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物的构成与设计要求(一建)
2024-05-08 16:08:4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2024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物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1.1建筑物的分类和构成
1.建筑物的分类
(1)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
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不大于27米,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米小于100米,高层民用建筑)
(不大于27米,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米小于100米,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类建筑
非住宅类建筑
宿舍、民政建筑
公共建筑
(不大于24米,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高度大于24米小于100米,高层民用建筑)
(不大于24米,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高度大于24米小于100米,高层民用建筑)
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社会民生服务、综合商场
2
工业建筑
厂房、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
农业建筑
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
(2)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低层或多层
住宅建筑建筑不大于27米
公共建筑不大于24米
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大于27米小于100米
公共建筑大于24米小于100米
超高层
大于100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54米
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50米
建筑高度24米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大于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
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台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
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
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米但不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单、多层民用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其他公共建筑
(3)按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类
大量性建筑
量大面广,医院、住宅、学校
大型性建筑
规模宏大,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大型火车站、航空港、大型展馆
2.建筑物的构成
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体系
基础以上部分的建筑结构
墙、柱、梁、板、屋顶
地下结构
基础结构
围护体系
屋面、外墙、门、窗
遮蔽外界恶劣天气的侵袭
隔声
保证人群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设备体系
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通风系统
1.1.2建筑设计程序与要求
1.建筑设计程序
(1)方案设计
其深度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
(2)初步设计
其深度应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
其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
(4)专项设计
主体建筑设计单位应提出专项设计的技术要求对主体结构和整体安全负责
2.建筑设计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2)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控制城市发展的中重要手段
(3)采用合理技术措施
为建筑安全、有效地建造和使用提供基本保证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考虑建筑物赋予人们精神上的感受
(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
1.1.3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要求
1.室内光环境
(1)采光系数和室内天然光照度为采光设计的评价指标
工业建筑参考平面取距地面1m,民用建筑取距地面0.75m,公用场所取地面
(4)采光设计时,减小窗的不舒适眩光可采取的措施
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
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
可采用室内外遮挡设施
窗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8)采光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有效的节能措施
大跨度或大进深的建筑宜采用顶部采光或导光管系统采光
在地下空间,无外窗及有条件的场所,可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
侧面采光时,可加设反光板,棱镜玻璃,或导光管系统,改善进深较大的区域采光
2.室内声环境
(3)室内允许的噪声应为关窗状态下昼间和夜间时段的标准值
昼间6点--22点不超过70dB
夜间22点--6点不超过55dB
(8)在选择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噪声控制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住宅平面设计时,应使分户墙俩侧的房间和分户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宜使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背噪声源的一侧
(9)电梯不得紧邻卧室布置,也不宜紧邻起居室布置。
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起居室布置时,应采用有效的隔声和减震措施
3.室内热工环境
2)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1)提高墙体热阻值可采取的措施
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块等主墙材料组成复合保温墙体构造
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新型墙体材料
采用带有封闭空气间层的复合墙体构造设计
(2)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建筑应采用木窗、塑料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钢塑复合门窗和断热铝金复合门窗等保温性能好的门窗
严寒地区建筑采用断热金属门窗时宜采用双层窗
3)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1)外墙隔热可采取的措施
采用浅色外饰面
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
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
西向墙体可采用高蓄热材料和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
4)自然通风设计
(1)民用建筑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去除室内热量
5)遮阳设计
(1)建筑门窗洞口的这哟宜优先选用活动式建筑遮阳
1.1.4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1.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2.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晨读、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级划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
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政工程
乙类:重点设防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与市政工程
丙类:标准设防类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
丁类:适度设防类
3.抗震体系与设计
1)建筑工程的抗震体系的规定
(1)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和抗震冗余度
(2)楼、屋盖应具有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整体性
采用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竖向抗侧力构件
(3)基础应具有良好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
(4)构件连接的设计与构造应能保证节点或锚固件的破坏不先于构件或连接件的破坏
4.抗震措施
1)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混凝土结构房屋(刚度+延性)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潜在塑性铰区和局部应力集中部位应采取延性加强措施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等筒体结构,外框架应有足够的刚度,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3)砌体结构房屋
(1)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2)多层砌体的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板在墙上或梁上应有足够的长度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应采取有效的拉结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3)砌体结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可靠连接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阳角处的大梁支撑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墙体应设置通长拉结钢筋网片
顶层以下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出设置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并与构造柱连接
(4)砌体结构房屋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对于砌体抗震墙,其他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框架梁柱。
5.建筑效能减震措施
(1)消能器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类型、使用环境、结构控制参数等因素,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时预期的结构位移或内力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消能器
(5)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8)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消能器的支撑构件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10)消能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方式一般分为
支撑型、墙型、柱型、门架式和腋撑型等
(15)消能器与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预埋件的锚筋应与钢板牢固连接,锚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锚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
剪力墙、支墩长度方向全截面箍筋应加密,并配置网状钢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