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传》读书笔记
2024-03-05 13:41:3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爱因斯坦传》读书笔记(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爱因斯坦的上帝(1929-1931)50-52岁
对上帝的理解
“我们所能经验到的最美好感情是神秘的感情。它是一切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端处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敬畏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一支熄灭的蜡烛。认识到在可经验事物背后存在着某种我们的心灵所不能把握的东西,其美和崇高只能间接地为我们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笃信宗教的人。” #记忆
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
爱因斯坦认为没有必要去诋毁那些信仰上帝的人,而是倾向于贬损无神论者
“宇宙和谐的秘密无法获得,有此产生的绝对谦卑感将我与大多数所谓的无神论者区分开来。” #记忆
流亡者(1932-1933)53-54岁
1932年/53岁
爱因斯坦受邀加盟美国的高等研究院。喜欢美国的自由,热情,以及名人地位
夏天,德国政治形势迅速恶化,纳粹革命在即
12月,访问加州理工学院时,美国的“妇女爱国者集团”反对爱因斯坦这类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女权主义的外国人入境
爱因斯坦因此受到美国领事馆的审查,但最终仍拿到了签证入境
1933年/54岁
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2月底,国会大厦纵火案爆发,纳粹袭击犹太人的家园,爱因斯坦的公寓遭到搜查。柏林的朋友提醒爱因斯坦不要再回德国。高等研究院因为还没有落成,爱因斯坦没有住所,和爱尔莎及随从远洋航海到比利时,暂时安家
1933年/54岁
3月28日,向德国领事馆交护照,放弃德国国籍,跟普鲁士科学院辞职,说“不能容忍对普鲁士政府的依赖”。亲纳粹的普鲁士科学院秘书诽谤爱因斯坦,说他“参与恶意诽谤宣传”,并希望爱因斯坦在国外为德国做宣传。
4月初,德国颁布法令,规定犹太人不能有正式的职位,包括科学院或大学。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国内26位理论物理学教授被迫逃离,后爱因斯坦等人帮助同盟国先于纳粹研制出原子弹
5月10日,4万德国人聚集在柏林歌剧院前,将书箱投入熊熊大火,宣传部长激动大叫“犹太人思想已死。”
爱因斯坦发表宣言:绝对的和平主义和抵制战争至少在目前没有正当理由。认为人们应该服兵役自卫。报纸上说爱因斯坦的名字已经上了暗杀目标的名单,3000美元取其人头,爱因斯坦笑对“我可不知道它值那么多钱”。比利时安排2位警官在他房前站岗 #趣闻
1933年/54岁
欧洲各地邀请爱因斯坦来自己学校任职。爱因斯坦呼吁筹建一所新大学,充当无家可归的犹太知识分子的避难所。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新校长不和,不愿去接管物理学研究所,并声称有他没我。
爱因斯坦提出建立一个世界联邦制组织,拥有职业化军队。这个建议遭到他长期支持的反战国际的抵制,被认为这样做是承认武力可以解决问题
与比利时王后和国王建立友谊。爱因斯坦帮助国王去劝说比利时人服兵役,并写信说“在由德国的事变所造成的目前的险恶形势下,比利时的武装力量只能看做是防御的手段,而不是侵略的工具。”
5月,爱因斯坦回苏黎世看望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小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十分心疼,经常和爱德华一起演奏,用音乐表达无法言传的情感。与前妻米列娃的关系缓和。去牛津和格拉斯哥做演讲,阐述科学和哲学。 #爱情
7月底,在英国与丘吉尔见面,在丘吉尔的查特维尔庄园吃饭,爱因斯坦给爱尔莎信中写道: “他是一个有智慧的杰出人物,情况在我看来十分清楚,这些人已经下定决心,准备很快就要采取行动” 。
10月3日,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发表讲演,为流离失所的德国学者筹措资金。9000个座位都坐满,还有不少人挤在走廊和门厅里。1000名学生充当向导和护卫 #趣闻
美国(1933-1939)54-60岁
1933年/54岁,普林斯顿
