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读书笔记
2024-03-21 15:48:57 43 举报
AI智能生成
《认知驱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书籍。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认知驱动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认知驱动实现个人成长。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提升认知水平,实现自我驱动和持续成长。文件类型为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通过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本书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书中精髓。修饰语:深入浅出,实用性强,个人成长必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1.价值
我的总结:人生在世,要想成功,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创造自己能创造的最大价值,价值=将来及过去单位时间*你能创造的价值
价值规律
复制和转换
选择可复制的商业活动
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就能产生收益,从而实现财富自由或人生自由,彻底解放自己
选择转换的商业活动
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产生价值,不付出就没有;比如现实的很多工作都属于这个活动
价值规律
改变自己的关键是要创造价值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被人强烈的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增加价值
新知永远是增加价值的有效砝码
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什么岗位,想要胜出,就要在心中打下这样的烙印:愿意并舍得在学习新知上投入大量资源。
利他
利他的正确姿势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主动接纳利己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的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社交
影响
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李笑来:同样的话从你和牛人嘴里说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这显然不取决于对或者不对,而是取决于说话的那个人是谁
身教大于言传,自己做好了,自然就形成了迁移默化的影响
吸引
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
更好的策略是立足长远,努力改变,总会有一天,即使你不付出,也会有人愿意主动靠近你
成为
更好的对待不是要求,而是成为
在和别人结婚之前面,不妨先和自己结一次婚
遇事需要灵活
影响、吸引、成为与劝说、付出、要求灵活运用,视情况而定
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的成长之道
用作品替自己说话
被动社交:通过产出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来与这个世界保持链接
内向成长者更倾向于用理智脑与外界互动
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稀缺之路
长期主义
需要我们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忍受暂时不被外界关注的不安全感,牢牢盯住自己的的价值和产出
价值稀缺
越是在传播手段发达的社会里,越要坚守价值,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缺乏传播途径了,但价值依旧稀缺
2.身份
对内心理建设
身份→行为→结果
对外态度选择
态度→行为→结果
外部表现会影响内部状态
语言、表情、姿态、动作与思维会互相影响,其中语言对思维得影响更加直接和可见
刀子嘴不会有豆腐心
3.理性
理性思维的局限正在于此——它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对于已知之外的未知,它会主动怀疑并排斥。
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理性是一把双刃剑
设限:偏颇、顾虑和担忧
开放:乐观、专注和享受
3.心理
负面偏好
我们是天生的烦恼主义者,这是人的天性
基因遗传
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持久。换句话说,生命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
负面偏好使我们更多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地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物
接受多元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
理解这个世界的多维之后,当面对我们不喜欢的人或物时,在观念上接受他们,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人、事出现在自己身边,能够忽略或者忍受一定程度的混乱,并与之和平共处。
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用担心失去自我,因为你不必成为一个复杂的人,你只要能够觉知复杂、接受复杂、拥抱复杂,便能享受这个复杂世界中精彩的一面,从而在这个复杂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坚守在舒适区边缘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舒适区,只要中断能量(物质、信息)的输入,舒适区就会逐渐消失、瓦解
适度的难受是成长提升的催化剂
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1.策略
认知驱动,做长久主义者
1.看清机制,摸清楚一个现象或者事件产生的原因
2.明确意义,主动描述目标与自己的关联,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到这个事情的长远意义
3.感受好处,技术获得有效反馈,体验当下的愉悦
写下来,不要低估写作的力量
书写可以缓解情绪,书写当下面临的负面事件,可以调动我们更多理性资源帮助我们整理思路,使处理情绪思维优先级暂时滞后,同时书写可以激活大脑皮层语言区和书写区,使我们对当下遇到的负面事件有一个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知,所有书写可以使得负面情绪有一定缓冲
写下来是专注的聚焦器
写下来是行动的发动机
写下来是目标的出发地
写下来是思考的挖掘机
大胆假设
在困难之时正式进步之机,如果此时有人敢直视模糊、敢于对不确定性做出脑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那他就能更大概率地突出重围,获取更多人生优势
关键不在于对与错,而在于你得先有一个“想法”。只要我们能够依据当前所有得只是和可用信息,先做出一个假设,我们就不会卡在原地,就能够继续向前。更多信息必然会在后续的行动中慢慢浮现,如此,我们就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假设可以消除模糊,让你的思考更深入;假设可以消除阻碍,让你的行动前进一步。经常进行假设练习,可以提升你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你掌控生活、甚至是幸福人生的能力
