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级经济师笔记【金融】
2024-06-15 20:34:2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2024年高级经济师【金融】学习笔记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绿色金融
支持科技创新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维护金融稳定
指导思想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十大部署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扩大内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金融工作会议部署
近年来对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
服务于革命战争
扎根于社会主义事业开创
致力于推进市场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助力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执行
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金融市场保持韧性和活力
健全金融监管制度
加强金融监管执法
推进金融法制建设
持之以恒严惩金融腐败
金融运行和监管
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充裕
进一步支持重点领域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提升基础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金融改革和开放
持续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防范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防范金融市场风险联动和外部冲击
构建防范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隐患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
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调整金融管理部门职责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成就
百年来的探索和成就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
对全球金融发展经验成果的借鉴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
深刻领悟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
十八大以来经验
第1章 党的领导
走好中特金发展之路
政治性
人民性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见第1章
中金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
金融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
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中特金发展道路与西金发展道路的显著区别
坚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要素相结合的条件提升
金融要素相结合的有机程度提高
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
金融要素结合后,金融功能发挥程度提高
新的金融要素(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的融入,扩展了金融体系的外延
内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平等地进入金融市场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有序竞争
发挥市场机制的对内对外开放机制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保障金融市场的活力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国际合作
防范金融交易的跨国监管套利和国际风险
做到金融监管对各类金融行为的全覆盖
能够根据现代科技进步和实体经济的要求,适时改革或调整金融机构,提高金融运作效率
特征
清算和结算
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提供价格信息
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功能
银行导向vs市场导向
现代金融体系概述
政治性和人民性
安全性和效益性
创新性和开放性
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途径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现代金融体系
促进资金融通
便利支付结算
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降低信息成本
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金融机构职能
商业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
证券机构
保险公司
其他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及制度安排
现代金融机构
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揭示了资金的归集与传递过程
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
含义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融资期限分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按交易层次分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按融资方式分
同业拆借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按金融资产形式分
分类
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服务中介
金融市场主体
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客体
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要素
现代金融市场
作用
确立人民银行统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职责
增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
完善举措
金融基础设施
第2章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对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市场环境是决定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因
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自有资金无法达到的资金规模
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受到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
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金融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本最初来源都是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方向
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试金石
金融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发展
关系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汇率风险逐步显现加剧
金融风险与各类风险相互交织,深度关联
风险隐患较多
金融资源被低效占用
沉淀在僵尸企业低效环节传统领域
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智慧产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的行业存在着贫血和缺血
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
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金融生态、法治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存在的问题
政策举措
金融与实体经济
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引导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为初创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及金融服务
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
概念和任务
发展成效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
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
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
面向领域
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绿色金融体系
持续推进绿色金融
强调金融服务的整体完备性时,侧重对特定群体的支持
广义上
定位于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狭义上
发展脉络
扶持小微企业
支持三农和偏远地区发展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实践
积极发展普惠金融
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
概念
养老金金融
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
加快发展养老金融
移动支付发展迅速
数字信贷规模全球最大
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加快,跨境结算取得积极进展
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占据领先优势
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在头部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实践探索
金融强国是目标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
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导向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要导向
导向
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
具有适合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走好中特金发展之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做到八个坚持
发展要求
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第3章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风险是一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金融风险的内涵和管理方法
定义和特点
监测
评估
监管
防范手段
初步建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基本制度框架
科学评估认定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获得积极成效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
永恒主题
资本的非法流入流出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挑战
资本账户开放造成的冲击
网络金融提出的新课题
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是重大隐患
金融监管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
金融法治建设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及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
主要挑战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优化融资结构
以堵后门修围墙开正门的方式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公开透明化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