10月17日,爱因斯坦一席人到达纽约港,人群准备举行盛大的游行来欢迎他。高等研究院院长弗莱克斯纳精心安排爱因斯坦成功躲过公众,到达普林斯顿,在研究院的临时总部做研究。
院长弗莱克斯纳一直希望爱因斯坦在美国低调行事,以防激起美国的“反犹主义”,但爱因斯坦不断公开参与一些音乐会,为犹太难民筹款。院长弗莱克斯纳于是在爱因斯坦不知情的情况下,替爱因斯坦拒绝了与罗斯福总统的会面,爱因斯坦知道后,恼羞成怒,写信给研究院的董事会成员,扬言再发生此类事件,他将离开研究院。至此,与院长关系瓦解 #趣闻
1934年/55岁
1月24日,爱因斯坦和爱尔莎来到白宫见罗斯福,罗斯福以差强人意的德语交流,谈彼此的爱好。罗斯福提议爱因斯坦入美国国籍。 #趣闻
4月,爱因斯坦宣布定居普林斯顿
爱尔莎的女儿因白血病去世,爱尔莎回巴黎处理,悲痛欲绝,把她的骨灰缝在枕头里带回美国,同时,把爱因斯坦的几箱文稿在也带回美国。爱因斯坦非常高兴。
爱因斯坦在守望山租了一栋夏季别墅,他喜欢坐在小艇里随风飘荡,经常被游艇俱乐部营救“ #趣闻
1935年/56岁
办理入美国国籍手续
夏天,购买房产:梅瑟街112号
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住宅之一,房子朴素大方,迷人可爱,和房主爱因斯坦一样。
一楼有小图书馆,助理托卡斯处理信件和接听电话。
二楼是爱因斯坦的办公室,后墙上装了一扇大落地窗,窗外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后花园。两边的书架一直顶到天花板。屋里正中是一个大木桌,上面堆放着论文、烟斗和铅笔。还有一张安乐椅。墙上挂着法拉第、麦克斯韦、牛顿和甘地的画像。
宠物相继入住,鹦鹉“毕波”,小猫“老虎”,小白狗“奇科”
日常生活 #趣闻
喜欢拖着脚走路。早上从梅瑟街走到研究院的办公室。路过时,人们会蓦然回首,走路出神的样子很快成为小镇上的著名一景
中午,有3-4位教授或学生陪他回家。走路时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之中,到家时,有时候还会无意中又走回研究室
偶尔独自漫步,有次都忘记自己家住在哪里了,给研究院打电话问地址 #趣闻
善良地帮助小孩子补习家庭作业,并乐在其中。小孩父母发现后,表示歉意,爱因斯坦回应:我从你们孩子那里学到的和她从我这里学到的一样多。他喜欢讲这些来访者的故事,眼睛里闪着光 #记忆
招呼朋友吃午饭,结果就是加热了四听豆子罐头 #趣闻
1936年/57岁
定居美国不久后,爱尔莎眼睛水肿,医生诊断为心脏病和肾病。
12月20日,爱尔莎因病去世,爱因斯坦深受打击,和当时母亲去世时一样哭了,并开始寄情于工作 #爱情
1937年/58岁
小儿子汉斯来到普林斯顿,找到工作后,把妻子和孩子接过来定居,并申请了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帮助黑人女低音歌手举办音乐会,呼吁种族宽容
1938年/59岁
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被墨索里驱逐,也来到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频繁参与各种运动组织,进行各种呼吁,担任多个名誉主席,专注于与纳粹作斗争
量子纠缠(1935)56岁
向量子力学发起攻击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即便正确也不“完备”,它缺乏实在性,就是不观察也存在的实在状况。
假定两个粒子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很大的动量朝对方运动,当粒子相互远离时,一位观察者测量了一个粒子的动量,他显然能推断出另一个粒子的动量。
如果通过某种非定域过程,我们能够绝对确定地知道粒子的位置,而我们并没有因观察而干扰到粒子,我们就说这个粒子的位置是实在的,它完全独立于我们的观察而实际存在着的。
思想实验:假定对一个粒子进行观察或作用,也不能对远处的另一个粒子瞬时产生作用。除非它们之间在传递某种波、信号或信息,但因为不会超过光速,所以可以说,另一个粒子的实在状况不依赖于一个粒子的变化。
比如:如果太阳此时突然消失,引力场的变化以光速传到地球的八分钟内,地球轨道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5月,发表EPR论文 #成就
移居美国后最重要的论文。
进一步阐述:在任一时刻,我们没有进行观察的第二个粒子都拥有实在的位置和实在的动量。这两种作为实在特征的属性是量子力学所无法解释的,所以,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拥护量子力学的波尔回应
爱因斯坦并未真正驳倒不确定性原理,因为不可能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能
