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报告]2024预制食材产业发展报告
2024-05-02 23:35:58 0 举报
这份《2024预制食材产业发展报告》是一份深入探讨预制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文件。它涵盖了从市场分析、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到行业竞争格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报告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对未来几年的预制菜行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预测,为行业内外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预制食材行业发展建议
强化预制食材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品牌定位与价值主张
产品研发与创新
营销推广与市场渗透
客户服务与品牌忠诚度
探寻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打破预制食材产品同质化困局
开发地域特色菜品
创新口味组合
高端食材运用
针对特定人群定制
推出时令预制食材
智能化精准管理
探索产业质量保障机制,强化预制食材质量安全
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加强生产过程监督
第三方检验认证
法规政策支持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园,发挥预制食材产业集聚效应
市场调研与定位
产业链资源整合
产业园区规划
政策对接与利用
强化教育培训与发展储备,构建预制食材产业人才高地
校企合作办学
职业技能认证
继续教育与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
激励制度建设
强化技术革新与应用,创新预制食材产业
研发投入与科研团队建设
产学研合作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
加强国际对接与融合,拓宽全球市场布局与发展路径
营销渠道扩展
国际标准对接
适应性改进与创新研发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报告来源:
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行业现状分析
概念界定
概念及分类
概念
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等食材为原辅料
运用标准化工业化作业流程,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
预加工
分切
搅拌
腌制
滚揉
成型
调味
或预烹调
炒
炸
烤
煮
蒸等
并进行预包装的程品或半成品
食材
分类
即食食材
打开包装可直接入口,或适用复热器皿
如熟食肉制品、凉拌菜、佛跳墙等
即烹食材
通过炒炸煮烹等供需加工后可食用的成品或半成品
如烤鱼料理包、牛排等。
产业链概况
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
农牧渔种养殖业
初加工企业
中游:加工流通
预制食材企业
农牧水产企业
专业预制食材企业
传统速冻食品企业
零售企业
餐饮企业
流通企业
传统经销商
供应链企业
下游:消费
B端渠道:80%
团餐
采购规模大、注重食品安全
大B餐饮
定制化预制食材
中小B餐饮
分散、高频量小、标准化
乡厨
本土特色
C端渠道:20%
线下:商超、便利店、农贸市场
线上:新零售电商
市场分析
市场特点
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扩容趋势明显
2023年注册4136家,同比增加46%
企业规模较小
注册资本以100万元以内居多,占比约37%
地域特征明显
2023年新注册企业集中分布再沿海地区及农业大省
山东新增预制食材企业位居全国第一,其次为河南、安徽、海南
注册企业设计食品加工、餐饮、农林牧渔及零售等领域,以食品加工最多,占比53%
市场规模
2017年以后一致较高增速、2023年预估超过5100亿元
2019-2023年水产、肉禽、米面蔬菜类预制食材三大品类呈稳健增长状态
肉禽预制食材食材规模2023年同比增速最高,达到25.28%
预制食材B端约占80%,C端市场规模增速高于B端。
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较低
70%以上的预制食材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状态
2023年中国预制食材行业前十公司市场占比近10.22%
市场竞争激烈,资本加码布局预制食材赛道
B端市场需求
预制食材的核心价值
餐饮端标准化
后厨烹饪便捷化
实质需求
降本增效
高端酒店、大型餐饮看重供应商综合服务能力
产品
定制化
高品质
安全性
服务
快速响应
密切配合
中小餐饮、乡厨宴席市场需求广阔
小批量、多批次、采购灵活
核心诉求:成本为先
外卖市场增速较快
著中预制食材产品的性价比,追求利润
团餐对预制食材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更注重生鲜半成品
C端市场需求
细分
超市
关注预制食材产品品质和操作便捷性
电商/新零售
关注预制食材口味和操作便捷性
农贸市场
关注预制食材品质和性价比
消费场景及价格偏好
中餐和晚餐是预制食材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场景
价格方面,消费者更偏爱低价预制食材
消费者认知及需求分析
预制食材了解程度尚待提高。
完全不了解和了解较少的占比超过50%
