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工综合
2025-03-28 08:57: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初级社工综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主要领域
内涵
特点(6):专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互动合作、多方协同
目标、功能
目标(3)
服务对象层面(4):解救为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2):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文化层面(2):弘扬人道、促进社会团结
功能
对服务对象(4):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4):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要素
要素(5):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者、专业价值观(灵魂)、专业的助人方法(基本功)、助人活动(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直接服务角色(7):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鼓励)、关系协调者、倡导者、使能者、教育者
间接服务角色(3):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资源链接者/经纪人/中介者、政策影响者
合并角色
核心能力(5):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与干涉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主要领域
主要领域(13)
领域的扩展
(1) 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2) 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 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
性社会工作。
(4) 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着重了解)
①社会工作深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②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③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加
快建设
(2) 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3) 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社会工作、减灾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
性社会工作。
(4) 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着重了解)
①社会工作深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②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③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加
快建设
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
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
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当事人自决
专业伦理
主要内容(6):服务对象自决、保密议题、双重关系、知情同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
伦理原则(7):保护生命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由自主原则、最小伤害原则、生命质量原则、隐私保密原则、真诚原则
专业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作用
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维护社会正义
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维护社会正义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
人类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满足基本需要后,还有认识和理解的欲望、审美的需要)
阿尔德佛尔的ERG理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
①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③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③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迫切程度)
人类行为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①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②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③正常行为和偏差行
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
特点
①适应性;②多样性;③发展性;④可控性;⑤整合性。
社会环境
特点
①多样性;②复杂性;③层次性;④稳定性;⑤变动性
家庭
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等。
家庭教养模式
骄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
功能
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
同辈群体特点
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学校影响
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工作单位影响
①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规范;②建立社会关系, 自我调适适应工作和社会需求
社区类型
①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社区;②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③传统社区和现代
社区。影响:①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②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影响;③
社区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④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影响成员行为。
社区。影响:①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特征;②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影响;③
社区规范对成员行为具有约束作用;④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影响成员行为。
文化影响
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大众传媒类型
旧传媒、新传媒。影响:①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
增强受众的固有观点和行动;②大众传媒的重复传播能够直接改变受众行为;③可以使受众
改变原有立场;④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⑤提供行为规范。
增强受众的固有观点和行动;②大众传媒的重复传播能够直接改变受众行为;③可以使受众
改变原有立场;④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⑤提供行为规范。
人生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婴幼儿
学龄前
区分他人与自我
学龄
青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7、社会工作行政
含义、功能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社会服务策划的形式:战略性策划;方案发展策划;问题解决策划;创新策划。
方案策划步骤:问题认识和分析阶段、目标制定阶段、方案安排阶段、服务评估阶段。
社会服务机构类型与运作
类型