虽然通过测量粒子A的位置,可以知道粒子B的位置。通过测量粒子A的动能,可以知道粒子B的动能。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在任一时刻同时精确测量粒子A的位置和动能。不能同时掌握这两种属性,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并不冲突
爱因斯坦回应
这是反应量子力学不完备性的一个重要例子,因为它违反了可分离性原则,即两个在空间中分离的系统是独立存在的。也违反了定域性原理,即对一个系统的作用不可能瞬间影响另一个系统。爱因斯坦认为可分离性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特征
薛定谔的猫的诞生 #成就
在索尔维会议上作为量子先驱的薛定谔与爱因斯坦结成联盟,两人互相通信
唯一不同的观点是,薛定谔认为地域性概念不是完全正确的
他创造了现在使用的“纠缠”一词,用来描述曾经发生过相互作用但现在彼此远离的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相关性
无论离得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瞬间会反映于另一个粒子
如果两个分离的物体先互相影响,又彼此分离,那么就出现了所谓的两个物体的纠缠
薛定谔的猫 #成就
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
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既活又死。这违背了常理
爱因斯坦认为薛定谔的猫证明了量子理论不是对实在的描述,也不完备
爱因斯坦的实在论概念
1. 相信实在独立于我们对它的观察而存在。
2. 相信可分离性和定域性。
3. 相信严格的因果性
描述实在论的核心
带有近乎宗教的,也是孩童般的敬畏:我们所有感官知觉,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的视觉和听觉,都符合一定的样式,遵从一定的规则,并且有意义。而不是如同碰运气的赌博 #记忆
年轻一代的看法
把爱因斯坦看成一个孤陋寡闻的保守派,固守着陈旧的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因而受到蒙蔽
爱因斯坦却认为自己再一次成为一个反叛者,一个不循规蹈矩者
1938年 #成就
爱因斯坦与人合著物理学史教科书《物理学的进化》 #成就
在物理学上,一些新的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多达百十种,对于爱因斯坦想统一万物的目标,无疑难上加难,爱因斯坦逆潮流而动,不断退回到过去,继续研究统一场论
原子弹(1939-1945)60-66岁
1939年/60岁
柏林的犹太科学家利用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关系E=MC2 ,发现用中子轰击重铀,会引发铀裂变,会引发具有潜在爆炸威力的链式反应。由于担心德国人可能会从比利时的殖民地刚果那买断铀,就想到爱因斯坦是比利时王后的朋友,而请爱因斯坦帮忙。
通过系列的商议,最终决定由爱因斯坦口述信件并签名送到白宫的罗斯福总统,告诉他刚果的铀问题,链式反应的可能性,并暗示一种新型的炸药可能会被研制出来,督促总统与物理学家的正式接触。
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成立专门委员会
10月21日,专门委员会在华盛顿与物理学家第一次进行非正式会议
爱因斯坦没有出席。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核物理学家,同时不喜欢亲近政治 #趣闻
1940年/61岁
7月,专门委员会的代理陆军参谋长,拒绝让爱因斯坦从事该秘密性工作。爱因斯坦曾经支持过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和政治团体,还参加过世界反战大会等激进活动。
10月1日,爱因斯坦成为美国公民
1941年/62岁
12月6日,美国启动超级保密的曼哈顿计划。
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爱因斯坦积极配合在一些机密性不高的事情上提供帮助
1944年/65岁
爱因斯坦担心政府对原子武器的控制方面缺乏思考,主张一个经过授权的世界政府来防止军备竞赛,他希望科学家联名进言给国家领导人以压力,以使武装力量国际化
1945年/66岁
8月6日,原子弹被投到广岛
8月10日,原子弹被投到长崎
1946年/67岁
爱因斯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图片上,一朵蘑菇云正在他后方升起,上面饰以E=MC2 的标记,报道里称爱因斯坦为原子弹之父 #记忆
