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2024-03-11 10:17:44 46 举报
AI智能生成
《认知觉醒》是一本由美国作家Steve Andreas撰写的书,它探讨了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提高思维能力。这本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了作者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总之,《认知觉醒》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书籍介绍
作者
周岭
他写这本书的时候,依然是个非著名作家,36岁之前,人生混沌、前途未卜,36岁开始觉醒之路,开始了创作旅程,3年后这本书便问世,作者也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关于觉醒
金句
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和时间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根本的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第一章:大脑-一切问题的本源
大脑是由三种构造组成,情绪脑和本能脑是人的天性
大脑由三种构造组成,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从进化时间早晚来看,本能脑最先出现,其次是情绪脑,最后是理智脑,从对大脑的掌控程度上看,理智脑相对比较薄弱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天性是目光短浅、及时满足,是我们的天性,换句话说就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很多时候理智脑都被本能脑和情绪脑压制,缺乏主见
成长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变强,以克服天性,更好的管理情绪脑和本能脑
金句: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力气大;上天赋予离职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他们
焦虑的本源就是来自人的天性
焦虑的根源来自于人的天性,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想要简简单单把事情做了,并立即能看到效果
金句: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换种说法就是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
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异过大
克服焦虑根本上讲是要提升能力并保持耐心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因为天性就包括急于求成
缺乏耐心的原因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意思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深处的位置就会感到迷茫,找不到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价值何在
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理论
舒适区边缘规律,是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也是本书种阐述的比较重要的规律,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成长权重比: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核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结论:耐力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第二章:潜意识
1.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行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选择模糊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那些选项
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的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行为、情绪上的模糊
我们之所以会反思、做计划、做攻略都是为了消除模糊
让潜意识帮助我们更好的选择
2.本能和情绪是天性,意识是理性,潜意识是感性,感性介于天性和理性之间,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能触动我们的点,这个点可以是阅读启发、有大概思路但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解的处于自己认知边缘上的知识难题,帮助我们快速捕捉那些处于我们能力拉伸区边缘的那些内容,一旦我们捕捉到他们,并刻意突破,我们的能力提升就会很高效
运用感性,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目标
第三章:元认知
1.元认知是什么?
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元认知就是对认知得到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有关认知的知识;第二是对认知的调节
元认知是对自身"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元认知就是个人能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处理一些事情的思考过程、行为举止的能力,并能进行反思、优化和调整
元认知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只有人类具有极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从而可以依靠理智生活,其他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生存
2.元认知差异的产生
分为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普通人只有遇到比较大的问题的时候才启用这个能力属于被动元认知,而有些人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也会不断的启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属于主动元认知,所以差异就此产生
金句: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3.元认知改变命运
如果你拥有了元认知的能力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不同选择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4.如何获取元认知
获取来源
从书籍中和其他优秀灵魂进行思想碰撞,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在,非常高效
自身经历
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让另一个自己不断审视和鞭策自己变的更好
冥想
冥想是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
冥想是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将其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地方
金句:反馈是这个世界的进化机制。有反馈,并形成回路,就可能使任何系统开始自我进化,无论机械设计还是软件系统都是如此。
感悟:所有的工作,如果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的空间
5.元认知能力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即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所左右的能力
6.潜意识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没有思想、只关心眼前的事物,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
追求短视频、娱乐信息的好玩和及时性而无法自拔
另外一方面它能极其敏锐得感知很多不易觉察得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让潜意识帮助我们做选择
7.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
理智脑的战斗力
认知能力——侧重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
学校主要锻炼这个
元认知能力——侧重察觉、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力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元认知能力越用越强,多花时间,提高练习的频次
金句: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者一天开始或者结束时,善用这些时间会极大程度得优化后续时间得质量。因为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如果我们很好得优化了这些选择,我们就会最大程度优化自己得人生