现实似乎总在提醒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告诉我们能学的东西其实很少,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当现实一次又一次给我们相同的反馈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关注这个事实。因为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我们人类急于求成的天性在作祟,所以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对现实结果保持坦诚,接纳每次进步微小的现实,接纳行动初期笨拙的现实。只有开始接纳现实,真正的进步才会到来。
降低期待
我们长大后的多数烦恼都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期待。
主动削减欲望、降低期待的目的在于让自己丢掉精神包袱、轻装上阵,毕竟焦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主动削减欲望、降低期待的目的在于让自己丢掉精神包袱、轻装上阵,毕竟焦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所谓的耐心或好脾气很多时候就是适当降低期待
深度练习
曾国藩在家读书时,他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因此他也在家书中留下了“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的忠告。事实上,曾国藩年轻时资质非常普通,进步也非常慢,但凭借步步扎实的积累,得以做出一番成就。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能,我们都应该在脑子里牢牢树立这个观念:速度,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有时候它比理解更重要,甚至是后期竞争中唯一重要的因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学会之后的练习,并且要明确练习的标准,因为真正的对手不怕你会一万招,就怕你把一招练一万次。
我们在心态上要“慢”,允许自己学得少、学得慢;在动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跨界潜行
B计划
在主业之外还有一个人生目标或者追求
跨界越远越好
好处
更好的换脑休息
交替使用脑区的积极休息使大脑的利用率更高
保持圈外人的独特视角,防止自己的思想或风格被主流同化
2.环境
孩子的镜像神经元只有在家长做出相应行为之才被激活,所以一万句劝说比不上一次亲自示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移动到更好的环境是“借势偷懒”的上上策
3.多维
学习的秘密之一就是同时调用多种感官-听/说/读/写
要学会利用潜意识
把动作内化,达到不用思考也能快速反应的程度
4.成事
目标觉醒
释义
一个人开始寻找自己得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做成一件或多件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主动做成一件事的标准
没有外力的要求下,自发的做一件事,并让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这是一个自发的长远目标
其次如果要做,一定要把它做成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必须在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上集中精力打几个点
方法
1.目标:做成一件事的起点
具备标准
它必须是有价值的
它应该是能利它的
它最好是可复制的
它往往是要可跨界的
写下来
只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在行动之前多花事件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好处
思考和行动的时候提醒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的两种驱动力: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人生的目标不是一开始就能找到的,它需要我们精力一个试错的过程
2.周期:如何保持耐心,不骄躁
七年就是一辈子理念
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180天,养成习惯的标准是必须使这些习惯根深蒂固,成为自己毫无察觉的行为
只要我们现在去积累,也一定能用价值筑起自己的人生护城河,而事件是建造这条护城河的必备材料
3.方法:确保不会白白付出
在舒适区边缘刻意练习和打磨
4.策略:确保付出有所收获
无论目标、周期还是方法,最终它们都指向了一处——产出深度价值,即制定有产出的目标、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如此,我们方有机会参与价值交换
价值交换的5个等级
1.只输入不输出
无法参与到价值交换
2.有输出但无价值
子这类人勤于输出,甚至非常努力,可惜他们始终在舒适区内打转,生产的内容价值不足。他们要么追逐热点、要么自说自话、要么内容过于同质化,除了用努力感动自己,其余所获甚少。无价值或低价值的内容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必然难以立足,因此,输出和价值必须合而为一,方能迈过价值交换的分水岭。主题
3.有输出、有价值但积累不够
如果我们的输出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时不时有意想不到的爆发,说明我们已经在价值创造的路上开始小跑加速了,但这时还请保持耐心,几次爆发并不能说明问题,持续稳定地高质量输出才能让我们走到复利曲线的拐点。
4.有价值、有积累但借力不够
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帮我们传播时,说明自身的价值积累已经足够丰厚,此时可主动参与交换,在价值观相符的更高平台展示、投稿或合作。只要价值足够大,他们就会需要我们,愿意为我们传播,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就算对方不理睬、不接受、不回应也没关系,我们并不会损失什么。
5.如果我们自己的产出确实很有价值,那么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使更多人受益就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更多有需要的人负责。这种共赢信念必将让我们走到自传播的最高阶段,那时,你会发现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主动与自己连接。
结语
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它至少由消费、生产和创造三个层次组成。
消费层的生活不需要有目标
生产层的目标往往都是由外界牵引的
生产层的目标往往都是由外界牵引的
《见识》的作者吴军曾在书中提到:人类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基因的传承,另一个就是影响力。
孩子是生理上的基因原创,而作品是精神上的思想原创,这就是人生幸福的两大本源。
打造创造的力量
一是一定要有输出意识。
二是一定要有价值意识
一定要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
三是一定要获取反馈
有了输出,就有机会被他人看到;能被他人看到,就有机会得到反馈。不管这反馈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极为珍贵。只要我们牢牢盯住“对自己和他人长期有用”这个标准,正视并珍惜一切反馈,自己就能始终处在舒适区边缘,不断调整,让原创作品一点点迭代升级,逐步完善。
因为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它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