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
2025-03-04 23:09:1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智力发展理论
关于智力
智龄的概念
比纳
1908
西方最早给智力下定义
斯腾(德国)
亨孟
智力是获得知识和保持知识的能力
斯滕伯格
“成功概念”
20世纪90年代
智力三元理论
情境、成分、经验
爱情三成分
激情、亲密、承诺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七种智力
言语、逻辑-数学、空间、音乐
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部智力
哈佛大学
归因理论
维纳
两维成败归因理论
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运气——解释成功失败知觉到的主要原因
海德
归因分为 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
凯利
个体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先设定一个参照点
安斯沃斯
把儿童依恋分为 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焦虑-矛盾性依恋
柯尔伯格/科尔伯格
品德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前道德水平(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阶段
相对主义阶段
利己主义阶段
因循水平(9—15岁)
“好孩子”阶段
人际和谐一致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原则水平(15岁以后)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道德两难法
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杜威
问题解决五步骤模式
产生困难;对困难的界定;借助已有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验证假设;产生迁移
华莱士
问题解决分为四个步骤
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塞伦
”学习风格“概念
1954
金布尔
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学时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习需要练习,要受到强化
迈克卡等
学习策略分为三大部分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沙赫特
情绪三因素
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刺激因素
陶行知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皮亚杰
“发生认知论”创始人
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发展心理学
核心思想
认识取决于联系具有某种先天素质的主体和客体经验的动作
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再建构
知识发展理论
儿童认识的发生是由于主客体相互作用
按照认知结构的性质把认识发展划分为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出生至2岁
哥白尼式的革命
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
2-7岁
符号功能的大发展
最大的特点
2-5岁属于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
6-8岁属于权威阶段(他律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8-12岁
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具有了灵活和平衡的特性;运算达到了“可逆性”
8-10岁属于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
10-12岁属于公正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3岁以后
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最为显著特点
用平衡化概念阐述认识发展的机制(对于影响儿童智慧发展因素)
平衡化的本性其实是自动调节
人的品德成熟的表现在 尊重发展和社会公正 两个方面
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
人格心理学
认为人格与体格相关的心理学家
科瑞奇米尔
《体格和性格》
瘦长型、矮胖型,,,
谢尔顿
胚叶型
霍兰德
把人格分为六种类型
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传统型
威特金
把人分为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美国
特质理论
艾森克
内外性、情绪性(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维度)
人格维度
艾森克人格问卷
奥尔波特
把特质作为人格结构的单位
Y- G人格测试
12种人格特质问卷
巴普洛夫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学说
强、平衡、灵活 4种类型?安静型...
俄国文学家气质类型
普希金
胆汁型
赫尔岑
多血质
克雷洛夫
粘液质
果戈里
抑郁质
波果斯洛夫
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专门能力、实践活动能力
苏联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