①政府主管社会保障事务的行政机构;②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类型:①政府;②群众团体组织;③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④社会服类民间组织。
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类型:①政府;②群众团体组织;③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④社会服类民间组织。
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工会、老龄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
运作
社会服务机构的一般结构类型:直线式组织结构、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和职能式组织结构。
社会服务机构的团队式结构:多功能型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
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①授权: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
②协调:程序性协调;工作性协调
③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同事协调、向公众交代等
④控制:确保行政实施计划的实施方向;实行授权管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②协调:程序性协调;工作性协调
③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同事协调、向公众交代等
④控制:确保行政实施计划的实施方向;实行授权管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动机
以自我为中心
以利他和社会为中心
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1)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 (2)工作发展与设计; (3)招募; (4)面谈与签约; (5)迎新说明与训
练; (6)督导与激励; (7)奖励表扬:如表扬大会、征求志愿者意见并倾听、充分信任、志愿
者生日时及时基础贺卡,激励志愿者; (8)评估。
练; (6)督导与激励; (7)奖励表扬:如表扬大会、征求志愿者意见并倾听、充分信任、志愿
者生日时及时基础贺卡,激励志愿者; (8)评估。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款方式
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低偿服务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
(1) 社会捐助【高频考点】
1 个人捐款 (动机) :个人需要、外界影响、利他动机
2 企业捐款 (动机)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提升公司形象)、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 (俱乐部)
(2)政府购买服务
(3)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法:项目申请;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特别事件筹资活动。
1 个人捐款 (动机) :个人需要、外界影响、利他动机
2 企业捐款 (动机)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提升公司形象)、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 (俱乐部)
(2)政府购买服务
(3)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法:项目申请;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特别事件筹资活动。
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和内容
督导的功能
行政功能:要求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与选择、被督导者的引导与安置、工作计划与分
配、工作监督、回顾与评估、工作授权与协调等方面担负指导责任。
配、工作监督、回顾与评估、工作授权与协调等方面担负指导责任。
教育功能:要求督导者对被督导者完成任务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协助被督导者
实现专业上的发展。
实现专业上的发展。
支持功能:督导者向被督导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被督导者感到自我的重要性
与价值感,让被督导者能轻松面对工作。
与价值感,让被督导者能轻松面对工作。
督导的对象
(1)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
(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初级社会工作者;
(3)机构实习生;
(4)志愿者
(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初级社会工作者;
(3)机构实习生;
(4)志愿者
督导的类型
1、师徒式督导;2、训练式督导;3、管理式督导;4、咨询式督导
督导的内容
1、行政性督导
(1)社会工作者招募和选择; (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 (3)工作计划和分配; (4)工作授权、
协调与沟通; (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6)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
2、教育性督导
(1)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问题” 、“工作过程”、
“ 社会工作者本身”的知识以及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3、支持性督导
(1)疏导情绪: (2)给予关怀: (3)发现成效; (4)寻求满足。
4、志愿者督导功能
(1)行政性督导功能—培养有效志愿者; (2)教育性督导功能—培养能干的志愿者; (3)支持性
督导功能— 了解和关怀志愿者。
(1)社会工作者招募和选择; (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 (3)工作计划和分配; (4)工作授权、
协调与沟通; (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6)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
2、教育性督导
(1)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问题” 、“工作过程”、
“ 社会工作者本身”的知识以及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3、支持性督导
(1)疏导情绪: (2)给予关怀: (3)发现成效; (4)寻求满足。
4、志愿者督导功能
(1)行政性督导功能—培养有效志愿者; (2)教育性督导功能—培养能干的志愿者; (3)支持性
督导功能— 了解和关怀志愿者。
9、社会政策与法规
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社会工作的关系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我国特定领域的社会政策法规
伤残补助金
一级伤残2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级伤残25个月的本人工资
三级伤残23个月的本人工资
四级伤残21个月的本人工资
4、个案工作
主要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
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
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反思(回顾经历)
间接治疗技巧
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
特点
研究
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人格方面,意识和无意识间的关系
缘由诊断: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影响是什么
分类诊断:生理、心理、社会层面
治疗
危机介入
危机
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
发展
危机、解组、恢复和重组
基本原则
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行为治疗模式
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申请与接案
1、申请、2、接案、3、专业关系建立
预估与问题分析