1947年/68岁
爱因斯坦成为《新闻周刊》的封面人物,以“始作俑者”为大标题
爱因斯坦看到后发出悲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 #记忆
爱因斯坦去世前曾说:或许我可以得到宽恕,因为我们都觉得德国人很可能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会取得成功,他们会使用原子弹,成为优等民族 #记忆
世界公民(1945-1948)66-69岁
1945年,提倡建立一个“超国家”组织
建议世界三大强国——美国、英国和苏联联合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政府,再邀请其他国家加入
世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只限于在军事和国际关系上,以及在人权遭到严重侵犯的地方,它有权介入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
爱因斯坦的呼吁不仅源自他和平主义的本能,也为他鼓励实施原子弹计划而产生的愧疚感 #趣闻
1946年5月
担任核军控和世界政府的原子能科学家应急委员会(ECAS)主席
任至1948年
爱因斯坦发表演讲,主持会议,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1946年
电影《原子弹的秘密》寻求爱因斯坦的合作,被爱因斯坦拒绝,经过再次修改,爱因斯坦勉强同意新剧本使用他的名字,并由演员饰演他。
1950年初
苏联研制出原子弹,杜鲁门总统启动氢弹研制计划
爱因斯坦不支持,也没有彻底反对。他认为:只要军备竞赛流行开来,就不可能在某一国制止这一过程
苏联
既不愿意统治世界,也不愿意军控。对自身安全怀有根深蒂固的恐惧,渴望拥有自己的原子弹,渴望自己的领袖在面对干涉国家内政的行为时能够毫不妥协。
爱因斯坦对苏联的态度 #记忆
我并不赞同苏联政府对思想艺术领域进行干预的做法
我还认为,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不应超过安全、稳定和计划经济这些考虑所要求的界限
但无论如何,苏联政府无疑在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的来看,苏联人民从这些成就中获益甚多。
苏联科学家发表文章,抨击爱因斯坦关于世界政府的设想,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密谋。爱因斯坦反驳苏联人对共产主义教条的信仰,抨击苏联的统治者不支持世界政府。转变为非纯粹的和平主义者,比如他不主张单方面裁军,除非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
联邦调查局
从1932年女性爱国者们发表抨击爱因斯坦以来,联邦调查局一直在搜集与爱因斯坦有关的各种谣言。
爱因斯坦去世前,已搜集长达1427页的14箱。其中最著名的内容:曾与一苏联女间谍交往而毫不知情。
苏联现实主义雕塑家的妻子:柯年科娃。能讲五种语言,对男人颇有吸引力。她的工作就是试图去影响美国科学家。但爱因斯坦没有任何秘密可分享的,也拒绝柯年科娃提出的访问莫斯科的邀请。该消息与联邦调查局无任何关系。在1998年,爱因斯坦写给柯年科娃的9封情书被公之于众。在1941年-1945年期间,两人都保持着情人关系 #趣闻
里程碑(1948-1953)69-74岁
对统一场论的无限追求
因为相信自然喜欢美和简单性,始终希望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包含电磁场和引力场的理论,十年如一
1951年,爱因斯坦无奈地说:统一场论的研究已经不再进行了。它在数学上过于困难,我无法证明它。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很多年,主要因为物理学家们不理解逻辑和哲学论证 #记忆
家人相继去世
1948年8月,前妻米列娃去世。
小儿子爱德华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爱因斯坦通过卖房来支付疗养费,但拒绝去探望他。爱因斯坦说:有一种东西阻挡着我,我也说不清楚它是什么,我相信,无论我以什么方式露面,都会在他心里唤起各种痛苦的情感 #记忆
1948年,爱因斯坦的健康状况也开始下降。多年来,他一直受到胃痛和贫血的折磨。
1951年6月,妹妹玛雅去世,爱因斯坦极度悲伤
政治-以色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爱因斯坦反对建立犹太国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爱因斯坦这次表示支持:“处于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理由,我从不认为国家是一个好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别无退路,只能以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记忆