元认知能力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模糊零容忍。因为自己行动力弱的时候,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第四章:专注力
注意力
什么是注意力
做事情的时候,身体和感受在一处,不要做A想B
专注力包括当下的行动+当下的感受
为什么要有注意力
从长远看,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可能会预示他成就的大小
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了全神投入和界限分明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聪慧,还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
身心分离的人总是不自觉想要退回舒适区
人为什么会身心容易分离
人类大脑提取记忆的方式是背景关联记忆,同样是调取苹果这个信息,任何一个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某个线索都有可能让我们调取这个记忆,所以我们的身体在做某个事情的时候,大脑感受到的任何信息都很有可能让我们思绪飞入别的地方去,分心走神随时可能发生,这是我们的天性,成长就是要克服天性
身心合一的要领
感受当下、享受当下
身心合一的好处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归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深度沉浸
意义:专注=注意力+深度沉浸
深度沉浸方法论:
- 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准确的弹一首曲子3遍,而不是练习10遍
要学会把处在困难区的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处在拉伸区的小目标
2.练习时极度专注而不是专注,极度是重点
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如果在做A的时候想着B,在做B的时候想着A,那么意识工作深度不够,潜意识也无法顺利开启,这种边界不清的习惯对能力提升伤害很大。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我们能不断获得成长的闭环中的关键要素
4.始终在拉伸区学习
大量的练习
专注力的自我审视
1.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否身心合一
2.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否极度专注
3.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否大量投入时间练习
第五章:学习力
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匹配的意思: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健身、阅读、学习等任何我们想要成长的领域都可以适用这个方法论
不管做什么,不管我们当前做的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向外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熟悉去,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深度:深度学习
学习金字塔理论
深度学习之道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深度学习的好处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领域探索的足够深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
深度学习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写作是深度学习的自然路径;写作逼迫人们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
浅层次学习有什么用
可以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正确的态度是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关联:高手的暗箱
不管某个新知识让人多么警醒和震撼,若是无法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足够的关联,它存活不了太久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
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能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
仅仅触动还不够,我们还要缝接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
在需要的时候能提取出来
在生活中经常练习或使用
反馈:无反馈,不学习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而是不断获得反馈,获得不断的优化和前进的动力
休息:学会主动休息
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时候极度专注,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极度关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第六章:行动力
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来自于自制力。自制力主要靠毅力,靠理智脑的不断坚持,这注定不会长久
打造良好行动力
1.注意力选择
注意力的增强正负方向选择
在一开始的选择上,选择积极的正向的增强方向
注意力选择的时间
在增强回路的起点就要开始选择,这个时候所消耗的自制力比较小,如果等负的增强回路产生,在该就很难
其它案例可以说明这个意思
一天之计在于晨
选择大于努力
2.让目标更清晰
概念解释
如果我们对要做的目标不够清楚,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不会去做
方法
日程规划
待办事项
计划完成
实际完成
随写备注
做规划的目的,不是让自己严格执行,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有数
行动力差的根本原因就是选择模糊
ps: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比行动本身要重要的多
你为什么要立即开始行动
很多事情,不要等彻底想清楚了再去行动,只要你觉得某个观点在你当下觉得讲的有道理,而恰巧你又想在这方面有所改变,你就去做。只有当我们的行动量突破了一定的阈值,我们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真正的改变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第七章:情绪力
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力
1.保持良好的心智带宽,不要受到很多任务、稀缺心理、诱惑力和欲望的驱使,而降低自己的心智带宽,保持心智富足,方能解忧
2.多视角观察事物的能力
就像一台相机,你总会找到一个恰当的角度拍出更好的画面
要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视角的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
3.如果我们不得不要完成一件事,可以利用‘’动机转移理论‘’,把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进行自我掌控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
这个世界模样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第八章:早冥读写跑
早起
有关睡眠的脑科学
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早起让我们多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运动、工作
冥想
本质
就是一种专注力的训练,,冥想过程中需要集中自己所有精力到呼吸上
《暗时间》刘未鹏: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冥想的好处
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使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阅读
高级成长策略
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那就是找到这个行业最顶尖的高手,然后不断像他们请教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成长的策略
写作
费曼技巧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他的意义,他在讲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好的写作一定要学会语言转述(就是用自己的话、通俗易懂的把他们表述出来)
运动
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神经元,可以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注意力、意识和运动的脑区有大量重叠,所以运动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高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后的活动安排和环境刺激才是关键。运动后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