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坚定不移去杠杆
强化金融监管
平衡创新与监管
稳步扩大开放
积极成效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风险监测和早期预警
资可抵债是推动在线修复的前提
系统性影响是决定采取各种处置方式的重要考量
外部约束是选择处置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处置方式抉择的考量
健全高效风险处置机制
强化人民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职能
压实各方责任,防范道德风险
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顺序,完善处置资金保障体系
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发挥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平台功能
政策建议
精准处置高风险的中小银行风险
降低风险处置成本
提升监管有效性
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早期纠正机制的作用
健全预警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异常指标的监测预警,提升早期纠正的前瞻性
将央行评级、监管评级与早期纠正有序衔接
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依法合规
对增量高风险银行限期纠正,不纠正及处置
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各部门形成合力
工作原则
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万亿元授信支持金融16条
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民营房企融资纾困
房企股权再融资重新启动
房地产市场
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
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城镇化进程
经济风险财政化增加政府的潜在支出责任
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汲取能力下降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激励的变化
预算软约束以及中央与地方博弈
形成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
十四五时期还本付息压力逐步增大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风险主要集中在城投平台等主体形成的隐性债务
特点与现状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换
强化地方债务风险监管
构建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实施分级差异化管理
优化债务结构
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谨慎探索展期降息、置换债务,化解隐性债务
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健全差异化特色化治理机制
全面加强专业管理
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执行规定,准确开展资产分类,提足拨备,夯实资本,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加强风险排查预警,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强化对重点机构、领域、业务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保险机构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
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
健全风险处置机制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需要强监管,严监管
需要建立兜底监管机制
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凝聚共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
需要加强打非宣传教育
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维护金融安全的根和魂
持续壮大实力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底气
全面风险管理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石
维护金融稳定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职责使命
将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作为评价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将保障民生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工作
服务实体经济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生存根本
融入全球战略布局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壮大路径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压舱石作用
保险承保
保险理赔
资金运用
风险分担
关键功能
深刻把握保险机构的职能定位
持续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如何发挥作用
中国人保: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人寿: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中国太平:贯通境内外保险市场
中国信保:履行政策性职能
中再集团:以再保险业务为核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实践
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金融机构的金融稳定作用
第4章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金融改革取得一定成就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依然偏弱
银行体系风险累积加大并逐渐暴露
金融监管水平提升落后于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改革存在不足
时代背景
有助于推动金融发展
有助于发挥市场作用
有助于完善金融监管
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重大意义
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
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推进各项金融专项改革
逐步放宽民营银行的准入机制
重视丰富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等市场主体的金融选择权
协同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化解已有金融风险,构建全方位覆盖的金融监管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
期限结构错配
权益错配
服务对象偏颇
优化金融结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
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
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反腐倡廉
运用现代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
去杠杆
管理金融风险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破除金融体系的所有制和意识形态偏好,遵循竞争中性原则,平等为各种所有制企业提供高效率服务
一整套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制度
规范并保护制度运行的法律法规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遵循经济规律
破除信息不对称
提供更可靠的信用基础,助力金融体系正常运行
准确提供各种要素的流动轨迹,便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让各个部门各个主体都能够显示自己的偏好,为资源配置提供有效参数
发展金融科技
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扩大对外开放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大举措与成效
完善落实巴塞尔III框架
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推动有效处置机制建设
持续监测非银金融中介领域风险
评估并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制定加密资产监管规则
国际场外衍生品改革持续推进
稳健薪酬实践原则和标准稳步落实
推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
其他
国际社会
系统性风险监测和评估
开展压力测试
开展宏观审慎管理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监测非银金融中介业务(欧盟)
主要经济实体
金融政策统筹协调
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
推动资管行业规范发展
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稳步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工作
推动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
我国
国际金融监管进展及我国实践
放开同业拆借利率,推动资金批发市场利率市场化
国债利率招标为起始,实现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
外币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先行,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并轨
以外币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为锚
准备阶段1996~2003
先贷款后存款
发展阶段2004~2013
专攻击存款利率
全面开放阶段2014~2015
利率走廊机制
LPR机制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
解决利率双轨制问题
最终生化阶段2016年以后
循序渐进放开利率管制
建立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优化央行政策利率机制
加强存款利率监督
强化市场基准利率培育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
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
推动国际接轨
未来利率市场化方向
利率市场化改革
不断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建立健全外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推进外汇市场发展,建立外汇市场自律机制
改革措施
人民币汇率形成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外汇市场基础更加牢固
显著成效
汇率市场化改革
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
应用和场景建设进展顺利
强化基础产品供给
探索智能化产品应用
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计
坚守安全底线
产品研发和服务升级持续推进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标准制定
举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产品服务
坚持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夯实数字人民币发展的话和监管接触
坚持市场化发展,激励各方合作共赢
原则
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重点领域金融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统一票据清算的需要
稳定信用体系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产生原因
发展历程
业务特点
功能作用
中央银行的性质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现代央行制度概述