1952年11月,一份耶路撒冷的报纸呼吁让爱因斯坦来接任去世的魏茨曼当总统,爱因斯坦直接拒绝。
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既没有与人民打交道的天生资质,也不适合做官,天生就不适合做政治家或领袖
红色恐怖(1951-1954)72-75岁
政治
美国的反共产主义声浪越演越烈
参议院麦卡锡实行的安全调查越演越烈,他利用民众对共产主义者的恐惧来践踏公民的自由,爱因斯坦深感不安,害怕德国的灾难重演
爱因斯坦试图在反美和反苏联之间保持中立
他写信为被指控泄露核机密给苏联的人求情,希望他们免受死刑,信件被收录到他的档案,结果审判依旧,信件却被公之于众,爱因斯坦受到大众的指责,认为他不爱国
1953年
爱因斯坦因科学上的“标新立异”而获得独立思考奖,但在领奖场合谈到对麦卡锡式调查的看法,他认为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扮演着维护自由思想的特殊角色,而不应该强迫他们在对同事的忠诚调查中作证
爱因斯坦认为应该拒绝合作。这个看法引发更大的不满。但更多的人是支持爱因斯坦的
1954年
麦卡锡被贬斥,美国的民主又重新恢复起来
最后的时光(1955)76岁
1954年3月
医学中心为祝贺爱因斯坦75岁生日,送鹦鹉“毕波”给他,他悉心照料 #趣闻
爱因斯坦知道腹部的动脉瘤是致命的,开始平静地对待自己的死亡。
与大儿子汉斯和平共处,互相通信
每天去研究院研究他的方程,让统一场论有所推进
与老友见面,通信,探讨量子力学和统一场论
给《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的最后一版增补附录
1954年4月
以色列大师埃班邀请爱因斯坦在犹太国建国7周年时做广播讲话。爱因斯坦笑着说:“嗯,我现在有了一个名扬世界的机会。” #记忆
爱因斯坦告诉埃班说,犹太人应该学习如何和阿拉伯人相处,并想敦促创建一个世界政府来维护和平
1955年4月18日
凌晨1点,爱因斯坦的动脉瘤破裂,76岁的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床头还放着预备在以色列独立日发表的演说草稿,以及十二页写得密密麻麻的方程
尾声(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心灵)
爱因斯坦的遗愿
火化后将骨灰撒入附近的特拉华河
40年里居无定所的大脑 #趣闻
爱因斯坦去世后几个小时,医院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做了例行的尸体解剖,最后用电锯切开了他的头骨,取走了他的大脑,并未经允许便决定给爱因斯坦的大脑做防腐处理
爱因斯坦的家人得知后非常惊骇,托马斯说对大脑进行研究也许有科学价值,汉斯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实际权利,就不情愿地同意了。
不久后,人们纷纷来索取爱因斯坦的大脑或其中一部分。最后有数十人获得了大脑的部分切片,只有三人发表了重要的科学研究结果
爱因斯坦的价值在于他的心灵,而非大脑 #记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成就归因于他的好奇心
他临终时曾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极为好奇罢了。” #记忆
爱因斯坦的信念:大自然没有多余的属性
因为追求简单性,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中寻求一种能够支配整个宇宙的统一理论
在政治中也同样寻求能够支配这个星球的统一理论,即通过一种基于普遍原理的世界联邦制
爱因斯坦的个性:不愿意服从权威
普朗克,庞家来和洛伦茨在1905年都很接近发现爱因斯坦所做的突破,但是他们还是被权威所局限
爱因斯坦具有反叛性,能够摒弃主宰科学数百年的传统思想
爱因斯坦的基本信条:自由是创造式的源泉
创造要求我们不愿墨守成规,培养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相信没有人有权将思想和信念强加于他人
他是一个【深切关怀人类的孤独者】,一个【充满敬畏的反叛者】,就这样,
一个【富于想象】、【特立独行】的专利员读解了造物主的心灵,【揭开了原子和宇宙的奥秘】
一个【富于想象】、【特立独行】的专利员读解了造物主的心灵,【揭开了原子和宇宙的奥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