(1)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 (2)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横向分析(现在) (生理、心理、社会) 和纵向分析(过去) (发展变化过程) 】; (3)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
制定计划
(1)服务计划的制订; (2)服务面谈内外的安排; (3)服务协议的签订f
开展服务
(1)服务的推进:从能做的开始,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2)专业角色的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3)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
(4)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1 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资源 (家人、亲属、朋友、同伴、志愿者) ;正式资源 (正
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 ;
2 链接资源的方式:资源提供、资源发现、资源培育、需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
3 服务协调:面谈内外协调、服务对象与他人改变协调、服务对象与社工改变协调。
(2)专业角色的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3)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接纳、无条件关怀、真诚。
(4)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1 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资源 (家人、亲属、朋友、同伴、志愿者) ;正式资源 (正
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 ;
2 链接资源的方式:资源提供、资源发现、资源培育、需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
3 服务协调:面谈内外协调、服务对象与他人改变协调、服务对象与社工改变协调。
评估与结案
(1)结案:结案5类情形、4项工作内容、3种形式。 (2)成效评估:服务对象改变、目标实现程
度、资源投入。 (3)跟踪服务。
度、资源投入。 (3)跟踪服务。
常用技巧
会谈
1、类型:建立关系会谈;收集资料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一般性
咨询会谈。
2、技巧: (1)支持性技巧 (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 (2)引导性的技巧
(澄清(模糊不清)、对焦(最)、摘要) ; (3)影响性技巧 (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
告、对质(言行不一)) 。
咨询会谈。
2、技巧: (1)支持性技巧 (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 (2)引导性的技巧
(澄清(模糊不清)、对焦(最)、摘要) ; (3)影响性技巧 (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
告、对质(言行不一)) 。
记录
1、个案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2、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
3、个案记录的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
据、未
来研究的参考。
2、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
3、个案记录的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
据、未
来研究的参考。
收集资料
1、会谈的运用: 自我陈述、对答方式;
2、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
3、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2、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
3、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制定服务计划
1、目标清晰而且显示 (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
2、服务对象范围明确 (服务对象、重要他人) ;
3、策略合理 (与目标一致、互相协调) 。
2、服务对象范围明确 (服务对象、重要他人) ;
3、策略合理 (与目标一致、互相协调) 。
评估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
效果评估
过程评估
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
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和心理测量
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坦诚与保密
5、小组工作
概念、类型、特点
小组类型
教育小组
XX新手训练营”小组、“XX技能提升小组”等
成长小组
体验小组”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支持小组
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针对吸毒人员的“同伴治疗小组”等
治疗小组
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治疗小组” 、社区矫正对象“星星点灯小组”等。
特点
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
注重团体的动力。
注重团体的动力。
功能
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
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模式
互动模式
(1)特点:通过小组互动促进组员成长和发展; (2)实施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
“面对面”的互动。
“面对面”的互动。
发展模式
(1)特点: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实施原则:积极参与原则 (主动表达,积极
分享) 和“使能者”原则 (发展认知,激发潜能) 。
分享) 和“使能者”原则 (发展认知,激发潜能) 。
过程
准备阶段
组员招募、遴选、目标确定、制定计划
开始阶段
矛盾心理与行为特征;
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
沉默与被动;对社会工
作者的依赖性
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
沉默与被动;对社会工
作者的依赖性
领导者、鼓励
者、组织者
者、组织者
小组规范:角色规范、秩序性规范、文化规范
转折阶段
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
感;互动中的抗拒与防
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
冲突。
感;互动中的抗拒与防
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
冲突。
小组协助者、引
导者、调解人、
支持者
导者、调解人、
支持者
成熟阶段
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
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
高;组员对小组充满了
信心和希望;小组的关
系结构趋于稳定。
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
高;组员对小组充满了
信心和希望;小组的关
系结构趋于稳定。
信息、资源提供
者和联结者;能
力促进者;小组
的引导和支持者
者和联结者;能
力促进者;小组
的引导和支持者
结束阶段
浓重的离别情绪;小组
关系结构的弱化。
关系结构的弱化。
引导者、领导
者、评估者
者、评估者
技巧
沟通与互动的技巧
①与组员沟通的技巧: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专注与倾听、积极回应、适当自我表露、对信
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总结。
息进行磋商、适当帮助梳理、及时进行总结。
②促进组员沟通技巧:提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
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
员相互回馈、示范引导。
小组讨论的技巧
①事前准备:选择合适主题;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安排活动的环境;
挑选合适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
挑选合适参与者;准备好讨论草案。