建设现代央行制度的意义和主要举措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全力推动政策性金融改革落地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坚定不移走好中特金发展之路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参与金融高水平开放
培养堪当金融强国重任的金融队伍
强化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作用
加快健全风险监测机制,积极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关系,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
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举措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第5章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经济改革的意义
解决核准之下暴露的问题和乱象
对投资者的保护
注册制改革
市场架构清晰化和板块分工明确化
发行制度迭代升级
强化风险监管和风险防范
提升市场包容性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满足社会财富管理需求
提升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
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例
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意义
萌芽期-探索与发展期-完善期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
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
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
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
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内在逻辑
内容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股票市场制度改革
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面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偿还性
流动性
安全性
收益性
零息债券,贴息债券,固定利率付息债券,浮动利率付息债券,利随本清债券
按付息方式分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转发性主体分
债券的概念和分类
债券市场助力科技金融
债券市场助力绿色金融
债券市场助力普惠金融
债券市场助力养老金融
债券市场助力数字金融
目标
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目标
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
规范绿色债券发行
完善高收益债券市场功能
激发养老服务活力
数字金融前景可期
规范完善证券发行业务
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机构设置
非营支部机构监督管理条例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
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
实行大股东减持规则
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放管结合约束市场
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规范金融市场行为
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体制机制
强化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潜在风险隐患的源头治理
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
打击金融市场违法行为
强化金融市场规则,规范金融市场行为
第6章 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化
货币政策创新的原因
调整货币政策目标,由数量型调控转为价格型调控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构建结构性货币政策
完善货币政策机制,转变调控方式和操作手段
宏观调控注重国际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创新实践
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机制
概念界定
资本管理工具
流动性管理工具
资产负债管理工具
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工具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
时间纬度工具
特定机构附加监管规定
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跨市场金融产品管理工具
风险处置等阻断风险传染的管理工具
结构维度工具
启用、校准和调整流程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机制
支持保障和政策协调
机构监管
行为监管
功能监管
穿透监管
持续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监管要求
世界经济复苏分化程度加剧,缺乏增长动力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仍有待提升
金融监管需进一步数字化、智能化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尚有差距
风险处置常态化,市场化,法治化机制不全
金融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举措
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是健全我国宏观审慎制度的具体措施,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
是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利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资源从房地产转向实体经济
有利于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水平
重要意义
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分档管理
体现区域差异
设置过渡期
明确约束措施
建立长效调节机制
主要内容
常态化实施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严格准入标准
确保做实资本
健全公司治理
强化外部约束
坚守战略定位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有助于提升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
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有助于推动银行业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
充分掌握客户风险变化,确保风险权重的适用性和审慎性
强化监管检查,优化压力测试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
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强化相关定性和定量信息披露,增强市场的外部约束
加快补齐短板,做好实施准备
生化资本应用,建立长效机制
夯实资本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进一步做好《资本办法》实施工作
落实银行业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重点领域金融监管措施
第7章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以招商引资和促进出口为主的开放
探索奠基阶段1978~2000
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推动商业银行改制和加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兑现承诺阶段2001~2008
以人民币走出去和向境外机构进一步扩大境内金融市场为主的开放
双向开放阶段2009~2018
以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为引导,以对外关系法为保障,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全面开放阶段2019年以来
历史进程
金融机构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初具规模,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初见成效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要
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手段
是实现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稳定的挑战
证券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与管控风险
债券市场开放下市场联动性带来的危机
面临的挑战
强化国际金融治理的必然需要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必然需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需要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需要
由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
不断建立和完善互联互通机制
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规则制定
新举措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规模限制
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项下股权转让资金和境外上市募集资金支付使用
优化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稳慎推动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更好支持跨境投资创新发展
跨境直接投资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加大境内股票及债券市场发行端的外汇政策供给
持续提升跨境证券投资便利化水平
跨境证券投资渠道不断拓展
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
便利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
持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
取消外债账户异地开立核准
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
跨境融资和资金支付使用更加自主便利
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沪港通和深港通
债券通
互换通
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
互联互通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范式之一
有效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
提升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为人民币国际使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使香港成为连接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
取得的新成就
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重要举措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
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取得的成效
优化跨境人民币基础制度安排
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
营造良好的人民币国际使用生态
加大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及拓展力度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趋势展望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外汇市场产品日益丰富
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点多面广
外汇市场对外开放有序推进
外汇市场监管规则更趋规范
向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迈进
