
我们必须先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面对这个问题时,他会怎么回答?”“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他会如何做?”
随时询问自己私淑的老师
方法(15)一起读书,形成知识共同体【共读】
共度会的好处
能够使我们注意到容易忽视的点
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对于共性问题,可以一起讨论解决,集思广益
共读可以集众人之智,帮助我们读懂那些艰深的书,还能够构建一个知识共同体(学习环境)。这个共同体在我们读完书后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方法步骤
发起人选择一本书,邀请大家共读
共读,是指多个人同时读一本书。可以先决定好读哪本书,再邀请大家共读,也可以等凑齐几个人后再选书。
所有成员在共读会开始前将书读完
发起人定好举办共读会的时间和地点。
在共读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读过的内容
在参加共读会前,可以先写一写内容的梗概,或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
经济上不够宽裕的自学者可以做些什么?
图书馆
图书馆可以借阅书籍、杂志、期刊、报纸等出版物和大量学术类书籍
网络
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视频、教程、电子书籍、学术论文、电子期刊等)
我们应该学什么?
找到自己想学的内容
想要自己来决定自学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先掌握一些通用的调查方法“发现未知”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掌握方法后,我们就能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学习些什么”以及“想要学习这些内容需要使用哪些资料,如何才能获取这些资料”。
掌握方法后,我们就能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学习些什么”以及“想要学习这些内容需要使用哪些资料,如何才能获取这些资料”。
调查研究 / 查找资料
调查研究
目的:以学习和获取知识为目标
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
研究者必须知道自己的研究在整个学术研究史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在论文中写清楚该领域目前有哪些相关的研究,自己的研究为这个领域带来了什么,或否定了哪些原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增添新的内容,还是否定原有的内容,都必须建立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否则,大家的研究成果就会处于孤立的状态,学术研究的内容也就无法累积和更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查找资料
目的:以找到资料为目标
方法(16)清点脑内的知识【知识地图】
说明:事实上,已知和未知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虽然不是完全懂得自己正在探求的知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依靠自己仅有的知识,就能够判断找到的东西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时候,无知的确会成为我们求知路上的绊脚石,比如有的人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哪里不懂,还有的人知道自己哪里不懂,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弄懂它。
方法步骤
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是课题,把能够想到的所有相关内容都写下来,不必按照特定的顺序
全部写完后再回头看一看,将自己有所了解的项目用方框圈起来
从这些带方框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是看上去比较重要的项目,查阅一下相关的知识。查完的项目可以再加上一层方框(双层方框)
查过一些词后,再将自己写的内容重新看一遍,把那些看上去有联系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不断重复③和④,直到知识地图的内容大致确定下来,不再继续扩增或是变化为止。再从所有项目中选出几个自己还想进一步详细了解的项目,用圆圈圈起来
看自己写下的内容,从画圈的项目中选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在圈的外侧再画一个圈(两个圈)。你的学习或研究将会围绕着该项目展开。
随着学习或是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地对知识地图进行修订
方法(17)用古代的雄辩术来自问自答【拉米提问法】
方法步骤
找到一个自己不了解,或是想要了解的事物,用下列问题来自问自答
类别(属于什么类别?)
种差(与该类别中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
部分(由哪些部分构成?)
定义(它的定义是什么?)
词源(这个词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反义词(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原因与由来(它是由什么产生的?)
结果与衍生物(会衍生出什么?)
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等之后查阅相关资料
搜索方式:Google、维基百科、ChatGPT
方法(18)知识的跨领域检索【NDC横向搜索法】
说明:NDC横向搜索法是一种利用图书分类法、从多个角度(领域)来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NDC是日本十进分类法)
分类法
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即UDC(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 , 又称为通用十进制分类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文献资料分类法。近百年来,UDC已被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10多万个图书馆和情报机构采用。UDC目前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通用文献分类法。
分类号查询:https://udcsummary.info/php/index.php?lang=chi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目前,《中图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分类号查询:http://www.ztflh.com/
中图分类及相关图书查询:https://www.clcindex.com/
学位论文专题: 分类号查询方法
日本十进分法(NDC)
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十进分类法(NDC)新订10版】分类基准:https://www.ndl.go.jp/jp/data/NDC10code202206.pdf
方法步骤
选取一个主题(最好是一个词,这样搜索起来会比较容易)
将该主题与十进分类法中的各项名称组合在一起,进行搜索
主题阅读
什么是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就是指为了搞懂某个主题的知识,在某一段时间里,集中阅读某一个领域中相互关联的多本书籍、多篇文章,以获取对这个领域知识真正的了解与掌握。
为什么需要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不仅能帮我们重复过往的知识以达到深度记忆的效果,还能很快帮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
(一)主题阅读能帮我们重复过往的知识以达到深度记忆的效果
(二)巨人也在盲人摸象,主题阅读能很快帮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
如何主题阅读?
(一)找出某个主题的所有巨人
(二)融合巨人的知识——完成拼图
(三)留意那些相同的、冲突的知识
参考:【知乎】《什么是主题阅读?为什么要主题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唐律读书)
找到资料
方法(19)搜索前需要做的事【打磨关键词】
方法(20)在不同层次的知识间自由穿梭【提喻查找法】
方法(21)攀上巨人的肩膀【寻找相关文献】
方法(22)调查研究的航海日志【调查日志】
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
方法(23)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
方法(24)参考工具书【文献目录】
方法(25)参考工具书【教科书】
方法(26)遇见自己想读的书【书籍探索】
方法(27)赶赴知识的最前线【查找期刊论文】
知识的生命周期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
方法(28)让多部文献一览无余【目录矩阵表】
方法(29)把握文献之间的联系【引用矩阵表】
方法(30)贯通式地阅读文献群【要素矩阵表】
对信息进行筛选
方法(31)找出谣言的矛盾【时间层级矩阵表】
方法(32)让荒唐的主张暴露无遗【四格表】
方法(33)找出主张的依据【图尔敏模型】
如何学习?
阅读
方法(34)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到的最快的读书方式【转读】
方法(35)只读必要的部分【跳读】
方法(36)同文献对话【问读】
方法(37)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限时阅读】
方法(38)阅读方法的寂静革命【默读】
方法(39)用最古老的阅读方法将知识刻入身体【朗读】
方法(40)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
方法(40)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
方法(42)引领我们走向精读的“辅助轮”【段落归纳】
方法(43)调动认知资源来跨越难关【抄写】
方法(44)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
方法(45)用译读来做思考训练【铃木式六分笔记】
方法(46)战胜逆境的摘要注释法【列宁笔记】
记忆
方法(47)通过记忆法的搭配来强化元记忆【记忆法组合术】
方法(48)治疗记忆障碍时会用到的文章记忆法【PQRST法】
方法(49)学习前后的准备和巩固【预习地图&复习地图】
方法(50)源自古希腊的想象记忆法【记忆术】
方法(51)使用模块化复习的记忆管理法【35分钟模块法】
如何突破“不懂”的难关
方法(52)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出声思考】
方法(53)即使遇到读不懂的内容也不再迷茫【“不懂”路线图】
方法(54)把做过的题利用起来【不同的解法】
创造自己的自学方法
方法(55)把自己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元笔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