②主持小组会议:开场、了解、提问、鼓励、限制、沉默、中立、摘述、引导、讨论结束技
巧。
巧。
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扣紧小组目标;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经验
分享环节。
分享环节。
小组评估技巧
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
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
评估的一般流程
评估资料的收集
6、社区工作方法
特点、目标
1、社区工作的特点: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具有一定的
政治性;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2、任务目标: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完成具体工作,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的目标,如
安置无家可归者、照顾贫穷残障人士等。
3、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能力、发展培育社区领袖、能力和信心等方面的提升和增强。
4、社区工作具体目标: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善用社区资源,满足
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政治性;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2、任务目标: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完成具体工作,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的目标,如
安置无家可归者、照顾贫穷残障人士等。
3、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能力、发展培育社区领袖、能力和信心等方面的提升和增强。
4、社区工作具体目标: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善用社区资源,满足
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目标的分类
过程目标:能力
任务目标:问题
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
过程目标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社会策划模式
社区照顾模式
在社区照顾
注重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照顾,核心(非机构化)
由社区照顾
注重亲朋好友等提供的照顾:社区内资源
对社区照顾
主要体现在“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的结合:辅助、暂时性的解放照顾者
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进入社区
进入社区之前的准备:了解自己所任职的机构;了解机构分工和自己工作的内容;认识同事。
进入社区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办社区活动;积极介入社区事务;经常出现在居民
之中;报道社区活动。
进入社区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办社区活动;积极介入社区事务;经常出现在居民
之中;报道社区活动。
认识社区
②社区问题分析:描述问题、界定问题、明确问题范围、分析问题起源和动力;
①社区基本情况分析:社区的物理环境、人口状况、资源、权力结构、文化特色;
③社区需求分析
感觉型需要:把需求说出来
表达型需要:用行动表达和展现
比较型需要
建立和发展社区组织
制订社区计划
实施社区工作计划
社区工作评估:
评估的分类: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益评估(资源成本)。
评估步骤:明确评估目标;建立测评标准;设计评估研究方案;收集与分析资料;使用评
估结果
估结果
技巧
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①与居民接触的技巧:事先准备、与社区居民的接触过程、以招募为目的的居民接触技巧;
②会议技巧:会议的过程 (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行动) 、会议主持的技巧 (提问和邀
请发言;说明和转述;聚焦;摘要、综合和总结、关注、赞赏和鼓励) ;
③居民骨干培养技巧 (鼓励参与、建立民主领导风格、培训工作技巧、增强管理能力) 。沟通、理性讨论、尊重少数等
②会议技巧:会议的过程 (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行动) 、会议主持的技巧 (提问和邀
请发言;说明和转述;聚焦;摘要、综合和总结、关注、赞赏和鼓励) ;
③居民骨干培养技巧 (鼓励参与、建立民主领导风格、培训工作技巧、增强管理能力) 。沟通、理性讨论、尊重少数等
社区分析的技巧
①收集社区资料的方法: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问法(面对面)、问卷调查法(量表、问卷)、社区普查法;
②社区动力分析:社区系统分析、社区互动分析、社区动力的分析步骤;
③社区资源分析:社区资源分析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社区资源地图、社区资源档案。
②社区动力分析:社区系统分析、社区互动分析、社区动力的分析步骤;
③社区资源分析:社区资源分析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社区资源地图、社区资源档案。
社区活动策划的技巧
①活动策划的过程:掌握活动的基本目标;衡量服务对象的特点、需要、兴趣;符合机构的宗旨、赞助团体的期望;评估本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动员的资源;制订初步计划;评估可行性;确立详细计划;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
②方案计划书要素:方案名称、缘起与依据、宗旨与目的、举办单位、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预算经费、预期效果、预案。
②方案计划书要素:方案名称、缘起与依据、宗旨与目的、举办单位、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预算经费、预期效果、预案。
8、社会工作研究
内涵、伦理、功能
方法
定量研究
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
定性研究:描述性、非数字
观察法
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访谈法
类型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方法
非正式会话式访谈
引导式访谈
标准化开放式访谈
深度访谈
焦点小组
个案研究
单个对象
优点
全面、深入
非干扰性研究
行动研究
1.内涵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
2.特点
(1)改善实践本身和优化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境,而不是理论建构。
(2)研究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
(3)研究者就是实务工作者。
(4)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5)研究成果的应用者就是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自身,并体现出即时性。
(6)研究效果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实务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增强其实践能力,实现专
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
2.特点
(1)改善实践本身和优化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境,而不是理论建构。
(2)研究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
(3)研究者就是实务工作者。
(4)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5)研究成果的应用者就是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自身,并体现出即时性。
(6)研究效果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实务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增强其实践能力,实现专
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般过程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撰写报告与成功应用
0 条评论
下一页