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加强政策供给,支持企业更好开展汇率风险管理
多渠道宣传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
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支持中特金体系建设
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动外汇质量高质量发展途径
推动外汇市场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安全网的概念
金融全球化加剧溢出效应
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剧烈
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完善国际金融安全网的必要性
强化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的全球安排
促进各层次协调与合作
增强危机前瞻识别和预防能力
如何构建
构建更加充分和有效的国际金融安全网
美欧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市场风险不确定性增加
境外股票市场孕育调整风险可能引发境内资产价格出现波动
日本央行货币紧缩可能引发海外流动性危机
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防范境外输入性金融风险
中国是国际金融治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2008年以前
开始积极参与治理规则制定,提供治理思想
提出构建平等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2008年以后
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实践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周期发展,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制度建设能力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
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提升国内金融治理能力,增强金融竞争力
完善区域金融治理,创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
构建以G20为核心的互利共赢国际金融治理框架
中国参与的具体体现
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
第8章 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
企业是指把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结合起来,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具有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和契约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规定规矩和行动准则
企业与企业制度
金融企业产权制度
金融企业经营制度
金融企业管理制度
金融企业组织制度
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制度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及其要素
金融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最优化
股东财富或净资产最大化
金融资产流动合理化
金融资产风险最小化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目标
协调关系
规范行为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功能
关于金融企业中小股东的保护
关于对董事会及董监高的约束
关于信息披露
关于监督机制
与股东知情权
关于风险控制
公司法的影响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法律法规
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特征
我国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加强股东资质穿透审核与股东行为监管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履行职责监管
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金融企业外部监管的内容
金融企业外部监管的措施
金融企业外部监管建设
提升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
公司法深化了党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金融监管部门的贯彻落实
深化党建与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
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商业银行的资本
保险公司的资本
证券公司的资本
营业功能
保护功能
管理功能
金融企业资本的概念与功能
资本的构成
宏观经济形势
银行信誉
资产负债状况
法律制度因素
影响资本需要量的因素
内部筹集资本和外部筹集资本
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
股东的资本补充承诺
监管上对发起人或者战略投资者有较高的审慎性条件
对上市的金融企业投资者有何种要求
对主要股东的参股控股商业银行数量有限制
不允许存在隐名股东
更需要市场认可
资本管理中的特殊情况
一般要求
国有企业及国有金融资本的概念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和要求
国有金融企业的出资人的管理职责
国有金融企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
国有金融企业的落实
完善企业资本管理及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的措施
商业银行拓宽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及实践
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金融资本的特别要求
金融企业资本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
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等
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
匹配性原则
全覆盖原则
独立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
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
高级管理层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风险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方法
风险管理报告
压力测试安排
新产品、重大业务和机构变更的风险评估
资本和流动性充足情况评估
应急计划和恢复计划
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健全内控组织结构,明确分工机制
严格执行授权与审批制度
健全独立的会计核算制度
健全内部稽核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内容
加强落实机构主体责任
规范从业人员相关行为
建设措施
金融企业内控机制建设
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
金融企业大股东的定义
资金占用问题
过度杠杆问题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交叉感染问题
金融企业大股东问题的表现
持股行为方面
治理行为方面
交易行为方面
责任义务方面
银行保险机构职责
治理方案
对金融企业大股东问题的源头治理
第9章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狭义的金融创新一般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金融领域的一切新要素和新组合的出现
金融创新的概念
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分别从业务角度和技术角度理解
金融科技的概念
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组织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创新表现形式
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收集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信息验证成本,获取客户成本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处理交易的速度更快,耗时更短
支付结算速度的提升
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推动实现普惠金融
改善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强化与拓展金融功能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技术性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系统性风险
金融科技下的风险类型
金融科技在信息不对称方面是一把双刃剑
长尾效应增加了金融科技风险的负外部性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引发金融风险
技术的依赖性增加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金融科技下风险的产生机理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局限性
滞后的监管政策和有限的技术支撑导致监管失灵
金融创新装的监管失灵
金融创新推动的创新型监管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健全
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
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进一步深化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稳步推进
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科技助力金融发展
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金融创新概述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做好金融创新大文章
金融实践创新成果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理论创新成果
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国有金融资本统一管理框架加快构建
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提速
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行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形成
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金融制度创新成果
我国金融创新的成果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部署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方面进行创新变革
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聚集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跨部门的优势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以国家大型科技项目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兴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培育基地,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金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的内涵
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由之路
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强化金融创新监管法治化的内在逻辑
选择性监管路径
不确定性法律概念
概括性条款
规则扩张式监管路径
监管沙盒的生成逻辑
以英国为代表的申请审批制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申请报备制
监管沙盒的模式
我国监管沙盒实践
实验式监管路径
金融创新法律监管路径
金融创新的法治建设
第10章 在市场法制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高级经济师【金融】-2024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