消费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安全卫生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大部分受访者每个月购买预制食材的频率较高
更加偏好新鲜即配和创新口味
消费者画像
职业:学生、待业或退休人群、自由职业者
年龄:中青年(31-40岁,其次为18-30岁)
区域:西北、中南、西南、华北地区比例较高
性别:男女差异不大
预制食材品类发展趋势
多样化
家常菜品
特色美食
健康轻食
素食
儿童食品
健康化
如低盐、低糖、无添加
性价比
技术化
政策分析
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推进预制食材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
广东省政策领跑、地方配套政策大量涌现
地方政策突出地域特色美食文化
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更为规范
技术分析
部分预制食材冷冻冷却新技术
真空快速冷却技术
冷却速度快、水分流失少、均匀性好
高压冷冻
避免了肉品组织细胞外产生成片的大冰晶而导致的组织变形,对肉纤维的集些破损较小
超声波辅助冷冻
避免了肉品组织细胞外产生成片的大冰晶而导致的组织变形,对肉纤维的集些破损较小
电场辅助冷冻
加速冻结过程,冰晶小而均匀,降低肌肉组织的机械损伤及细胞猥琐,减少蛋白氧化程度
冷冻保护剂冻结
抑制冷冻过程中冰晶形成,减少对肌纤维的机械破坏,减少汁液流失,减少冷冻肉品原料再储藏过程中的形成和重结晶。
部分预制食材流通新技术
TTI系统
实时监测冷链温度和时间情况,为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保质期的真实信息
数字孪生
根据实体反馈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监控、仿真分析和计算,并对分析大量数据模拟食品内部、外部的编号。通过解析演算实时信息,识别再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诊断食材裂变发生的源头,如磕碰、温湿度、光照、微生物反应等易忽视的细节。
新鲜度指示剂
利用食品腐败过程中释放的特定生物分资与指示剂发生反应,导致指示剂的颜色、荧光强度或电化学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判断食材的新鲜度
射频识别设备
记录关于食材来源、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从而快速准确的追踪每一份预制食材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过程,实现食品安全追溯。
部分预制食材包装新技术
纳米包装
运用纳米技术讲传统包装改性,形成具有纳米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包装材料
如采用纳米银聚乙烯保鲜袋对新鲜酱鸭进行包装,相比普通聚乙烯保鲜袋能较好的维持酱鸭风味。
活性包装
通过将添加剂如壳聚糖、植物精油、纳米可立等参入包装系统,防止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延长预制食材的保质期。
智能包装
利用食品腐败过程中释放的特定生物分子与指示剂发生反应,导致指示剂的颜色、荧光强度或电化学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判断食材的新鲜度。
部分预制食材灭菌
超高压杀菌
辐照米军
生物杀菌
脉冲电场杀菌
冷等离子体杀菌
SWOT分析
优势
提升餐饮企业后厨烹饪效率,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方便快捷。
农林牧渔企业更易利用其资源整合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投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结合了传统食品的需求集中、高标准化、易规模化生产,有更高的附加值,促进饮食的规模化和工业化。
加工、冷藏、保险及物流方面改善升级,为预制食材市场扩容提供了技术支撑。
具有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先天优势,有饮食偏好相同的群体,跨国冷链物流逐渐完善。
机遇
产业化建设如火如荼、发挥资源共享和规模经济效益
产业基金持续增长,助力预制食材强群优链
海外市场潜力广阔,出海驱动预制食材新增长。
餐饮连锁化扩张和降本增效需求,加速预制食材渗透
小家庭趋势和单身经济,助力预制食材飞上餐桌。
威胁
消费者认知有待扭转,消费者信心不足
产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
海外贸易发展受制于海外环境与产业基础
问题
技术、装备尚待提升
特征品质保持难
绿色加工技术缺乏
工业化装备不足
全程严格温控运输难
错误认知,未根据石材不同品类的储存温度进行严格温控。
保温箱不达要求
配送成本过高
配送站点未分区存储
缺乏统一标准、检测监管难
标准体系不健全
产品分类复杂
监督依据待完善
安全指标不一
食品安全风险
缺乏评价指标
配送标准执行不到位
难以实现原材料追溯管理
缺乏统一明晰的外包装标识规范
专业人才短缺
食品科学家
品控专家
研发工程师
烹饪匠师
产品同质化
产品种类类统
口味及烹饪方式相似
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
供应链依赖
创新研发滞后
预制食材创新大赛优质企业案例
大希地
创立于2012
C端牛排为主
亮点
智能化生产和研发
供应链强支撑
产品高性价比
多渠道流量布局
恒都农业
创立于2009年
供应海底捞、呷脯呷脯等B端连锁餐饮
发展出红烧牛腩、酸汤肥牛等几十种产品
亮点
供应链优化
合作伙伴共建
技术升级和标准化生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